《有钱花》读书摘抄
《有钱花》
作者:李筱懿
1. 我既经历着现实的金钱压力,内心也保持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这份普通人的财务经历,对普通人或许更有现实参考价值。
2. 没有挫折,很难有阅历。
3. 这次教训,让我永远不去涉足自己不了解的领域。
4. 金钱的初级功能是购买,高级功能是掌控,顶级功能是选择权。
亿万估值,不如真实有价值。
光环再大,不如自己内心有光彩。
虚假繁荣,不如心花自放。
5. 《有钱花》这本书分享:赚钱的本事,攒钱的思路,花钱的方法。
翻开这本书,缓解财务焦虑,活出金钱幸福。
6. 大方谈钱,既是尊重自己的价值,也是树立与他人的边界,更是对世界探索和取舍的过程。
7.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学会量化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的付出、表达自己的辛苦,都是合理而且必要的,这帮助我们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收益。
8. 慢慢变富的人,通常有两项优势:第一,自知之明;第二,敬畏之心。自知之明让他们不断发掘环境和自我的优势,顺势而上;敬畏之心让他们明白社会趋势,清楚自己能力的边界,见好能收。
9. “富有”是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加上行动力,共同爆发出的结果,它不是强求来的,更不是撞大运,而是水到渠成的一个分晓。
10. 假如我们必须经历寒冬,那就把它当作修炼内功的时机。
放到人生的全程来看,还是相对短暂的。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去积累有效的工作经验和知识,降低不必要的大幅开支,不断给自己打气:大的趋势如此,我把自己的小环境努力经营得美好一些,就是很大的收益。
11. 不再强行规划父母和孩子的人生,把钱省下来,等到父母生病、孩子急需时,才能真的有钱花在刀刃上。
12. 通过正当途径,付出个人努力,赚钱就是一件体面的事。
赚钱的过程带来知识积累和认知提升,以及谁也拿不走的安全感。
13. 多互动,多看反馈,只有用户样本数量足够大,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
14. 人的表达力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自我表达,一个是瞬间反应,看得多了,内容储备多了,瞬间反应能力就会增强,遇到各种状况都能接住。
15. 人生不是加法题,今天加一点,明天加一点;而是乘法题,当下的每一个小举动,乘以一个很大的数,那么整道题的运算结果,会成倍往上翻。同样,财富也是如此。
16. 能力x时间x机会,才是真正的财富积累方式。
17. 所以,让你自己、你的产品或你的公司,成为一个特定的解决方案,才是具象化的赚钱能力。
18. 他的水果店就是一个“小而美”的典型——规模小,但是充分地融入一个细分社群,在社群中寻找要解决的问题,把经营和服务做到极致。
19. 那段时间给我带来最深刻的体会是:生活也好,工作也罢,都不是一局定输赢,而是一场持久战。过程中,经历低谷和失焦,是正常现象。我们必须学会把“低谷期”变成“增值期”,或者“过渡期”,重新调整节奏。
20. 搞清楚自己最讨厌什么事。我讨厌虚假的关系和应酬,我可以身体累,但不能心里苦。那就锻炼自己更全面的能力,以专业交换价值,而不去搞所谓的人脉。
21. 我发现80%的机会,甚至财富积累,都发生在35岁之后。35岁到45岁,是很多女性重新认识自己的黄金期——前提是,保证身体健康和心态稳定。
22. 每个人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职业,不只属于中青年时期,而将贯穿大部分的人生,每个人都必然经历多份工作,甚至多个城市、多次转行。
23. 在不同的场景里,建立起专属自己的固定规律,会感觉到很多事情是确定的,不会再焦虑,身体和内心都会形成正向循环。
24. 短期拼智力,中期拼毅力,长期拼体力。人生是场长跑,到最后拼的都是好身体,当我们痛苦或者不知所措时,多运动,少内耗,是走出迷茫最快的方法。
25. 能承担财富的人,通常身体和心理都很强壮,事业成功的人都是精力和体力的超人,这一点不分男女,任何竞争到最后拼的都是体力和心力。
26.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健康饮食、规律生活以及运动习惯,这份自知和自治,能给内心带来更多稳定感;这份“身心皆定”,能抵挡住世间的万般诱惑。
27. 学会管钱,是高级的断舍离。
而存钱,是最靠谱的投资。
28. 理财并不需要具备多么雄厚的经济基础,把有限的财富高效率地管理好,也是一门学问。
29. 这一代成年人,已从传统家庭“养儿防老”的理念里走出来,在追求独立生活的同时,提前计划如何有安全感、幸福感地老去。不必等到退休,而是从某个年龄开始,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上期待中的生活。
30. 王尔德说:“曾经我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发现,确实如此。”
31.坦白地说,如果没有钱,长寿便意味着又老又穷。
32.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国家通过税收减免,激励个人为养老攒钱。这个趋势说明,养老真的要靠自己了。
33. 而如果你的核心诉求是发展,想要早早实现月薪几万,在大城市扎根,那么就要充分利用上限思维。最现实的选择,就是进入高速发展的领域,借助行业的红利来实现收入目标。
34. 现在回过头去看,我觉得职业选择很重要的一点,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你的核心诉求得特别聚焦,不能既要挣很多钱,又要清闲,还要离家近。
35. 我学会了“脱敏”——别人对你的反馈,不论是好是坏,不要带着情绪去看待,你直接去想解决方法,一切就简单得多了。
36. 巴菲特说:“投资的第一条准则就是保证本金安全,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条,请参考第一条。”
37. 经济学中,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
坚持看完无聊的电影,充其量浪费两个小时;和不合适的人结婚生子,将就的代价是一生的幸福;在不喜欢的工作中消耗时间和精力,失去的是发现和接纳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的机会。
明智的放弃好过盲目的执着,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电影太烂就不看了,感情变质就不勉强了,工作实在不喜欢就不坚持了,为自己设立一个止损点,及时纠错,挣脱沉没成本的束缚,才能做出对自己更有益的选择。
38. 当我想明白自己的第一诉求,以及愿意付出的代价之后,绝大多数内耗都消失了,最怕“既要又要还要”,既要升职、还要轻松、还要怼领导,怎么可能啊?
39. 愿我们活得利他、利己又通透。
40. 我认清了一个现实: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现在,我已经46岁,自觉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惧怕任何变化。
41. 20多岁时,我们刚出校门很懵懂,几乎没有规划意识,即便有,也是零基础的空想。而35岁,我们完全有能力和眼界,在现有基础和资源上,规划和调整自己的未来。
42. 领导总还是需要干活的人吧,我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上,只要工作成绩过硬,哪怕得不到额外的奖励,却哪儿都少不了你,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43. 一辈子短短几十年,要分清楚别人的眼光和自己的收获哪个更重要,不是容易事。功夫花在自己身上,才是所谓的捷径。”
44. 如果工作只拼体力,35岁确实会焦虑。但除了体力之外,再加上资源、阅历、思维呢?35岁可能才开始享受到年龄的优势。
45. 时间可以变成复利,也能变成损耗。如果我们赖以谋生的职业,只是一份随时可以被替换的工作,而自己又是一个功能单一的螺丝钉,那么三年、五年、十年的损耗之后,自然会有更年轻、更便宜的螺丝钉来取代。
46. 无论年龄几何,最终能让我们安身立命的,从来不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我们的本事,也是我们在财富棋盘上的“本金”。
47. 买奢侈品,不如把自己变成奢侈品,能够在岁月里发光,而不是在账单中仓皇。
48. “无痛攒钱”刚好介于两者之间,既培养了储蓄习惯,也实现了小目标,过程不至于活得太辛苦局促。
49. 攒钱的意义不在于存款数量多少,而在于通过攒钱,明确对未来的规划,包括衣食住行的生活状态。
50. “工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所需。如果过度工作,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贫困阶层,而是觉得自己很富足充实。”
51. 但是,一个人的自信如果仅仅依靠几件物化的东西支撑,就太脆弱了。”
52. 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看上去过得优裕一点儿,只是表演过度,就成了虚荣。35岁以后,我越来越回归本真的面貌,不愿再用别人的眼光和好评决定自己的生活,包括自己消费的方向。
53. 没有必要把精挑细选的一面展现在人前,就为了拉个无关紧要的羡慕。不隐藏自己的不会和不懂,不放过任何一个或许会出丑,但能学到真本事的机会。
54. :“人生是由体验构成的,具体的物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体验感才是最好的礼物。”
55. 体验带来的是自我感受和自我追求,无须过度表达,自己内心拥有幸福感即可。 56. 她是一个既大方又节俭的人,她的节俭不是抠门,不是只买便宜东西,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物尽其用,懂得珍惜物品,既能享受高品质而不浪费,也能量力而行而不虚荣。
57. 见识过,经历过,拥有过。当我们对某个代表头衔、光环、权威的人或物祛魅时,也正说明自己心里有了底,自我变得强大,不再需要用奢侈品“撑场面”了。
58. 祛魅,祛的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不配得感。当我们识别到自己的独特性,提升了心理上的配得感,构筑起对生活的信念感,就会豁然明白,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祛魅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你为它打的那束光。
59. 这10年来,我更愿意购买“体验感”,投资自己的健康和见识、兴趣和爱好。比如,请专业教练陪伴健身,一周四次,花费不少,但是我收获了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良好的体态和实质的快乐。
60. 星云大师还说:“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61. 而在互联网时代,你身边的人则是一茬一茬的,每三到五年,都是一个周期,能与你同行的人,才会一起走到下一个三到五年。
除了对父母的合法赡养,对未满18岁子女的合法抚养,遵守《公司法》经营管理,我们这一生,务必要尽的责任和义务,其实没那么多。
62. 先分享一句话:金钱未必带来幸福,但能解决大多数痛苦。
63. 因为只有弱者才会原地踏步,强者早就奔赴远方了。所以,别怀疑自己,你是一个强者,经历了那么多起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过上想要的生活,这很了不起。
64. 我的原则是——没有任何收益,值得我冒失去一切的风险。
65. 机会和幸运是发财最重要的原因,而谦虚和谨慎是对财富最大的保护。
66. 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都出于一种“保险思维”,就是人生尽量规避风险。但我不反对有一定的“彩票思维”,就是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用少量的钱去碰碰运气,赚了挺好,赔了就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