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琐谈----谭鑫培二三事
民国初年,京师有谚云:“有匾皆为垿,无腔不学谭。”
垿即王垿,清末官法部侍郎,当时京师各大商铺的匾额都是由他所书,固有这种说法。谭即谭鑫培。
谭鑫培是内廷供奉,且唱腔独有特长,这是他声誉鹊起的一个原因。但众多亲贵大员都特别赏识他,是另有原因的。
某次慈禧太后传各供奉在颐和园演戏,赏各王公大臣一起陪观,恭亲王奕也在座中。当日谭鑫培演“捉放宿店”。陈宫对曹操的口白中例有“你的疑心也忒大了”一句,但谭鑫培改为了“你这一猜太差了”。此次谭鑫培改词究竟是什么原因,已经不可知了,但奕以为是为了避其讳而改,大加赞赏。谭鑫培刚一卸装,奕即差人请谭鑫培。谭鑫培进入恭亲王的房间后,恭亲王居然命坐,而且大赞谭的唱腔精到,此后还在王宫大臣前称赞谭鑫培。此后,谭名声益噪。
光绪末年,袁世凯凭借慈禧的宠信,由直隶总督入值军机处,且兼外务部尚书。外务部是由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基础上建立的,地位在六部之上。袁世凯虽然已经交出了兵权,但是北洋新军六镇实际上是听命于他的,所以内外的亲贵大臣对袁无不附骥。
袁项城五十大寿的时候,京城的王公贵族计划给他祝寿,群推那桐作为戏剧演出的负责人。那桐当时的官职也是尚书,但是为了巴结袁,特意在事前广约各个戏曲名角届时演其拿手戏,并且亲自到谭鑫培家,求和谭鑫培一起演双人戏。
谭鑫培和那桐平时就来往比较频繁,两人经常互相开玩笑,谭鑫培说,“中堂(清尚书称谓)如肯屈膝,我即遵办。”结果那桐毫不犹豫就跪下了,谭鑫培大惊“中堂吩咐,岂敢不遵,适戏言耳,何必如此认真!”此事后经徐世章的内弟杨立坦传了出来。
民国初年,梅兰芳在天乐剧场演出,票价仅铜元十二枚。龚云甫、杨小楼、刘鸿声合作在广和剧场演出,票价也不过二十五枚。而谭鑫培独自一人在文明剧场演出,票价竟高至四吊(即四十枚)。
京城的高官每逢有喜事要庆祝时,总要办堂会,都以能请到谭鑫培为荣。民国八年,广东督军陆荣廷入入京,京城当局在总统府设宴欢迎他,举办堂会。当时谭鑫培已经七十多岁了,并且有病在身,但仍被强迫带病出演。结果演出后病重,一个月后即离世。
垿即王垿,清末官法部侍郎,当时京师各大商铺的匾额都是由他所书,固有这种说法。谭即谭鑫培。
谭鑫培是内廷供奉,且唱腔独有特长,这是他声誉鹊起的一个原因。但众多亲贵大员都特别赏识他,是另有原因的。
某次慈禧太后传各供奉在颐和园演戏,赏各王公大臣一起陪观,恭亲王奕也在座中。当日谭鑫培演“捉放宿店”。陈宫对曹操的口白中例有“你的疑心也忒大了”一句,但谭鑫培改为了“你这一猜太差了”。此次谭鑫培改词究竟是什么原因,已经不可知了,但奕以为是为了避其讳而改,大加赞赏。谭鑫培刚一卸装,奕即差人请谭鑫培。谭鑫培进入恭亲王的房间后,恭亲王居然命坐,而且大赞谭的唱腔精到,此后还在王宫大臣前称赞谭鑫培。此后,谭名声益噪。
光绪末年,袁世凯凭借慈禧的宠信,由直隶总督入值军机处,且兼外务部尚书。外务部是由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基础上建立的,地位在六部之上。袁世凯虽然已经交出了兵权,但是北洋新军六镇实际上是听命于他的,所以内外的亲贵大臣对袁无不附骥。
袁项城五十大寿的时候,京城的王公贵族计划给他祝寿,群推那桐作为戏剧演出的负责人。那桐当时的官职也是尚书,但是为了巴结袁,特意在事前广约各个戏曲名角届时演其拿手戏,并且亲自到谭鑫培家,求和谭鑫培一起演双人戏。
谭鑫培和那桐平时就来往比较频繁,两人经常互相开玩笑,谭鑫培说,“中堂(清尚书称谓)如肯屈膝,我即遵办。”结果那桐毫不犹豫就跪下了,谭鑫培大惊“中堂吩咐,岂敢不遵,适戏言耳,何必如此认真!”此事后经徐世章的内弟杨立坦传了出来。
民国初年,梅兰芳在天乐剧场演出,票价仅铜元十二枚。龚云甫、杨小楼、刘鸿声合作在广和剧场演出,票价也不过二十五枚。而谭鑫培独自一人在文明剧场演出,票价竟高至四吊(即四十枚)。
京城的高官每逢有喜事要庆祝时,总要办堂会,都以能请到谭鑫培为荣。民国八年,广东督军陆荣廷入入京,京城当局在总统府设宴欢迎他,举办堂会。当时谭鑫培已经七十多岁了,并且有病在身,但仍被强迫带病出演。结果演出后病重,一个月后即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