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怎么过春节的?唐朝春节充满文化氛围让人震撼!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就有“百节岁为首”的说法。虽然唐朝时并无“春节”之名,而是将大年初一称为“元旦”、“元日”、“元正”或“岁日”,但庆祝方式和氛围与现代春节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唐朝宫廷对春节的庆祝尤为隆重。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臣都要进宫向皇帝朝贺,皇宫内会举行盛大的朝会仪式,仪式结束后,皇帝还会赐宴群臣,宴会上饮酒作诗,诗词辞藻华丽,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这样的正旦朝会从汉代起延续至唐朝,到了盛唐时期规模阵势更加正式宏大。
民间同样热闹非凡。唐朝人喜欢大家族聚居,春节期间,无论老少都会聚在一起团圆守岁。除夕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鱼、肉、饺子等传统美食,象征着合家团圆、幸福安康。同时,人们还会燃放爆竹驱赶恶鬼和瘟疫,迎接新年的好运。虽然当时还没有用纸皮裹火药的“鞭炮”,只有“爆竹”或称“爆竿”,但这一习俗已经深入人心。
春节期间,唐朝民间还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灯谜、放烟花等,增添节日气氛。尤其是元宵节(上元节),灯会更是盛况空前。唐代长安城实行宵禁制度,只有在元宵节等特定节日才解禁,因此每年的灯会是当地最盛大的节日活动。此外,唐朝人还有贴春联、挂年画、点蜡烛、立门神的习俗。

在春节期间,唐朝人还会进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神灵的庇佑。他们会准备一些祭品,如食品、酒、香等,在家庭祠堂或寺庙中进行祭拜。同时,人们还会到寺庙祈福、祈愿,祈求健康、平安、吉祥和财运亨通。
唐朝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些习俗和禁忌。比如,他们相信打破东西会带来坏运气,因此在春节期间要特别小心谨慎;避免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以免带来厄运;避免与人争吵,要和气相处。唐朝人除夕和元旦这两天,一般不往家外倒垃圾,说是会流失家产。如果有用坏的扫帚之类,要在子时到来之际扔进院里的“庭燎”大火堆,这样可以“令人仓库不虚”。
唐朝人过年也爱吃甜食,比较著名的有“胶牙饧”,这是一种用大麦、小麦或者糯米制出来的甜品,比较粘软,甜度不如蜂蜜。而在北方,饺子也已经成为节日餐桌上的必备美食。当时的饺子被称为“汤中牢丸”,吃的时候带汤,汤中会撒芫荽等调料。
除了美食,唐朝人还会饮用一种特别的饮品——屠苏酒。屠苏是一种中药剂,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辛、乌头、菝葜等七种药材混合制成。据说喝了屠苏酒能驱邪解毒、延年益寿。唐朝人喝屠苏酒时,有一种十分有趣的习惯,就是要从全家最小的孩子开始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