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3个月,终于有了明显进步!
01
分享一个好消息:
我作为在健身房健身3个月的小白,终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开始真的太难练到目标肌群了。
比如说练胸做卧推的时候,容易出现手肘和肩部的不适,明明是练胸,却练到了肩。
而练背的时候却感觉手臂在发力,练到了二头和三头。
好在我从来不上大重量,所以最多出现的问题就是练完第二天某些肌肉有点不适。
加上我是一周只练一个部位,也有足够的休息恢复时间,在下次训练的时候着重关注一下就好啦。
深感健身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02
而最近不仅找到了发力感,还增加了力量!
1.练背。
上周二居家用哑铃做了哑铃划船,上周五去健身房坐高位下拉的时候发现用的重量比上次增加了,而且从拍的视频来看,肌肉发力越来越明显。
最重要的是突然顿悟了一直遗漏了腿的固定,注意了腿后身体更稳定。
2.练胸。
前几天去健身房偶遇了之前总请教的大佬,在他的指点下,两三句话就解决了我发力的问题,还学会了自己用杠铃卧推。
摸索了三个多月,终于找到点发力感,也能摸到自己的胸肌了。
这真是质的飞跃!
因为卧推这个动作太难了,主要原因是胸肌不像其他的肌肉肉眼可见能看到变化,全凭自己的感觉。
03
分享下我进步飞快的原因:
1.练习少而精的动作。
目前的健身策略从数量多且少组的动作模式转变成个数少且多组的模式。
之前看着各种健身博主的推荐都是每个部位四五个动作,然后三到四组。
执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并不太适合我这种新手。
因为我是自学,意味着我的学习和时间成本很高,需要学更多的动作;而且每个动作做得组数比较少,很难感受到动作的发力。
这两周开始只做两个动作,然后每组做四到五组,这样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动作的发力,慢慢调整。
这样少而精的训练方式对我来说更高效,学习动作也更加牢固,不然按照我一周练一次的训练频率,如果动作太多了,经常会忘。
2.坚持学习并复盘动作。
我是属于学习能力和复盘能力非常强的人了。
学习包括训练前看教学视频,在健身房训练的时候留意观察周围人的动作并着重留意旁边的人上私教课的细节讲解。
复盘包括训练过程中录动作视频、训练后回看动作并对比教学视频,遇到问题主动向大佬请教。
这一套流程下来非常耗时耗力,经常是一天至少花两三个小时在研究健身上,但效果也显而易见地好。
3.坚持训练,静候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刚开始因为毫无肌肉,所以哪怕你动作细节都做对了,但依然会找不到发力感。
都没有肌肉,何谈肌肉发力呢?
只要坚持下去,把同一动作练个二三十遍,每遍做的时候都思考复盘,等慢慢形成肌肉了,自然就会有发力感了。
04
最后聊聊随着健身的进步带来的认知提升。
1.对大佬去魅,更加理性看待大佬。
自己练得好、训练痕迹明显不一定教得好。
自己练得好、也在某一动作教的好,并不代表所有动作都教得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也有自身局限性,最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说不知道、不了解。
2.一切以动作做规范、做到位为主,不要盲目追求大重量。
经常看到有一些人盲目冲重量而忽视动作的规范性,再听到他们聊天的时候说腰伤到了,我心想说这很正常啊,我一新手小白都看出你是腰部发力了。
而且受伤了基本上是休养半个月以上,严重影响训练进度。
这点我做得非常好,从来不追求大重量,只用小重量做。
这样哪怕做得不规范,最多就是不适,也不至于到伤病的地步。
3.有想法,先行动。
有时候发现来健身的人没啥训练痕迹,也只练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走,虽然动作不规范,但依旧坚持来练。
所以只要有一颗运动的心,开始行动就行。
如果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时间,就把动作精进。
没要求、没时间也没关系。
运动了总比不运动好。
而我这健身的三个月里,明显感觉抵抗力变强,没再感冒发烧了。
看到这里的你还等什么?赶紧撸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