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芸最常说的话:教育首先是关系
前几天听到沈祖芸的一句话:“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那一刻我仿佛被击中了。回想我和孩子的互动,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而背后更是饱含泪水与成长的心路历程。
01
从轻视到重视:教育的觉醒
孩子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时,我对教育问题并未给予太多关注。每天忙于生活和工作,潜意识里也希望能遵循“快乐教育”的理念——孩子上学就好,成绩次要。再加上“双减”政策实施后,作业减少,考试压力也小,我更是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学习状况如何。直到一年级结束,我才发现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此时,我开始向一些教育领域的朋友请教,慢慢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上学、做作业这么简单。那时我才意识到,问题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缺乏,而是缺乏合适的教育方法和亲子沟通。

02
盲目期望与痛苦的挣扎
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心急如焚,决定要努力改变。于是,我和孩子的妈妈开始制定更严格的辅导计划,希望通过提高要求,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加痛苦,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我们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我们没有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按照我们的想象去设定目标,最终导致了孩子和我们双方的痛苦。这种局面持续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我一直在误导孩子。我深知,如果继续这种做法,不仅孩子可能会厌学,甚至可能会让学习成为孩子痛苦的源头。于是,我和妻子沟通,决定调整方法,不再单纯地纠结成绩,而是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逐步改变与孩子的关系,帮助孩子重新认识学习。
03
亲子关系的转变:从痛苦到欢乐
这种改变逐渐发生,孩子开始变得更加主动,学习状态也逐步好转。现在,他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每天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后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娱乐和休息。最关键的是,我们的互动变得轻松愉快,不再是单纯的“督促”或“批评”,而是更多的“交流”和“鼓励”。现在,每次辅导,他的学习效率高,一小时内就能完成所有任务。曾经,简直不可想象。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沈祖芸的那句话:“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的深远意义。

04
为什么亲子关系对孩子教育如此重要?
亲子关系不仅关乎情感的交流,也在孩子的学习表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如前文提到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自信心等心理需求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么,从大脑科学的角度来看,亲子关系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表现呢?1.积极互动释放多巴胺,激发学习动力当父母以肯定、赞美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时,孩子的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这是一种与愉悦、奖励相关的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不仅能够带来快乐的体验,还能促进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因此,正向的互动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任务。2.建立心理安全感,减少学习的压力积极的亲子互动,如对话、倾听、玩耍和笑声,能够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通常被称为“爱的荷尔蒙”,它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安全感。当孩子在这种积极的互动中感到自己是被支持和接纳的时,他们就能够在学习中放下焦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讨论、提出问题和完成作业中,即使面对挑战,也不会轻易放弃。3.神经通路的激活与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形成孩子的大脑在出生时就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随时准备与外界环境连接。在父母的关爱与反馈中,孩子的大脑神经通路会不断地被激活,就像在丛林中开辟一条条新路。尽管开辟这些新路径需要时间、耐心和大量重复,但在父母持续的积极互动下,孩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逐渐形成。长期来看,这种互动能够为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独立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亲子关系与学习问题的深层联系沈祖芸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16岁的男孩,因为父母离婚,彻底沉迷于电子游戏五年。送到学校时,孩子已经变得不修边幅,语言不清,甚至有一些身体上的损伤。这个男孩曾经是小学的学霸,但由于家庭的解体,他完全丧失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在“丑小鸭”学校的帮助下,老师和同学们给了他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帮助他戒掉了电子游戏,恢复了正常的社交功能,并最终考上了大专。这个故事的背后,正是亲子关系破裂对孩子的深远影响。看似是“学习问题”,实际上是深层次的亲子关系问题。当亲子关系不健康时,孩子往往会通过逃避、沉迷等方式来应对内心的痛苦,最终表现为学业上的困扰。结语: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成绩和考试,而是亲子关系的建设。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能够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还能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关爱、倾听、共情和支持,父母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最终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想要孩子有好的学习表现,首先必须注重的是亲子关系。只有父母与孩子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理解,孩子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本文作者:unlockedmind,欢迎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