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和扫灰
看到墙上新挂上的画框,梵高的油画玫瑰,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的事儿。
小时候,80年代,那个年月,一分钱都恨不得掰开花。
可是妈在过年的时候,还是会在赶集时揭两张画回来。
大胖娃娃抱着金鱼的,聚宝盆的,那种红红火火的热闹,一下子就让人干劲十足。
那是一种仪式感,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每年到了腊月,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扫灰。
通常这一天,会选个晴朗的好天气,因为要把所有的家当都搬到院子里,这样才能方便把整栋房子的内部彻底打扫一番。
从早上开始,妈就会把家里能活动的柜子家具都搬到院子里。
本来家具不多,但是当你看到满院子都被物品占据时,还是感觉东西也太多了吧。
毕竟经过了一年的积攒,各个角落不知不觉就堆起来好多东西,而这些物品,当时一旦进入家门,几乎就不舍得再扔出去。
在扫灰这一天,和这些旧物的关系也会被重新梳理,把无用的但当时没舍得扔的经过一番斟酌,决定了去留。
家里积攒了一年的灰尘都给清扫出来。
扫灰这一天,连中午饭都是凑活吃的。
因为扫灰的工程量大,几间房子都要在一天之内清扫完,从早要干到晚,没有时间好好做顿饭。
锅碗瓢盆也都搬在院子里,大大的铁锅搬不出来就盖着锅盖儿,还要蒙上一块塑料纸,以免灰尘都掉到锅里。
尤其是灶房,那个时候还没有煤气,都是用锅头来做饭的。
经过一年的烟熏火燎,墙和壁顶被熏得黑乎乎的,就算是要粉刷涂料,也得提前清扫。这可不是简单的清扫除尘,一般需要用一个扫帚头,竹子那种,硬硬的,使劲来回划拉,把那些黑黑的灰给刮下来一层。
不得不说,这是很辛苦的体力活儿。
妈蒙着头巾,有时候就算是喊爸爸过来帮忙,爸爸也是干一会儿就撂挑子了,最后还是落在妈身上。
能扫的打扫,能擦的都擦一遍,扫灰这一天基本以累得腰酸背痛收尾,但这还不一定能在当天干完活儿。
比方说搬到院子里的柜子、橱子,还要把外面的灰擦一遍,有时候屋里的活儿没忙活完,天就黑了。
冬天的白天很短,不知不觉就黑了。
每一年,在腊月十几到腊月二十之间,这件事情是家里的大事,扫灰。
扫完灰,这一年好像就要画个句号了。
于是妈妈用她勤劳的双手,又开始美化和改造。
在更早之前,我还有过年时候用旧报纸封墙的记忆。后来盖上我们的新房,用涂料粉刷后的墙壁就不需要贴报纸了,而是与年画和挂历走得更近一些。
那些年画,崭新鲜活,用生动的色彩渲染着一种活力。
不管过去的这一年多么劳累辛苦,也不管有没有挣到钱,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明年,一定会好起来的!于是,每个人仍会满心期待地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毕竟迎接新一年,总要拿出一副全新的姿态来!
而现在,仪式感没有了,可能人们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那么重要了。
没有了热气腾腾的热情和心气,一切都暗淡无光,也就懒得折腾了。
人们要想给自己打气,太难了,哪赶上躺着舒服?
扫灰的这种家庭仪式感消失了,在我们小家,隔三差五会收拾打扫一下,没有那么隆重的一天,什么都不干,完全用来打扫卫生。
不过感觉还是需要这么一天,在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集中整顿某些角落,让全家人一起动手参与其中。
从物的方面入手,梳理人与物的关系,断舍离;在心灵层面,也才能有更深刻的断舍离。
毕竟为了迎接新一年,总得做点什么。把所有过往打包成经验,凝练成简短的能量,轻装上阵,才能步履轻盈。
哪怕什么都没做成的一年,也有值得的一年,也是你人生长河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承上启下,为你的将来积攒能量。
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一年哦,独一无二。这一年活得健康有活力,还把自己养得这么好,已经很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