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的 12 句话:那我们今晚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聊聊天吗?
7 月|那我们今晚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聊聊天吗?
——《潘与达》第一夜
城市,冬天的夜晚,过分明亮的手机屏幕。咔哒一记轻响,门在身后合上,猫猫从滚花玻璃窗后边悄悄地走开了。
他和他,本以为是同千万个他和他如出一辙的剧本。只是亲吻时下意识的迟疑,和一通来电的措手不及,打断了那片人们已经麻木到理所应当的沉默。“我的男友…”“我有个朋友…”一句接一句,两个在亲密关系中受伤的灵魂变得立体。二人的对话越来越偏移常规,最终引出一句直击灵魂的叩问。
“那我们今晚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聊聊天吗?”

这样一句自然流露的问句,包含着深刻的隐喻。它是二人情感关系的分水岭,是剧情魅力的轴心,也是这部短剧区别于泛泛之辈的里程碑。
在故事中,达达因为男友的背叛而通过出轨来报复,大潘面对炮友总会幻出前任的面孔。徘徊在城市里的二人希望藉由性来填补受伤的心灵,但这不过是令自己暂时麻木,而无从让动荡的心获得安顿。所以在那个晚上,当两个人放弃性交的目的,开始“聊聊天”,他们也终于有了机会梳理自己支离破碎的内心;当两个人开始了性的反思,他们展开了心与心的交融。正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写:“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而体现出来的。”
最近常常看到使用“吃”作为“性”的代名词,我想这并不恰当,因为“性”背后的隐喻比单纯的一餐饭丰富得多。人们渴望如同爱那样亲密、长久又富有激情的情感关系,但是这样的关系在当下常常显得难能可贵。不过,人和人的爱情总是伴随着性。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性成为了爱的喻体,人们是希望通过“性”的比喻窥见“爱”之一斑。我很喜欢文良之前的留言,在这里转述:“性不仅仅是欲望,那是躁动的心中有无法压抑的情感,根本无法用语言描述,便用身体来回应。所以真正的性他珍贵,因为完全契合的心灵过于稀缺。纵使内心再孤独,也要坚持性的底线,否则我们所追求的爱便一文不值,只是欲望的发泄。”在故事中,潘与达正是意识到了性的隐喻,才得以打破下意识间用性来比喻爱的行为。对现实中的习以为常的质问和反叛,重新让人们思考灵与肉的关系,也让故事中二人的情感发展变得富有魅力。
能不能就聊聊天呢?这也正是在问:为什么要约炮呢?如果不约炮,我们的关系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呢?情感关系一定要建立在肉体的基础上吗?这些窘境在现实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在茫茫人海里重复上演。然而,从来没有任何同性恋主题的短剧以这些矛盾为落脚点展开创作。《新桥爱情故事》也好,《芝麻》也罢,这些作品中丰富的感情线诚然令人唏嘘。不过,故事往往聚焦于人物间的情感瓜葛,却鲜有反思这些矛盾背后的社会性意义。快餐式的性爱却带给人更大的困惑,开放式关系往往陷入困境,好心分手的约定究竟何以始终……这些不是前卫的思想,甚至开放式关系也已经出现了半个世纪之久,但这些问题却往往被作为谈资,或是在影视剧中作为人物的陪衬。真正令本作的独树一帜的优点,正是在于以这些矛盾为中心的探讨。
在城市冬天霓虹闪烁的夜色里,或是在夜深人静的梦长君不知中,或许我们都该问问自己:今晚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聊聊天吗?和别人也好,和自己也好。
公众号:咖啡是十七岁喝的酒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