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2024我的年度报告
查看话题 >2024读书小结
今年集中读了两个人的书:李劼人和詹姆斯·伍德。
读李劼人是半偶然的。在学校里读过一点,当时算是半职业性的阅读,不能从容细品。这次几乎完整读下来,非常佩服。一些更具体的想法在短评和长评里写过,再抄几句:
(《死水微澜》)绝妙的作品。丰富,从容,精巧,鲜活,简直要什么有什么。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好的长篇小说家。
(《暴风雨前》)比《死水微澜》更平实一点,叙述也比较简单,突出的是思潮,也加入了不少作者的亲身经历,确实感到时代具体的涌动,极难得。另外,李劼人对“性”的描写真是厉害,能把性历史化、脉络化,又鲜活真切,把性观念的变动、明暗写得层次丰富,是一种好的复杂感。在这方面似乎没有哪个小说家(尤其是男性小说家)可以媲美。
小说(《大波》)中尤其精彩的是对「民气」的描摹,和其中「流言」的作用。……清末的政治力量已经无法控制受保路运动激发的百姓的日常生活叙事,反而被紊乱失控的叙事颠覆了。李劼人尽力厘清了这种失控之中的一点秩序,同时令人赞叹地写出了各阶层、处境的中国人的因应之道和惊人的适应能力。……李劼人对女性的描写极为精彩。本书中的黄太太比之《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刘三金毫不逊色,在性别相关的思想表达上更加完整也更激进,像是把《红楼梦》里的「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理论化、正当化了,庶几可称之为「被压抑的性别现代性」,也让人怀疑「新时代」是否反倒太道貌岸然了些。
(《天魔舞》)其实是半成品,完成度有挺大问题,但李劼人到底还是强,出彩的地方就是旁人不能及。尤其有几个句子写得神出鬼没,比大河三部曲更有一种别样的文字趣味。
(《李劼人说成都》一书中)最有趣的是抄录百年前家里办白事的账目、祭文,是难得的民俗材料,也是李劼人高人一等的眼光的体现——破账本让人看得津津有味,靠的是想法。
盘算了一下至今喜欢读的中国现代小说家:鲁迅,李劼人,废名,萧红,老舍,穆时英,施蛰存。算上台湾可能还有吕赫若和翁闹。
另外有些也能读得饶有兴致,比如郁达夫、蒋光慈、丁玲、赵树理……但都是偏于知识性的了。
——

读詹姆斯·伍德则是工作,正好把之前没读的几本他的书补上。其中两本——《私货》和《不信之书》——几乎是逐字逐句对照原文校订了,对读过程中也再次感到伍德之难得——世上还有多少可靠的文学批评家呢?
伍德文字精妙,改稿的时候也就难免手痒。《不信之书》是小说,发挥的空间更大,于是做了些更贴近中文的表述,比如下面这句:


——
读的其他文学书,似乎更多只是印证了有些书不读也罢。
也读了一些好的,只是有些零散。年纪大了可能更需要读一些完整的东西。
——
另外还读了几部佛经。并不是说有了什么宗教追求,基本是知识的兴趣。像是学习另一种电脑操作系统,陌生感本身是有趣的。还获得一点读经典都有的正本清源的感觉,比如看到鲁迅的一些东西就是从佛经里化用的。
——
也算是实现了一点去年定的目标,读了一点数学。
数学能力没多大提高,但是更感到了数学的魅力。一道题想不明白可以琢磨好几天,心情也变得简单,想明白一点就有一点的快乐。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恋人会背叛你,朋友会欺骗你,但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赞美数学。
Simonoth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邯郸拼贴 (7人喜欢)
- 将当下中国「非虚构」写作问题化的思维片段 (59人喜欢)
- 20250308 我思考,因为我害怕 (11人喜欢)
- 20250117 过冬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