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
去年比亚迪有一条宣传片在网上传播的很火,叫做《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看完这个片子,我相信你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中国汽车几十年,一路走来真不易。

伴随这部片子的,是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在这个重要的里程碑,王传福做了一次演讲,如果给这个演讲取一个标题的话,我觉得“比亚迪的证明题”再合适不过。
而在《工程师之魂》的结尾,秦朔也用“人生就是为了做一道证明题”作为对比亚迪的总结。
什么是证明题?王传福要证明的是什么?他是如何证明的?他的证明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 证明题
我相信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肯定经历过很多的考试,在考试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各种类型的题目,比如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当然还有证明题。
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场考试,我们的一生就是在解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比如高考时,选择什么专业,毕业后选择留在哪个城市发展;别人对你讲了一个事情,你需要判断他讲的是不是事实;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你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回答: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做一道证明题:我的一生没有白过,我对他人是有价值的,我对社会是有贡献的。

那比亚迪的证明题是什么呢?王传福要证明什么呢?在分享中,他明确地给出了他要证明的命题:

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他完成了这个证明,那他是如何证明的呢?
在回答如何证明前,我们先给证明题下个定义:
证明题是数学、逻辑学等学科中常见的一种题目类型,旨在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和依据,证实某个给定命题的真实性。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会发现,证明题的本质是确定命题的真实性。通常我们在考试中要完成的证明,题目是考官给定的。而比亚迪的证明题是王传福自己设定的,也就是说他既是考官,也是答题者。
2 如何证明?
他为什么给自己出这道题目,我无从得知,但他是如何证明的,《工程师之魂》给出了部分的解答。
现在回过头来看,正如书中介绍,他的证明过程经过了:如日初升、独辟蹊径、终日乾乾和飞龙在天四个步骤。而背后运用的基本原理,王传福也将其总结为四个原理或方法:核心技术,精准战略,快速决策,以及坚韧意志。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掌握“核心技术”是他完成证明题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无论是起步时做电池,还是后来做汽车,他都力求掌握核心技术,哪怕为此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王传福在演讲中提到,2017到2019年,比亚迪利润大幅下滑,特别是2019年,净利润只有16个亿,但比亚迪还是咬紧牙关,在研发上投了84个亿。

精准战略,就是要能够看到外部大的趋势和大的方向,然后选择自己的路线。比如他当时刚开始为什么选择做新能源汽车?因为这是个巨大市场,而且当时国家已经有政策在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而在选择自己的路径的时候,考虑到实际的成熟度,他没有直接上纯电车型,而是选择从燃油车开始积累造车经验,同步投钱做车用电池和插混技术。
在书中,秦朔对了比了华为和比亚迪在管理上的不同,其中提到任正非高度重视管理,而且还聘请过很多世界一流的咨询公司,比如当年的IBM,而王传福对管理上的名词和模式有些“戒备”,他更习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挖掘本源,迅速解决,这让王传福更加推崇快速决策。
但在完成这道证明题的过程中,我认为坚韧意志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在500万辆车下线的演讲中,王传福出现了少有的言语哽咽,差点就哭出来了,这是作秀吗?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真情流露,因为的确太难了,因为证明这道题目用的时间太长了,中间的艰辛放在一般人早就放弃了。
在【终日乾乾:比亚迪如何走出低谷?】中,我们分享过比亚迪的三年调整期,从2011到2013年,从产品、渠道、品牌和组织管理上,同一时间出现问题,王传福把这段时间定义为调整年,开始练内功、抓品质、塑品牌,原以为经过调整后,公司会有明显起色的,但市场反馈却平平,而到了2019年,甚至出现了至暗时刻,但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下,王传福还是坚持了对技术的不断投入。其实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自己和比亚迪是否还能活下去,但他还是在坚持,而这充分地体现了其坚韧的意志。
3 主体性
为什么王传福会一直坚持下去?原因可能只有他自己清楚,但秦朔给了一个哲学层面的解释——主体性。什么是主体性?
主体性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特性。通俗地理解,就是要积极主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选择相信自己。我很喜欢秦朔在全书末尾的一段话:
“人啊,请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创造力和承受力。谁最有愿力改变,谁就会带来最大的创新。比亚迪已经用一道道证明题,证明给你看。”
王传福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堂兄王传旭来看他,他跟堂兄说,跟在别人后面干有什么意思,我要自己走出一条路。他提到,技术壁垒都是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恐惧,逼你放弃的“纸老虎”。他认为我们通常对核心技术感到恐惧,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因为缺乏勇气。
提到勇气,让我想到了雷军在年中的一个演讲,主题就是“勇气”【造车三年,雷军的勇气来自哪里?】,雷军分享了他做小米汽车的心路历程,这让我看到了牛人身上的共性。
对于普通人,我们可能无法取得他们的成就,但是这种“以我为主,积极主动,相信自我”的态度还是值得借鉴的。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效应“自证预言”,它指的是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影响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所以,你选择相信什么?
总结
王传福用了几十年完成了他的证明题: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他用到的关键证明方法是:核心技术,精准战略,快速决策,以及坚韧意志。
作为具有“主体性”的你我,你要证明什么?你要如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