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图书编辑第四季度总结:审了10本书稿

秋收冬藏。冬天应是慢下来的季节。往常,时间上略有冲突或是我不太感兴趣的书稿,我可能都会接,大不了每天加班十几个小时。但在冬天,我感觉整个人的能量匮乏,每天审稿五六个小时,便深感疲惫。因此,但凡时间上有冲突,或是我不太感兴趣的书稿,我便都婉拒了。
不过也有例外,一本25万字的抑郁症心理学,出版社的责编老师在10月初找到我,但是我10月的档期当时已经排满了,便婉拒了。未承想责编老师愿意等我到11月,为了这份暖心的等候和信任,我便接下了这本并不在我舒适圈内的心理学。其实,这本书稿的样章质量挺好的,基本上是二三校的质量,不需要润色。但我在实际审稿的过程中,发现有半数的内容顶多算是二审的编加质量,一些内容算是一审的编加润色了。所以,我在审这本书稿的过程中,心情挺沮丧的,状态也不太好,审到一半的时候,特别想退稿,但因为我是第一次和这位责编老师合作,也不愿辜负责编老师的信任吧,还是每天给自己打鸡血式地坚持审完了。

与此同时,我也一直在等北京两家出版社的书稿:一本日本艺术家随笔的二校(本是约在10月底,实际在12月下旬寄给我)、一本欧洲小说的印前通读(本是约在七八月,实际延后到明年)。这两本书稿,我其实每个月都有预留了两周时间,但可能两位责编老师因为某些原因滞后了进度,所以我才把这两周时间填上了其他书稿。
简单说下古诗鉴赏的书。老实说,国学类或古典文学类的书,其实都不太适合自由编辑。因为在审稿之外,我还要对着几个权威底版校对异同,更要能理解每一首诗的意思,而且有很多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需要改为一致——这些都需要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一来,我平均每小时改三四页,有时时薪只有八九元,一天如果改10个小时,日薪八九十元……基于此,我才说这类书稿不适合自由编辑,更适合有底薪保障的全职编辑来慢工出细活。

其实,3个月的时间审这10本书稿,并不算太忙碌,算是正常的工作量吧。但我这几个月莫名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类似于苟且偷生的无力感。我感觉自己特别需要空档期来自我救赎。
当然,除了季节的原因,让我疲惫或无力的原因还有一本抄袭游记,我甚至因此产生了一种质疑自己审稿之意义的幻灭感,也或多或少有了职业倦怠感。但其实这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类情况会让我扪心自问:自己的选择究竟有没有偏航,此刻的生活究竟值不值得过?我的答案是:偏航了,但在回到正轨之前,但在能够脱产写作之前,此刻的生活值得过,而且三年内都值得过。
我是9年编辑湛泊,2025年依然全年审稿。不过,有意向的老师可能要提前一两周和我预约时间,因为我目前1月的审稿档期也快排满了。

湛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图书编辑周记:审稿狂人的痴与怨 (22人喜欢)
- 图书编辑周记:步入审稿忙碌期 (15人喜欢)
- 图书编辑周记:见了朋友,剃了光头,中招了 (21人喜欢)
- 图书编辑审稿实录,这12张图的写作干货作者必知(逐点分析) (20人喜欢)
- 图书编辑周记:自由职业的困境、编辑的门槛 (2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