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十佳影片
查看话题 >私人推荐|2024年终观影盘点
The phoenix burned but did not rise
Now half the body’s paralyzed
There’s no one left to criticize
I hope you let it go

题记
在常识与真理难觅踪迹、理智与情绪纠缠拉扯的时代里,观影时常是独属于个体的私人博弈:既需要用每一帧画面重新唤醒对真实生理反射的渴望,以对抗逐渐迟钝的感官体验;又需要与直接引发强烈冲动的刺激源保持必要的距离,在行为与本能间留出审思的空间。毫无疑问,这种博弈不仅源于内心的自我挣扎,更是一个同时寻求共情与制造分裂的外部社会在细分领域的投射。或许,任何简单化的归因与立场都无法最终抵达复杂世界的真相,但在无数次的欣喜与犹疑中,每位观者都曾见证并铭记某些稍纵即逝的光影瞬间。
年度佳作
No. 1. 纪尧姆·卡约 & 本·拉塞尔 – 直接行动
三个半小时观察纪录了ZAD者们(zone à défendre)在南法反水坝运动中的抗争进程:他们直接生活在预定开发地之上,并在面对警方暴力驱赶时拒绝结束「非法移居」状态。比起复杂的生活管理和反抗组织系统,摄影机对准了两类活动中行为主体的重复动作本身。导演在大部分时间内以类似阿克曼电影的慢节奏和体验式,聚焦抗议者们为了维持在荒地上的长期生活而必须从事的日常工作(耕田、和面、打铁、建房),以及闪着灵性和诗意的瞬间(对猪念书、象棋对垒、无人机巡游); 而在少部分直接的警民冲突时刻,导演的旁观视角呈现了不亚于洛兹尼察《中央广场》的影像。
No. 2. 洪常秀 – 在溪边
角色情绪自然生发,叙述口吻丰沛多变,注视视角平等冷静,让观众轻而易举地融入每段相遇。化技法于无形的精巧结构又让每段对话都隐隐透露着主观叙事或二次搬演的痕迹。洪常秀真正记录并重现了日常,一种提炼后可任意编辑的日常,一种用以掩饰生活空洞本质的日常。
No. 3. 阿兰·吉罗迪 – 宽恕
无须借助明确的前史铺陈便以极高地效率建立人物自身性格和彼此间的关系,并将之精准提炼为肢体动作与目光中的欲望、无法逃离亦无法融入的故乡以及人性与兽性的数个转变瞬间。用简单的元素排列组合出了极为复杂精妙的多元进路,支撑起一座围绕抽象小镇时空的、可以随时改变走向的复杂迷宫。对心智博弈与不可控毁灭欲的援用又强力地塑造起一套足以替代因果律和伦理判断的合理性基础。
No. 4. 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 奇美拉
以倒吊人形象作为连结意大利辉煌传统与冰冷现实的桥梁,并引领观者一览宏观与微观层面无处不在的“奇美拉”式混杂体。无数的通灵时刻让罗尔瓦赫尔真正打开了沉重俗世通向民俗志怪的大门。而当Arthur的能力由定穴分金升华为追寻亡灵时,费里尼电影的精髓同样复现于银幕之上。
No. 5. 路易斯·帕提诺 – 轮回
文本架构和叙事动机层面相对通俗化的阿彼察邦式电影,却借助不同种族、信仰内部共通的轮回思想,褪去了戈麦斯等上一代欧陆影人介入异域物候时难以彻底摆脱的东方主义视角。生活的现实质地与潜移默化的唯心世界在叠画中相互交织渗透。帕提诺发挥自身对光影、色彩与声音的敏锐感知力,再造一场比《2001太空漫游》体验更丰沛的转世之旅,从另一个维度发掘了感官的新潜能。
No. 6. 南森·西尔韦 – 寺宇之间
使用职业演员后仍旧延续着《腐臭天堂》近乎所有的优点,卡萨维茨与dogma95方法论的当代传人。借助犹太人/教徒的身份破立展示叙述者主体身份和语气对于相同话语表达的影响。在一个颇具类型感的文本框架内保持了十足的戏剧张力与即兴表演灵活度,手持摄影在纷乱中精准捕捉了每一个喜剧时刻和面部特写。
No. 7. 霍纳斯·特鲁埃瓦 – 分手派对
从八月来到九月,在一片夏日将尽的轻松氛围中,特鲁埃瓦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巧灵动的剧本结构和台词设计,实现了线性叙事中时间与情感的回环。他以分离的纪念派对写关系的重建历程,邀约和以生活为蓝本的影像创作均独自形成小单元,并在不断的重复与变奏中悄然改变着预先张扬的结局走向。日常的连续性与影像的片段化在多个层面碰撞出四射的火花。
No. 8. 泰勒·陶尔米纳 – 米勒角的圣诞夜
透过对平凡中的非凡时刻、日常中的奇妙瞬间进行精细提炼和缜密重组,陶尔米纳让当下在场的真实观察体验和源自记忆再调取过程的“诗化”碎片于同一个抽象时空中融合并置,组成了复杂而绵密的情绪流。思绪中随时变换的观察视角主导了摄影机运动和剪辑节奏。俯角拍摄带来的微缩模型质感与对大量美式圣诞合家欢影视桥段的戏仿又同时加强着两种思绪加工方式的喜剧氛围。
No. 9. 卡森·伦德 – 高弧慢球
卡森·伦德用令人心碎的幽默感娓娓道来一场似乎无法结束的比赛、一群热爱运动的男人、一种暖意与寒意交织的乡愁。他的电影中有着复杂的群像调度和《不散》级别的封闭时空拆解重组置换,节奏如同棒球赛事一般在漫长的蓄力与短瞬的爆发之间张弛有度。随着夜幕降临,球赛的可见性被真正抹除,代之以《等待戈多》式提纯的、无尽的时间消磨过程。
No. 10. 尼尔森·卡洛·德洛斯桑托斯·阿里亚斯 – 佩佩
由70年代毒枭走私河马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映射遍布哥伦比亚甚至拉丁美洲的被殖民历史、奴隶制与独裁政治。导演展现出不俗的剪辑和素材整合能力,在剧情—纪录—动画—实验影像间恣意跳转。通过声效设计表现河马话语权的方法与《达荷美》有些撞题,但应用场景更为丰富。
No. 11. 米格尔·戈麦斯 – 壮游
虚构段落中复古的棚拍黑白影像,与纪录段落中用在地语言形成的故事讲述者口吻,共同组成了在当代社会上空飘荡着的传说幽冥。与《禁忌》如出一辙的两段式结构,将相似的旅程演化出男性漫游和女性寻夫两个不同的变体。戈麦斯的手法还是过度规整。将在中国西南和东南亚采集的丰富的纪录影像服务于第一世界旧故事,仍不免陷入东方主义的视角争议。
No. 12. 布鲁诺·杜蒙 – 帝国
转换视角的《宽宽》续集,对《星战》《魔戒》等太空歌剧和魔幻题材中的娱乐符号进行了全方位解构:圣洁的正派与充满各色恶趣味的反派追逐着不知所谓的宏大目标和单一麦高芬; 绿幕和特效的滥用导致人物时常与背景近乎分层; 用人物在超大景别中的缓慢行进和NG片段将被附着强设定的服化道、肢体动作与正派主角热血瞬间重新日常化; 不考虑现实合理性的夸张载具尺寸,意图模仿古典却仅实现了奢华元素的堆砌; 表演状态极度虚假的情欲戏被莫名加入作为卖点; 配乐更是些经过现代胡改的流行、交响混合体。 在这些表层趣味之下,杜蒙复以寓言形式建构了当今政治氛围下党派极化的现状:职业与非职业演员在两派中的不同安置方式代表着各自话语体系内对Superhero的迥异理解; 两方均以抽象概念相互攻讦,言每必称占领人心,结局实际无关痛痒。
特别提及
No. 1. 朱莉安娜·罗夏斯 – 城市,田野
以不同风格的两组对称式片段,呈现了城乡人口流动中重新建构个体生活、融入在地社群并探索根源文化的可能性。罗夏斯带着曼妙节奏的镜头组接让两组片段间潜在地相互渗透,使之区别于已成为刻板成见的城乡间的对抗关系。一些相似的创作思路很容易链接至《热带疾病》。
No. 2. 保罗·B. 普雷西亚多 – 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
以当代身份政治理念重新解构演绎伍尔夫笔下的“奥兰多”形象。最大限度地打破既有语词描写带来的束缚,并为此引入了极为自由多样的个体叙事风格。确立先行的概念后选择在极大的展开空间内过多放置角色自白,使得文本整体并未突破既有的酷儿叙事语境。
No. 3. 科拉莉·法尔雅 – 某种物质
林奇、卡朋特、柯南伯格和库布里克的当代变体,经典元素被融合成一出body horror与血浆并存的利刃,供饱受凝视与“美役”规训的女性恣意刺向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明星制与电视娱乐产业。无论是整体架构还是表现手法,法尔雅都在对外输出一种鲜明甚至过度直白的个人立场,但观者的具身性体验却存在巨大分野,其中至少涉及个体的恐惧源头、痛觉感知以及对作者表达和呈现方式的价值或伦理评判。这种与当下社会议题讨论语境紧密粘连的激进形式本身也需要影片整体作为一种包裹,用以抵抗现世中无处不在的、试图将其核心立场完全肢解的恶意或惯性。而这种肢解的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宣传方的物料、本条目剧照的评论区、每位观众抑制不住的猎奇心理、男性影评人A对化妆使用假体的牵强解读、男性影评人B穿插观影食谱推荐的播客节目、戛纳时我后排老白男从头至尾的笑声。当论及影片本体,可提升之处或许在于符号化且不断闪回重复的讽刺对象、类似“象人”的形象设计是否过时以及针对各报复对象所应呈现的暴力比重关系。
旧片回溯
· 黑泽清 – 东京奏鸣曲
来自社会整体的恐怖病害藉由个体的社会身份逐渐传染给作为建制结构最小单元的家庭。温馨的外表被以最平静的方式解剖出最恐怖的内核。每一种出走方式都不得不面对失败的必然性,因而只能在一片圣洁但虚妄的光明中迎接肉身的退场仪式。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窃听大阴谋
以声音和摄影机权力建构起的全方位追踪—绞杀关系。对《放大》和《惊魂记》的融合重塑,技术拆解非威权式窃听活动使其无比贴近人性与现代性的根源反思。技术吞噬人性并导致个体异化的过程逐渐成为了恐怖与惊悚氛围的最直接、最本质来源。
· 瓦莱斯卡·格里策巴赫 – 渴望
不如马力克那般显露明确意图,但依旧将一切先验的实在悄无声息地转化为远景处凛冽的北德寒风。男性与女性、家庭聚会与工作宴请,色调、氛围和节奏上的差异似乎在描摹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带着轻微手持摇晃的静态摄影机、些许偏离中轴的对称构图,都在将焦点不断从寻常的德国远郊乡村推向波澜不止的人物内心,并最终抵达宿命般的不可能叙事。
后记
在2024年电影盘点的最后,感谢发条、衔蝉、霓虹狮子_ 的字幕翻译贡献。
附录
· 年度短片
1. 莱奥·卡拉克斯 – 这不是我
2. 米歇尔·凯塞尔瓦尼 & 努伊勒·凯塞尔瓦尼 – 蛹
3. 卡罗利娜·波吉 & 约纳坦·维奈勒 – 爆裂女孩
4. Sara Jurinčić – 瓦列里娅
5. 让·热内 & 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 都市寓言
· 年度华语电影
邵艺辉 – 好东西
· 年度失望时刻
1. 罗伯特·泽米吉斯 – 此心安处
2. 阿隆索·帕拉西奥斯 – 厨房
3. 金成洙 – 首尔之春
4. 王家卫 – 繁花
5. 黄精甫 – 周處除三害
6. 龙飞 – 走走停停
7. 柯德·杰弗森 – 美国小说
8. J. A. 巴亚纳 – 绝境盟约
9. 玛利亚姆·莫哈达 & 贝塔什·萨奈哈 – 我最喜欢的蛋糕
10. 是枝裕和 – 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