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2024我的年度报告
查看话题 >2024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3年底,我想象2024年,希望这一年是温和的发力,回过头来看这一年,像是人生的中场休息,在悠长的休息时间里,恍然大悟自己的前35年,致力在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员工、好朋友,人一旦想成为他人理想中的人,就必定要在某种程度上丢掉自己去符合别人的需求。
满足他人,其实是最容易活着的方式,你只需满足他人,丢掉自我,你就可以在他人的期许中活着。那天我看到有朋友分享说,自己帮忙了许多账号起号,但是自己的账号却是不温不火,因为做别人最容易了,做自己才难。
2024年这一年,我喜欢一个词,叫主体性。什么叫主体性呢?网上对这个词的解释有许多,大意为“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都能够独立于他人的状态,有一种坚定的自主感。”
在我看来,人拥有主体性,是你可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你明确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在感到不舒服时,能拒绝他人保护自我,在感到自我边界被侵占时,能够将外来者挡在门外;你也尊重自我的选择,不在意他人的审视,不再为了服从或满足他人的期许,改变自己;发自内心享受独处的时光,以及享受自我的每个瞬间。
四季更替
夜里坐在沙发,环顾住了两年多的房子,18平的面积,加上二楼的睡眠区域,衣柜,书柜,房子紧凑。
房子虽然小,但每一件物品都是自己挑选的,也有是朋友送的礼物。小到碗筷,大到床垫,我时常感到不可思议,有朝一日,我还能靠自己的双手,堆砌一个空间,容纳自己。在这个空间里面,我见证了阳台植物的生长,买的鲜花,绿植的绽放,凋零,也经历了人生的生离死别。
2024年这一年,我待在这个房子里面,与自己相处。我喜欢傍晚时分,坐在沙发听着小区的点滴声响。白天将尽,夜晚来临。外送员的车轧过喷泉松动的石砖时总会发出哐当的响声。大风起时,细叶榕摇曳发出飒飒的声响。六点时,定时垃圾点开始回收,工作人员聊天打趣争吵的声音时常传来。工作日里,餐厅的聚餐热闹。
夏天的时候,傍晚六点多时,房间内仍通亮,夕阳挂在隔壁栋房子某层楼的阳台。秋分一过,六点到家时天常常黑了,我开一盏昏黄的灯,房间内光线微暗,站在阳台看着家家户户灯火渐亮。
夜里的生活,总要比白天更忙碌。卡着点做饭、吃饭、去隔壁园区散步、看书、写字。我很少会在夜里跟人来往,聊天也是几乎避免,只有几个往来密切的朋友。有时手机放在一边,一晃一晚上。
朋友几乎都知道我的习惯,少看手机少看信息,所以也很少会在这点上跟我较真。也有人很难理解一个人一整个晚上都不看信息这个事情,但我却觉得,互联网的便捷,并不能代表着人跟人需要时刻链接,人可以选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被信息绑架。
这一年,我多了许多晒太阳的时间。我喜欢在周末醒来后,下楼买一杯咖啡,坐在小区的凳子上,或者带上一把折叠椅,坐在园区的树下,坐在河边,晒太阳。




在河边,从九点多就可以晒到太阳,但在园区,要到了十一点,才有太阳。有时,我坐在阶梯,数着时间等待太阳的到来。每隔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太阳光往我这边靠近两三米的距离。下午时分,我会带露营垫去附近的公园,躺在地上晒太阳。也会爬山涉水,去山里找小水潭,坐在浅水的河道里。
我喜欢这些无人知晓的安静,但又会喜欢热闹的场所。
在人群里活着

有些时候,会骑车花38分钟左右,去天河南,找一家咖啡店,坐在椅子看店里人来人往。天河南的店更新很快,常去的几家店只剩下一家,我便几乎只去这一家,偶尔也会换店铺,但更多的只会去一家。店里喧闹,年轻人为主,奇装异服,或者个性特出,看着就觉得很舒服。
我喜欢坐在门口处观察来往的人脚上的鞋子。在韩剧《安娜》中,说观察一个人的出身,就要观察他穿的鞋子。在我的认知里,鞋也代表着一个人的性格或个性。生活在广州的人,很讲究一个舒适,夏天人们爱穿拖鞋和运动鞋,冬天就穿棉拖、运动鞋跟靴子。我自小喜欢高跟鞋,但周末出门时我却也会选择舒适的平底鞋,因此每每看到有人穿着高跟鞋路过时,会好奇她们的生活。





喝咖啡,成为休息时间最多的生活方式。但与其说喝咖啡,不如说选择了一个空间,坐在这个空间里面,看到不一样的生活和人生。
流水生活
为了办理签证,打印近半年的流水账单,我看到自己周而复始的生活。
一天365天,上班的日子里,生活出奇的规律。
早上醒来拧开音响,手机选一个喜欢的播客,洗头,护肤,化妆,吹头发,再站在衣柜前挑选要穿的衣服。
罗森的芝士牛肉三明治,便利店的烧卖,9.9的咖啡,固定的午餐,傍晚购买蔬菜。生活虽然规律,但烦恼、喜乐都大不相同。
赶早会的日子总是匆匆忙忙,有会议接待的时候连午睡时间都会凭空消失,没有急事的日常里,每一笔消费都七零八落,像散漫的曲调。
工作不温不火时,我总想到苏东坡,如果说拿自己跟他比,显得有那么的不自量力,但我时常想的是,连他这般的大人物,也是经受许多的大起大落,被贬之又贬,那普通人,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果嘉奖,没有升职加薪,也可以选择中场休息。
在工作日里,偶尔会走出公司,去附近的图书馆。图书馆地偏,但每天都有人到此看书学习备考。馆内藏书不多,尽管知道每个书架大概的书目,但我也会乐此不疲的在书架前徘徊驻足。
金庸的书大多摆在了我拿不到的地方,我借走一本关于澳门的书,厚到让人“望而却步”。商业的书籍借了总没有读完。一本关于东京的书,啃了几个月终于要看完……这些书,就像一个个朋友,陪伴我在不知所措时,钻入图书馆的时光。

11月的某天,我在书架上看琼瑶的一本小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她的小说,还与朋友分享了书的某一页。一个来月后,听到她离去的消息,又花了一些时间去了解她。更加深刻认知到,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应该自己去看,去感受,去了解,他人的评价,并不能代替我们的判断,而这个感受,也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近几年,慢慢学会自己判断事物,根据自己的感受反馈事物,而不是假借他人之眼,去看这个世界。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真实的。
2024年这一年,出行的时间并不多,只去了一趟漳州、梧州、佛山、深圳,去了一趟日本,连接去了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我喜欢行走过程中,对事物有直接的体验,日后再看到影像时,有更直观、立体的感受。


漳州


在漳州的时间匆匆忙忙,去果园摘果子,站在挂满枣子的树下,满心喜悦。我很喜欢果实挂满树枝的感觉,如果说摘下来即可享用,更是一种神奇的体验。也去了漳州最热门的景点,在人多到完全走不动的牌坊下,有一种“我为何在这里”的感觉。
梧州



梧州两天时间,时间被拨慢了几拍,慢悠悠穿行在街道之间,读到了这座城的昨天和今天。
佛山

从广州去佛山,搭乘一个来小时的地铁,地铁直达,以致令人觉得两座城市之间没有太多的差别。但深切去感受,仍可以体会到这座城市的节奏的不同。
京都







车子到京都时,透过车窗看到鸭川,有一种闯入动漫的感觉。看过许多的日剧,但我对这个城市是很模糊的,只有鸭川是清晰的。最近我看了小林聪美主演的《母亲河》,在这部剧里,每个人的生活都围绕着鸭川这条河展开。在京都时,住在鸭川边,游玩也是围着鸭川转。京都就跟鸭川这条河流般,源远流长。
大阪






在大阪我连着几天去居酒屋,语言完全不成屏障,与店员聊天,喝梅子酒,吃烧鸟。一个人穿过心斋桥去游客稀少的街道喝咖啡,在夏日炎炎里,喝一杯冰淇淋美式,听店里的年轻女性们聊天。我对于大阪的感受,是更接近生活的距离。
奈良

点击上图,可观阅奈良文章
和歌山



















4月份时,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一头白鹭在河道里等待着餐厅食客的投喂,头上是落樱,身边是暖黄餐厅,那一刻我觉得这好像就是传说中的仙境,如果有一天能亲眼看到,兴许是一场神奇的体验。
6月份时,当我站在桥头看到一头白鹭站在相片中的位置,等待投喂时,我有一种穿越梦境的错觉。此时已经是初夏,落樱早已落尽,树木郁郁葱葱,清澈见底的河道,白鹭完全不受旁人惊扰。在那一刻,忽然明白了,发自内心想要的事情,并为此前行,你将可以去到你想要的地方。

如果说要用一句话总结2024年,我想到书桌前贴的一句话,每天站在书桌前都会不自觉默念一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的一生就像一间旅馆,一间租住的房子,房客来来往往,有人陪伴,有人争吵,但最后人与事都会过去,只有自己常驻。愿在未来每一个新的日子里,都可以好好体验。
你最好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不要错过罗马的夜晚 (8人喜欢)
- 住在阿尔卑斯山脚的小镇 (6人喜欢)
- 得就得,唔得返顺德 (6人喜欢)
- 当一生与湿气对抗的广东人到了威尼斯 (8人喜欢)
- 在瑞士,第一次看到雪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