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好像很久很久没有在豆瓣上写过日记了,不晓得是习惯变了还是心态的改变更多,终究没有了太多的少年意气。
关于工作
这一年,经历的还蛮多的。年初的时候,是想过单位调动的,也恰好有个业务部门愿意要我,因此便过去借用了一个季度的时间。然而,两头都要顾着工作,所以去了之后一开始心态很紧绷,有几个晚上失眠睡不好,身体也出现想呕吐的症状,好歹也是撑过去了。
可惜,最后没成。申请表也填了,可是组织没通过,反倒有点像是笑话了。领导、同事们知晓了也半是意外可惜半是看好戏的心态。我自己反倒轻松得很,可能觉得自己没找也找不到人脉,就这样接受了吧。之后又在那个单位帮忙了一阵,想着下半年有没有可能再一次,但是后来出台了一个新政策。所以不得不还是回去了。
回去后,同事关系多少就变得微妙起来,好些人试图打听有没有什么原因,可惜我自己也不清楚,也管不到传得离谱的八卦,罢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接到组织的一个通知,要去另一个地方挂职一年。有一瞬间挺懵的,有点明白范进中举的心态了。新单位挺轻松的,不像乡镇什么杂活都干,那一刻我觉得也许是灵隐寺的心愿实现了一点点,也许该安排行程去还个愿了。
关于娱乐
其实从23年开始,随着疫情的结束,演出市场就复苏了,我沉寂已久的心思也一同复活。
细数了一下,今年看了大大小小各类的演出有70多场。
看了30多场的演唱会,播放列表里面好多喜欢的歌手都见到了。年少时候因为经济和学业没有实现的心愿,好像终于被多年后长大的自己治愈了。我知道我有羡慕过别人家小孩的童年,所以这一生,我都要不断弥补内心的那个缺爱的小孩。尽管这一切来得有些晚了。
还看了13场话剧,8场戏剧,8场舞剧,5场音乐剧和2次脱口秀。就感觉自己的边界终于打开了一些。知道了各个小剧场的SD口,会去排队等老师下班SD;知道了一些观剧礼仪,开始整理自己的票根;会去参加一些应援活动,伸手领一些物料当纪念;会用咸鱼找会员优惠价去代买,晓得了还有一些惠民票和赠票的渠道。
因为看演出多是去到杭州,所以变成了一个周末看展盖章特种兵。白天的时间就会去逛博物馆,也会学年轻人爱上了盖章。因为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逛博物馆是一件非常非常有幸福感的事情了。中学时候学的是理科,对历史课本的印象只有大段大段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其意义影响。现在成为了大人,却懂得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背后的分量。博物馆里的文物,成为了你与古人对话的桥梁,原来骨子里的传承是如此。
关于社交
这一年,在豆瓣上很少发布状态了。一方面,因为周末都在出门活动,所以仅有的空闲时间都是通勤的路上,所以没有分享的冲动作祟,分享欲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小红书的图文格式、视频编辑的方便和快捷,所以大部分的出行状态都发在了那里。因为换了个工作环境,所以上班摸鱼的时间多了一些,因此也多了些看公众号推送的间隙。久违的长文阅读的感觉,让人觉得真好啊。
年尾的时候,和一个同事型朋友发生了些许言语误解的不愉快,对方算是个自利又多疑的女孩子,以前都是选择包容等事情过去就好了。这一次约莫是不行了,有共同的朋友帮我说话被连坐着一起冷战,她还阴阳怪气的在群聊里发脾气,最后还是有人告诉我她把我给拉黑了。打死我也不能理解,有作为同事的基础,怎么还可以做出拉黑这种不符合社交礼仪规范的行为呢。太多的雷点,终于逼得我选择放弃了这段友情,既然对方选择冷一冷,那我就成全到底算了。
和家里面的关系还是不冷不淡,爸妈依旧对我的个人问题抱有幻想,总是时不时插嘴几句“ 年纪大起来,该做的事情早晚还是要做的 。”我也不接茬,让话摔在地上,硬邦邦地回着他们自己的单身主义。下半年表妹结婚,家族里终于只剩下我这么一个老光棍了,亲戚又开始了热心,终于是大吼大叫地发疯了一次,我估计,今后也许他们也不会再多过问了。
其实,我也不晓得未来要怎么走下去。可毕业10年了,当初的我也一样没有做任何的打算啊。
放弃思考,过好当下,其实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