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读了几本书
2024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年特别困难,但是也孕育着希望。我所在的出版行业遭遇AI浪费、短直浪潮的冲击,面临转型。很多人转去别的行业,甚至有编辑去了养老院做护工,个中辛酸,不免让人物伤其类。
困难的时候,读书不能停。
今年看了这样几本书:
1 埃德加·沙因 《谦逊的问讯:以提问取代教导的艺术》
这本书是几年前崔萍送我的,扉页上还有译者李艳的签名,不过我一直没有读完,只是翻看了前言就放下了。后来越发觉得,如果让别人开口说话,讲出我想要的信息,是非常难的。沙因是组织管理大师,这本书写得也不含糊。他说的谦逊的问讯,英文叫Humble Inquiry,inquiry这个词比较正式、学术、商务,和question的质疑、ask的提问不同。这本书讲的案例也发生在组织当中,但是对我启发很大。在个体间的沟通中,以好奇地提问来开启一段对话,不做任何预设,往往有奇效。当你做好了聆听的准备,你的谈话对象也更愿意多说。
2 约翰·史崔勒基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1+2
也是一本老书,一直想看,终于找到机会,就看了,看完1,发现还有2,就一起看了。2叫《重返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对我的冲击没有1大,虽然是架空的场景,但所谈之理是真实可感的。里面有一个核心理念,叫PFE,purpose for exist,即存在的使命。故事主人公误入“歧途”,有了一番奇遇。故事所讲之理,其实是他在全球旅游的收获与领悟,可见行万里路之重要。这本书是生活自然向前的一种反思,当我们拔剑四顾心茫然时,正可读一读这本书。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起看,效果更佳。
3 流沙河 《流沙河讲庄子》
这本书还有一点没有看完,但是受益已经良多。
流沙河先生已经驾鹤西行,这本书其实是他的讲课内容。可贵的是,这本书保留了先生的口语化风格,尤其是他不时有四川话词语蹦出来,很是有趣,让在四川生活的我,倍感亲切。
重要的是,先生不是书生。他饱经磨难,做过12年木匠,读书多,经历更多。所以他讲庄子,很好读,也很通透。仿佛在讲本村的一位闲人。庄子虽与老子并列,主张亦有不同,与其他诸子差别更如天壤。在秩序崩坏与重建的时候,读读庄子,是比较有意思的。
4 詹姆斯·霍利斯 《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
霍利斯也写了两本,第二本我还没看,排着队看。
同样是一本薄书,但是读起来非常吃劲,因为作者有许多深刻的阐述,不是一下子能吃透的。
读下来,最深的感悟,就是作者讲的,如果你不能活出内在,它就会毁灭你。
我一时还不能参透这句话,但是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就是人要直视自己的内心,寻求内外平衡,让内在领导外在。如此,才能开启人格的二次自塑。
5 莫言 《不被大风吹倒》
可以轻松读的一本书,是莫言的集子。
莫言的文字,看似平淡,但是极其有力量,在平和的讲述中,透出许多告诫。或许可以当作老人言来看,和王德锋的《寻觅意义》、梁永安的《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可以一起看。
6 单伟建 《走出戈壁》
这本书我读得非常过瘾。单先生是金融专家,当年是知青,吃过许多苦,后来负笈美国,终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书里最让我动容的,是他突破困境的智慧。血气方刚的少年,能有长远眼光和谋略,并笃行之,实为我辈榜样。不要觉得曾经的故事离你很远,人心没变。
7 阳志平 《工作的心智》
阳老师是我非常崇敬的学者。听他讲课、听他聊天、读他的文字,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他孜孜不倦读书、诲人,有传道授业的使命感和本事。
他让我先读第二章,我就先看了,核心就是,用作品说话。众声喧哗时代,作品就更重要了。像我这样写个总结,也算是一个小作品了。无论如何,都要不断创作并发布。喜欢一堂的一句口号:Don't bibi, show me homework.
阳老师著述甚多,心智这一块他写了三部曲,可以放一起看。另两本叫《成长的心智》《阅读的心智》。
对了,他今年还出的一本书,叫《聪明的阅读者》,如果只推荐一本讲阅读方法的书,我推荐这本。
8 其他
自己策划的书、 随手翻翻的书,就不列了。多数书看得半半拉拉。印象深刻的有李一诺的《力量从哪里来》。
2025年,准备多读点书,也抽时间出去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