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小猫的一点年货库存
昨天聊到四点所以今天各种意义上overload有点累睡了一天。摘抄一下k昨天的黄金()讨论和建议,过去的一年九月我正式ABD(进入了只有毕业论文的阶段)但因为对哲学的恨依旧没有开始写毕业论文。有接下来的这些建议或许可以帮到我很多,我又重新用自己的话整理了一下以此吸烟🚬刻肺:
1. 一个有效的类比:写作=拉屎。一些人把写论文当作生育,想到这个👶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都要养并且会跟着一辈子,就很痛苦,每次写很完美主义;而另一些人把写论文当作拉屎,有肠道的迫切感于是把💩拉出去就跟自己没关系了,究竟色泽是否金黄也不是自己要考虑的事。(私货:而你的导师和学术圈则是不得不闻你的💩的🐶,good for them)
2. 一些关于写论文的radical affirmation。主要是“you are more than your academic self”,学术本身是非常有限的一种权力机构因此以它为核心产生的自我必然是一个有限的“autonomous atomic rational enlightenment self”。因此要从“自己没有学术就不完整匮乏(lacking)”转换成“自己是完整的有价值的(worthy),反而是学术体系本身才是不完整的某种社会职能”。以及❄️说到以前看的一个绘本说像我们这些多重意义上酷儿的主题(multiply-queer subjects)本身就只有一个气球支撑着我们漂浮,而它经常是某个特定的学科,一旦垮了就直接掉入无限深渊。不像顺直白男分析哲学bro有很好的顺直家庭、学术、兴趣爱好(比如我白男导师搞乐队)、同事友谊等各种气球支持着他们。我们需要逐渐找到新的气球可以同时承载我们。
这个主题可以参考alexis shotwell的这一篇:https://www.alexisshotwell.com/2020/04/09/grounding-in-why-we-write-intrinsic-and-extrinsic-motivations/
3. “你不需要书写的你的一切”。如同提说到这是有点反直觉的,因为我们酷儿经常会把自己写进论文,最典型的是robyn wiegman的autotheory方法论。但如我在之前多次提到的这一定程度也是自我剥削以及我最爱的爱老师所说的酷儿(她自己)总是“trying to find love in all of the wrong places”🤍💜🖤(好的一秒钟给大家表演了一出performative contradiction但是爱老师好可爱嗷嗷本猫可以被她领养吗)。因此有时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比如对我来说是分析形而上学)也是一种将工作和自己分开,防止被进一步自我异化(self-alienation)的方法,也是尊重自身的无法被学术分析的那些部分(opacity)。
这个主题可以参考alexis shotwell的另一篇:https://alexisshotwell.wordpress.com/2020/04/10/on-not-writing-about-what-we-love/
其中最后一段话我简单翻译一下:“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学术打工人来说),所谓个人的、留出空白不去写尽我们爱的一切,也是在防止异化我们的作品,抑或是拒绝将我们的爱异化为学术认证和研究效率的一部分。并不是对我们重要的一切都要被分享,尤其不是被学术分享。”
马上新年了,最大的心愿希望接下来的两年把自己的毕业论文早日得过且过地完成,这样就能彻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慢慢地自学酷儿理论以及上课以及许愿能多一点点和爱老师的互动)。然后可能会多写一些这样的漆黑建议文章,之前看到豆瓣上很多读博的洁白建议文章。当然我也其实能理解很多顺直学术人渴望的可能是像我白女导师那样一方面有成功的学术事业以及有和她一样同做分析形而上学并且非常爱她的老白男伴侣,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些洁白文章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自己的存在不被允许的疼痛感、或者在共情并承认主流学术reproductive futurity的家庭的存在合理性的时候依旧会有一种自己一直追求的一切在对方看来都毫无意义的委屈感。
我一方面理性层面觉得顺直学术人的生活方式完全合理不需要批判,另一方面情绪层面又觉得特别委屈,不吃药控制情绪的话很快就会因这个事情经常哭泣。再加上马上要过去的这个正式开始在豆瓣上活跃的第一年在豆瓣上被两次被不同的人群网🐈⬛暴都是因为我之前发的post不够顺直友好而且喜欢锐评顺直文化,被很多人觉得有病并且觉得我占据了他们的公共空间。(不过后来一次因为V的介入真的治愈了我很多,感觉是爱老师说的emotional rescue。也让我开始有一点相信顺直内部本身存在的酷儿性,之前C也跟我说robyn wiegman每一次都会强调异性恋中心秩序(heteronormativity)和异性恋(heterosexuality)的区别。)
最近其实还有一件很小的事情到现在都很ptsd(判断标准是每次打无脑游戏以及累的时候就会不断在我大脑里replay对方说过的话)。我至今为止学了一些queer feminism理论但到现在都不觉得自己能算得上feminist我自己也从来不用这个标签,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同时在embodiment以及思考上付出很多努力的位置不是随便能够占据的。但是大概一个月前竟然收到文章在论证一个random顺直学术男是feminist,我当时看到真的特别害怕。当然我想再次重申:这不是对方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我说的只是我对顺直人的一厢情愿的投射和我作为酷儿对顺直文化毫无依据的情绪感受,和他们的实际体验或生活境况毫无关联。所以希望随机看到这篇文章的陌生人不要再read too much into it。
至于之前那些因为paranoid reading而建小群并把我在豆瓣上说过的话做成各种梗的来嘲笑我的顺直男哲学bro社群,我只想说:You are so paranoid that you probably think this essay is about you; it's never about you, it never was. I didn't write for you and I never will. 这是我最后一次讨论这些话题,也是最后一次表达我的愤怒,我将来会与此永久彻底地与相关社群划清界限。如果说我还有些想留在学术界,那么是出于对一些人的忠诚,而不是另一些。如同之前我对Her Story的评论所说的,我现在已经累到不想再去讨论顺直文化内的酷儿表征了,我也不在乎顺直人如何把酷儿当作景观道具或者queer baiting。我想要书写的是我的酷儿社群的故事。
前几天和朋友聊了很多standpoint epistemology的东西并且感觉ta们和我的想法也是比较类似的感觉好了很多,最近在读saba mahmood的《Politics of Piety》也觉得有些疗愈的效果。还有读着爱老师写的东西也逐渐意识到酷儿负性情绪也没什么不好的,因此我现在可以去诉说一些对顺直人的依恋和被背叛的感受以及曾经自以为是以为他们需要被拯救的心情。再后来我看到《I saw the TV glow》我意识到自己和Tara/Maddy是很类似的,其实有时候让Isabel/Owen继续在柜子里其实是更好的,因为像mahmood所说的,“自由”是非常pluralistic的概念,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福柯式的谱系学考察才能理解每一个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使用了怎样的对以上概念的假设。
就像Owen也只是偶尔会怀念藏在ta之中的另一种可能的queer counterfactual,多数时候ta感到的可能是一种基于submission to heteronormativity带来的的自由感,再也不需要承担酷儿式的另一种存在主义枷锁;而我们酷儿所假设的“自由”概念也一样脆弱,就像我小时候看了攻壳就天天在问自己“Can we be absolutely free?”然后天天想要像素子一样意识上传和身体改造。赛博格类作品大概对我的性别认同有着过多的影响,找到了一种我对自己具身存在厌恶的出口。但其实这种将自由理解成resistance to heteronormativity的假设(在酷儿理论中属于对anti-normativity的讨论)如同福柯所说的,也只不过是一种非常偶然的基于特定语境的需要被谱系化的“自由”概念。还挺想理解mahmood所说的如何取消这种freedom和resistance的二元对立的,总之本猫继续学习中。
#漆黑小猫#
© 本文版权归 kookyobjec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kookyobject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漆黑小猫的读博心态总结 (60人喜欢)
- Everything was forever...until no more (43人喜欢)
- 漆黑小猫的起源(重发) (2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