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适的距离
当孩子还小时,总喜欢黏着我们,那时候的我们因为孩子的亲密而喜悦,也会因为孩子过于黏人而反感。
当孩子长大了,去学校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有了自己的主见。
我们为孩子的成长而高兴,却也因为与孩子之间似乎越来越遥远而悲伤。

事实上,寻找与孩子最合适的“距离”是我们作为我们必修的一门课程。
那么,到底是如影随形地守护,还是洒脱放手任其驰骋呢?
首先,我们聊一聊为何要保持一定距离?孩子犹如一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需要阳光雨露,亦需独自面对风雨的空间。
过度的亲昵与管控,可能会让孩子如同温室花朵,难以练就应对外界的坚韧。
例如,当孩子尝试独立完成一幅拼图时,如果我们始终急于帮忙,孩子便无法体验从困惑迷茫到独自攻克难题的成就感,自信心的成长也会受限。

那么,该如何把握与孩子的距离呢?游戏力养育提供了诸多巧妙方法。
当孩子对户外运动心生怯意时,不妨来一场 “户外小勇士挑战” 游戏。
我们先示范一些简单的户外小技能,像跨过小沟渠、爬上矮山坡,然后鼓励孩子模仿尝试。
我们站在不远处,用充满期待与信任的眼神注视,当孩子成功时欢呼庆祝,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引导。
这既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又在他们需要时及时送上支持,让亲子距离在互动中恰到好处。

又比如孩子在学习新的兴趣爱好,如绘画时,“创意画廊之旅” 游戏就很适用。
我们和孩子各自创作画作,然后互相展示讲解,就像在画廊里欣赏艺术品。
我们不强行规定孩子绘画的内容与风格,尊重孩子的创意表达,在分享交流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与建议。
这样,在鼓励孩子独立创作的同时,又能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其中,拉近心灵距离却不越界干涉。
保持合适距离有着诸多积极影响。孩子能在独立探索中培养自主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更加从容自信。
亲子关系也不再是紧张的控制与反抗,而是充满尊重与信任的和谐陪伴。
孩子会更愿意与我们分享内心世界,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那个既能给予自由又可依靠的港湾。

让我们运用游戏力养育,精心丈量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为孩子营造一个既充满自由空气又饱含爱意与温暖的成长环境。
陪伴他们快乐地迈向精彩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曼荼罗心理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沙盘游戏助力,改善校园不良行为 (1人喜欢)
- 给予孩子犯错的权利 (1人喜欢)
- 运用游戏力,巧妙应对孩子发脾气 (1人喜欢)
- 心理咨询与平常朋友聊天有何差别? (1人喜欢)
- 如何培养心理阳光的孩子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