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桥头楼上》
今天新认识一个网文作者,Priest,喜欢她的读者们都叫她P大。
在B站刷到一个喜欢的up主的视频,讲了P大的一本悬疑小说《桥头楼上》。
我是无知的,我喜欢这个视角的小说,让每一个读者跨越次元,又能带着上帝视角,以身入局。
我也喜欢这样的文字,看似拙朴,通篇读完,情节上、结构上又处处透着精巧与合理。
看似生涩地搬运人生经历,边缘参差不齐,但也是这样“原汁原味”的一个个片段更容易被理解、牵动。
故事里的每个人真实鲜活,既有鄙陋的缺点,又带有非凡的神性,可仔细想想,不就是人性的阴暗与光辉。
当故事本身足够吸引人,感性就会大于理性,理性的思维停滞不前,不管如何试图分析,都只觉得瑕不掩瑜。
想起来上学那会儿,同学说:喜欢一个人,就是要喜欢他的全部啊。
前期情绪铺垫的足够压抑,给足了参与感、想象空间,当疑云一步步被揭露,我们看到人性不完美却依旧保有良善,人心依旧温暖的时候,情绪像泄了闸的洪水,汹涌而出。
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也最打动人,轻易地戳中心巴,激起惊涛骇浪。
一瞬间,我想了很多,可我克制地不去想,即时的情绪宣泄虽然畅快,但三思后行的慎言影响更为持久。
关于刹那想法,梳理后竟然还很多。
一是关于向善。现在看来,全书竟然没有一个纯粹的坏人,就连最让人痛恨的“薄荷妈妈”也能在意识到危险时去救亲生女儿。
人心是肉长的,我们总是会因为一些温暖的瞬间轻易地原谅曾经的伤害,人性大多时候经不住考验,学会给善良穿上铠甲。
想起朋友说的,愚昧和受骗某种程度上在纵容犯罪。
一点萤微之光微弱,但汇聚起来就是无垠星河。想起《独行月球》里来自地球的回应。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请努力成为善良的人,可以有很多缺点,但不要主动为恶。我们要让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去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是关于教育和保障。我们生在了好时代,建国不足百年,我们虽然还不够自由,但我们已经获得了很多基本自由的保障。
现行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性教育这几年一直被讨论,但重视及实行的还不够。时代让新生儿更早地觉醒智慧,很多后置的认知也应该更加体系化地去普及,也需要体系化的保障,我觉得这是大爱。
三是关于生命。生命可贵,应当珍惜,这个世界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在无法自救的时候,请相信总会有一个人会愿意拉住你陷入泥沼的手,如果找不到,请再多花点时间,一定会有的,直到找到。在此之前,请努力好好活着。
四是关于说不。对于恶意伤害,坚定地零容忍,向恶意举刀,保护自己,会有人站在你身侧同样地向恶意举刀。
善良需要呼唤,但犯罪也需要严厉地惩处,这是对善良的不可缺失地维护。
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一写起来就收不住,这是发散思维的好处,也是坏处。
删删减减,百字已余,自发地唤醒远比宣讲更能深入人心,这大概也是文字的启迪意义吧。
我还是喜欢HE,希望并祝福所有的结局都是HE。
不能熬夜,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