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易经实解》(老刘说易经)——乾卦文言传(一)
【012】《易经实解》(老刘说易经)——乾卦文言传(一)
原创 刘长志 刘长志 2024年12月18日 19:44 辽宁

乾卦文言传(一)
“文”指乾坤两卦的经文,“言”是解说,“文言”即“依文以言其理也”,《文言传》是对乾坤二卦经文的解说,因为乾坤两卦代表天地,为一切变化之始,最为重要,圣人作《彖传》和《象传》之后,觉得还没有完全说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所以额外又作《文言传》加以说明。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传》,其他六十二卦是没有的。从体用关系的角度来说,天是“体”,乾是“用”,圣人立教是教人法天之用,不是法天之体。君子体认“元亨利贞”,就可以明白天理运行之道,以此推广扩充,就可以进德修业,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是讲四德的基本义,“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是讲君子法天之四德而行。

元者,善之长也
儒学中,“善”指合道之德,合道循理为“善”,不能合道循理为“不善”,“合道循理”即“合于大道,循于天理”,也就是“与天地准”。
“元”的本义是“头、首”,引申指“初、始、开端”,比如元旦、元配等;也指“基本,根源”,比如元素、元件等。此处兼具两种意思。“长[zhǎng音涨]”字是“生长,滋长”。“元者,善之长也”是说,“元”是“善”的开始和滋长,就像养小猪娃一样,从它生下来开始,精心蓄养,让它每天不间断的茁壮成长。
天以一元之气始生万物,万物皆由一元而生,“善”莫大于“生生之德”,也就是《系辞传》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此大德以“元”为始,“元”的主要作用是“聚善而长之”,四时对应春天,五行对应木。
注:
因“元”有“初、始”的意思。在人事上,事事都要“慎始”,“慎始”即在初始阶段就让“善”长起来。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仁”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人立于道中间,一脚悬空,一脚着地;表示在思考如何落脚前行,即怎么走才能合乎天理?怎么走才是人间正道?“仁”指人在行动之前,从“形而上”的角度能做到“与天地准”,所思所虑皆能合乎天理,这是一个人堂堂正正俯仰无愧的初始。
“元”对应在人事上,就是“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仁、义、礼、智都是“善”,但仁是善端初发,义、礼、智三者皆从仁出,即仁是根,义、礼、智三者是从这个根上生发出来的,所以仁是“善之长”。因此,“体仁”是根本,是核心,其他的“善”都是在“体仁”的基础上生长延展出来的。从个人修身角度来说,作为一个人,能认真体会天性之“仁”,在“仁”的指导下用世,时时刻刻存养良知,按照“君子体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最后就能成为一个俯仰无愧顶天立地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天以一元之气生成万物,万物得遂其性,各安其所。君子以仁德用世,使万物万民皆归于仁。和谐幸福是家庭的主基调,君子在家施仁,则一家之内爱敬尊亲,家庭成员亲爱和睦,共同把日子过好,家和则万事兴,子孙延绵不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齐家。德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在,是治世的第一要务,君子在一国施仁,则一国之内爱敬尊亲,“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万民各安其所,这是治国平天下。
为政之本在于以己德化民成俗,从这个角度来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对象虽然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都是从人的天性之仁出发,先把人心导正,每个人都能发自内心的行正道干正事,应对事情一颗公心尽己无私,与人相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世间岂能不和谐美好?推之于家,就是齐家圆满;推之于国,就是治国圆满。这就是“君子体仁”的“足以长人”。
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

亨者,嘉之会也

“亨(hēng)”的金文字形像个盛祭品的器具,本义是“献”,引申为通达,顺利,亨通等。“嘉”是合乎天理道义的美。“会”是会合、聚合、合拢、合在一起。
天以一元之气施生万物,“亨”在四时中对应夏天,五行对应火,盛夏之月阳气极盛,万物皆畅达繁蔚,这是合于天理道义的嘉美汇聚在一起。

嘉会足以合礼
“礼”与“理”同音,“礼”通天理的“理”,“天理”是天地运行之道,“天理”落到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上,就是“礼”。也就是说,“天理”落在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交互中,就成了“礼”。《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世间的礼比照于天地运行之道,亦符合天地运行之道,能“与天地准”。如果把“礼”仅仅理解是和人见面,点头哈腰,客客气气,就太过肤浅了。从人事的角度来说,君子施嘉美之道教化天下,使万众万事各自按照自己的节限会聚,彼此交通往来而不相妨害,这就是“礼”的由来。比如男女有别,婚嫁之事必须有所依循,才不至于把喜事搞成灾祸,故此制定婚姻之礼;君臣有义,君臣上下需要制定朝观之礼;哀戚孝思之事须慎终追远,故此制定丧祭之礼;以此类推,君子以嘉美之道制定礼法,万事由此皆得亨通畅达。“嘉会足以合礼”即把符合天地运行之道的美好会聚在一起,就是合“礼”。“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是嘉美会聚的“礼”。
注:
《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五章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叛矣夫!”
“约”是由繁入简归纳提纯,“礼”即“天理的彰显”,天理在心里,看不见摸不着,依从天理在伦理上的表现,就是礼(理)。“约之以礼”是把所博内容化繁为简,聚焦到“礼(理)”上。“文”和“理(礼)”本质上是一个事情,从学习吸收的角度称为文,从践履彰显的角度称为礼,表现出来能看得见的是“文”,内在看不见的是“理”,内外一体。
君子之学的精髓在于用世,如果所学禁不起实践检验,就没有意义了。大道本于身心,天理的彰显要在礼(理)上检验。博学于文的积累,是闻见日多,避免自己孤陋寡闻,成为井底之蛙;约之以礼是身心有据,不至于积累的见识支离破碎,完全不成体系。内外合一持续用功,就会与道越来越契合,又怎么可能悖离大道呢?

刘长志
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
我知道你手一滑
就关注了


刘长志
正本清源,吾辈本分!
喜欢作者
2人喜欢


老刘说易经21易经46周易16说卦14象数理13老刘说易经 · 目录上一篇我的2024年总结阅读 456
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易经你我他——人生64个怎么办国学联盟研究院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
- 内容低质
-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哪天你撑不下去了,就大声读《易经》这段话100遍谢婷婷读书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
- 内容低质
-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琼瑶的儿媳何琇琼宣布改名,去掉与琼瑶相同的“琼”字,象征着她将为版权问题而斗争,重新树立规则4个朋友读过书香飘溢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
- 内容低质
-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