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练琴vs不会练琴,才几个月差距就这么大了!
【往期钢琴重要学习内容回顾】
第1篇:《弹钢琴手指能力和弹奏技术都有哪些?》
第2篇:《弹钢琴时怎么放松?》
第3篇:《弹钢琴时左手要按的轻一点吗?怎么做到的?》
第4篇:《钢琴踏板怎么踩才对?有时很美妙,有时又很糊...》
第5篇:《弹钢琴要多久能到一看谱就差不多弹出来的效果?》
除了按时去上钢琴课,更要学会练琴!保持规律的上课频次和节奏,一方面,可以持续更新学琴内容和练习改善;另一方面,也是规律练琴的敦促!所以每一周持续更新并积累,几个月、半年、一年下来自然进步大大的有!

并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在钢琴课过程中,与学生们一起挖掘和探索:挖掘每个人不同方向的潜力(与年龄无关,有些成人学生的潜能开发,也很令我们双方惊喜!!);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的练习方法,提升练习效率!而非时间。

对于一些基础扎实的学生,就会让他们阶段性挑战一些有难度的内容或曲目,令他们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也会以半年为时间周期,检测同学们的水平和能力,基本功和当下阶段的练习,也能让学生们比较直观的看到,哪些掌握的比较好,哪些有短板,以及目前自己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或级别。

钢琴学的效果好不好,学琴效率高不高,与学和练都密切相关!并且并不是靠硬练,勤奋的练[No]!而是要智慧的练,有方法的练[Yes]!
我是坚持学钢琴打基础/系统教学的钢琴楚楚老师。9年一线沉浸式教学(小朋友/成人),善于规划钢琴学习,重视基础,教学化繁为简,系统学习与结果测评,开朗欢乐,但要求严格的90后老师。

和学生们一起进入音乐的世界,感受乐谱温度,钢琴典雅~学钢琴≠弹钢琴,学钢琴是音乐思维的学习和美好体验~!
1. 练琴需要体力!
别看练琴是坐着的,但是比较烧脑,也是耗费精力的!一副好身体的供给也是事半功倍的!也总会和一些成人学生交流运动的必要性!

无论是长期有跑步、游泳、健身的习惯,都是很好的日常运动!精力更充沛的同时,弹琴时注意力能集中时间,也会更长!头脑更活跃,手指肌肉更有活力!有时候还会建议部分同学,增加一些“练背”的运动,能够更好的提升在弹琴时,发力与放松的协调,收力和发力的控制~

2. 练琴先练脑!
练琴时,光练手,不动脑的练习,只有用脑练习效果的30%!但是时间花的还有可能更多,因为是机械重复,时间长了,坚持也比较困难!毕竟练琴,不是这样练的......

练琴可不是只在练手指,或者熟练度,还是也在练眼脑!练听辨!进而形成能够感受音乐并表达~练琴本身也可以很有意思,像实验一样,很多东西的尝试与搭配也很有趣,并且收获翻倍!如何练琴先练脑?可以看看之前总结写出的这篇文章《练琴先练脑!才是效率蕞高的办法》,也许对你的练琴改善有一定的帮助,更多内容,可以在主页中回翻查看~

3. 练琴的方法循环!
练习方式一,“刻意练习”。即针对性练习,会根据每个学生练习的弱点和短板,配置针对性的练习。比如针对力量较弱的4、5指训练,这些手指日常用到的机会少,不够灵巧,须避免急躁,平稳地增速增量。

练习方式二,每日组合型练习。类似学校里的每日出操,坚持锻炼就有收获。一般会先以颤音练习曲活动手指,然后以琶音练习曲打开手臂,练习手指松弛,松弛之后加跑速,采用手指积极运动的灵活度练习曲,再就是训练臂膀协调用力的八度练习曲等等。

练习方式三,快慢练。经常能够听到强调慢练,但我们要知道一味慢练并不能训练所有能力,因此慢练要和具体的音乐表现组合起来,比如在一段快速的音流中,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换指不够灵活导致音流不均衡,这时候就要慢练换指,以快检验!但是,有的曲目就是要训练眼-脑-手之间的协调度和灵活性,长期慢练,则无法起到相应的效果!

每周练琴,有个计划表最佳!规划当周的练习内容,细化当日的练琴目标,在既定时间内高效完成练习,其余时间就可以安心的、愉快的做想做的事情啦~给到学生们的练习计划表如下,使用和改进下来,也算是一个练琴事半功倍的利器了!自己一段时间下来回翻回顾一下,也是成果满满呀!
我是坚持学钢琴打基础/系统教学的钢琴楚楚老师。9年一线沉浸式教学(小朋友/成人),善于规划钢琴学习,重视基础,教学化繁为简,系统学习与结果测评,开朗欢乐,但要求严格的90后老师。

和学生们一起进入音乐的世界,感受乐谱温度,钢琴典雅~学钢琴≠弹钢琴,学钢琴是音乐思维的学习和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