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年度总结
查看话题 >周末时光2024年的年终总结
时光飞逝,2024年又到了最后一天。
2024年对我而言是丰富的一年,无论是在人际关系的维度上还是在用双脚探索世界的维度上,都变得更宽广了些。
今年有了伴侣,一切的发生都是顺其自然,没有刻意为之,挺好,是我喜欢的感觉。
一直以来,我对亲密关系的态度是向往但却惶惑。
向往是因为想去探索一段新的旅程,这段与独处不一样的旅程,势必会遇到很多新奇的东西。
惶惑是因为一直都感觉没准备好,因为缺乏经验,担心在这段旅程中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就这么上路了。
上路了才发现,原来之前的担心过于多虑,虽然旅程中会有问题,但也有好玩有趣的事情。

于我而言,我最欣赏对方的特质是坦诚表达。
在任何关系中,沟通不顺都会带来很多问题,而坦诚的表达,会扫清很多障碍。
双方达成了坦诚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的共识后,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变得不再是问题。
今年我一直在学习:如何主动且非常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不附加任何指责)
这对一个习惯了委婉含蓄表达的i人来讲,真是一件难事。
很多时候,话都到喉咙了又被咽了回去。
反反复复尝试了很多次,终于能做到了。(真不容易)
为什么要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
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渴望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理解自己的做法,本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

如果在相处中一直要靠“猜谜解谜”式的沟通,那真的好累。
久而久之,双方都会被耗干力气。
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对方才会清楚的知道你的需求。
如果不去表达,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永远都只是猜测,是自己杜撰的剧本。那么,在双方的关系和互动中,对方永远只会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除此之外,今年也了解到一些新朋友伴侣之间的相处模式,愈加觉得,不要将亲密关系与亲密关系进行比较,因为每段关系的相处模式都不一样。
所以,也希望还跟我有一样困惑的朋友,不要畏葸不前了,大胆踏上一段亲密关系的旅程吧。
正如《在人际关系中成长》的书里讲道:“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得亲自去品尝。”
2.1今年读过的书
今年一共读了30本书,相比去年的阅读量有所降低,阅读的过程比较零碎,基本上都是碎片时间看的。
不过好在还是能选出3本值得推荐的书籍。
2024年,我的年度书单分别是这三本:

《褚时健传》
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精彩的人物传记了。
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一个耄耋老人的人生是如何随着国家改革跌宕起伏的,还让我看到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的草莽和他们在商业上的变革。
看书的过程,我的内心激荡又深受感动,我既佩服褚时健的管理智慧和做事的果敢,又感叹那个时代人们心灵的淳朴。
褚时健的人生哲学只有两个字:做事。
把事做好,就会快乐。
这句话贯穿了褚时健的一生。
无论是他在新中国成立的阵痛期被打为右派还是在千禧年前含冤入狱,支撑他的都是做事的信念。
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褚时健都有把生活过好的能力。
他从不抱怨,只是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安排。
那股不服输的劲,那股把事做好的信念,是褚时健在人生尽头留给后代的瑰宝。
岁月悠悠,人生如河。
我庆幸在当下遇到这本书,在褚时健的人生故事里找到我想找到的答案。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印象中对哲学的刻板印象是深奥晦涩的理论,和几个老头总为一些虚无缥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事实上这本书也在我的书架上放了很久才敢翻开。
但阅读的过程是舒适的,刘擎老师口语般的讲述消解了哲学的晦涩。
于是,我理解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了社会的制度和人们之间的纷争。
理解了积极的虚无主义,理解了西西弗斯。
理解了自由主义,理解了社群主义。
理解了现代社会流动性所带来的孤独,理解了传统习俗和信仰的瓦解。
这种求知和探索是有趣的,虽然过程伴随着痛苦和迷惘,可它恰好也跟生活中的波澜一样,是丰富的,也是幸福的。
《邓小平时代》
最近在读《邓小平时代》,越读越有意思。
这本书不仅仅是邓小平执政期间的历史,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代史。
它与《激荡三十年》里企业家的视角不同,贡献了非常稀有的执政者视角。
让我看到经历了大跃进和文革之后,伤痕累累的中国如何重建的故事。
(一)、理论和实践的对应
如果哲学是告诉人们建立一个社会,一种制度,一个国家的理论知识,那么《邓小平时代》就是邓公作为执政者告诉人们治理国家、富民强国的实践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也是邓公在位期间一直强调的话。
看过探讨哲学的书后再看这本书,感受很奇妙,像是为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找到了土壤和根基。
(二)、客观生动的科普史作
事实上,作为从小学过正统历史的人来讲,始终对盖棺定论、语焉不详的中国近代历史充满了疑问。
然而这些疑问伴随着言论管制和审查机制,在中文互联网里,很难检索到相关的资料和文献。
建国以来,我只知道历史是复杂的,它在父辈激愤的讲述中,愈发失真。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历史,它没有过度的修正。
用白描的方式呈现出那个时候的国家是什么样,大人物们在做什么。
也呈现了刚结束内乱的中国,在与其它强国的交往上如何审时夺度地把握着分寸。
(三)、务实主义的重要性
邓公一生都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努力。
无论是恢复高等教育还是鼓励市场经济,无论打开国门拥抱新技术还是解决香港西藏问题,
邓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变成一个开放的全球大国。
它让我看到了一个领导人在面临复杂问题时所呈现出的果敢、机敏、睿智。
他很清楚,改革在中国应该怎么搞不是他的智慧能够说清楚的,因此他强调“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小步试错的方法。
回望过去,我们今天每个人的生活都来之不易,假如真得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那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2.2今年去过的地方
今年去了四个地方,分别是泰国、川西、宁夏、日本。
旅行的意义于我而言是探索不同的文化,体验与自己居住地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泰国的时候,泰国国辉和街上随处可见的迦楼罗让我很疑惑,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那是婆娑门里的那伽。

泰国属于古印度文化圈,虽然现在主流崇拜小乘佛教,但以前深受印度教的影响。
这样一个宗教信仰制度森严的国度,色情产业却极其发达。
在泰国,色情产业是违法的,但泰国的色情产业,却变成了当地旅游的特色。
既包容又狭隘,既传统又开放,这种多元,倒是奇妙。
川西是第二次去了,跟以往不同的感受是,川西的开发越来越成熟了,这是好事,也是不好的事。
好事是带动当地发展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不好的事是开发肯定会带来破坏和污染,作为过客的游人而言,还是希望川西能保留它的原生态状态。
宁夏之行是意料之外的一场旅行,本意是去赴一场婚宴。
西北的大漠和黄沙,黄河和羊皮筏子,让我印象深刻。
这里的人就跟这里的气候一样,简单直接,这里的太阳和大风可以让人皮肤干裂,这里的人热情到可以让人被灌醉。

宁夏,是我跟母亲地理意义上真正的远亲了。
如果不去赴这场婚礼的约,母亲怎会跟我去这么远的地方呢。
记忆里兄长的身影历历在目,这段他结的善缘,我跟母亲去续上了。
宁夏的亲人们让我感受到一个远亲被重视,被认真对待,被照顾的温暖。
谢谢兄长,谢谢媛姐,谢谢这段缘分。
去日本,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富足和秩序。
因为资源匮乏和国度狭小,反而让日本人着眼于每一件小事。
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每一条规则,是日本人擅长的事。

富足给国民带来的直观体感是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愈加松弛。
不愧是20世纪70年代就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都让人倍感关怀。
3.1跟老朋友相聚聊到了健康
前两天跟一年未见的老友见了个面,闲聊之余聊到了健康,对方讲道:“以前真没想到自己会有健康问题,我这么自律、经常运动的人,也需要开始天天关注身体指标。”
因为活动有医生朋友的参与,于是场面一度变成了现场问诊会、病友交流会。
不得不感叹,健康真的重要。
人只有当真正失去它,才会体会到拥有它的好。
新的一年,也希望自己和朋友,多关注自己的健康。
健康无非是从日常的生活习惯中得来的,不要熬夜,不要吃太多添加剂和糖油混合物,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内耗,减少焦虑,好好吃饭和睡觉,就离健康很近了。
3.2对羽球的兴趣
今年蛮有意思的是我对运动项目的兴趣产生了偏移。
早些年是跑步,然后是撸铁和游泳,现在又对羽毛球产生了兴趣。
不晓得是不是有了伴侣,就连运动项目都不喜欢独自进行的了。
起初只是跟朋友一起打着玩,目的是社交,顺便锻炼身体。
然后就变得有些沉迷了。

这种竞技和对抗极有意思,对手的猛攻和防守,队友的辅助和协作,在这小小的一方场地中,总能上演多次有趣的对战。
而在羽毛球的对战中,专注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
哪怕你是个菜鸡,但是你极其认真,极其专注,也能在危局中力挽狂澜。
有了专注,就有了心流,有了心流,就有了内啡肽,那么对这项运动上瘾,也是顺其自然。
挺好,专注打球,专注生活。
2025年,祝大家万事顺意,生活美满。
2025年,希望自己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