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上班
一年一度的年总结又来了,目前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想上班!(其实是我想赚钱)今年生活可以非常清晰的分成三段:上半年与论文战斗;7.16回国休假;11.4工签回到奥克兰求职。
与论文战斗
research master第三个学期没有课,30个学分都是论文,同时这半年允许全职工作,所以年初我把support worker的兼职辞掉了,想找一份跟教育相关的工作,这样也更有利于毕业之后的工作。事实证明,我想的太简单了。可能是因为我的签证7月份到期,也许是因为我的中国人身份,或者是我的cover letter和CV写的不够有针对性,anyway,投了好几个月的简历,反正我没有找到。3月份的时候我知道毕业之前肯定是找不到了,毕竟我的签证快过期了,决定专心写论文,顺便在社区找了个志愿者工作,每周去半天,算是找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让自己远离论文一会儿。
写论文那段时间我基本上像上班一样,周一到周五早起去学校待一天,累了就找球搭子打会乒乓球,周末不看论文让自己喘口气,毕竟身体不好完全没法应付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其实我写的进度挺快的,本来还打算早点写完早点回国,毕竟我寒假暑假都没休息,也没有回国,同期的同学都回去两趟了。1月中旬写完了result一稿,中间反复修改我的result和methodology(我导真的太严格了,严师出高徒,我就是那个高徒),4月底写完discussion一稿,6月交了full draft。即便每一个chapter我已经修改了N遍,到full draft的时候,我导还是让我修改了三遍,到后面我已经麻了,真的很累,7.12交论文。
交上论文之后我给导师写了封thank you letter,我导回复我:It is important to help hard working and good students to do the best they can. I have had that help in the past from my supervisors too, so I need to pass it on. 其实还挺感动的,我确实是在学业/专业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导师让我自己去探索学习,并且给我及时反馈,这种方式其实挺适合我。好多朋友问过我,研究生学到了什么。除了我自己的研究课题之外,我觉得自己训练更多的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帮我有条理的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目前的身体状况恐怕没法继续读博,而且我希望自己有更明确想要研究探索的一个课题再读博,在此之前,还要再继续攒点钱。
除了写论文,为了放松自己,我鼓起勇气去学游泳了。初衷是因为长时间对电脑写论文导致我的肩周炎犯了,我的肩颈太痛,去学校做了好几次理疗,有点好转,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四肢好像真的不协调,上了八节课还是没有学会。不知道别人咋样,我感觉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对水的恐惧,每次去上课之前我都要做很久的心理斗争,下水之前更是要深呼吸很多次,如果不害怕的话,其实多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应该会学的更快些。另外,我还去了北岸的一个茶会活动,认识了一些奇妙的信佛的人。我个人对宗教还是有些戒备心理,敬畏尊重但自己不信。在活动里第一次体验了冥想,抄经,听他们分享觉知体验,和一个朋友讨论佛教的一些教义,有点新奇。哦,对了,机缘巧合,我还被拉去给新生做了分享,非常荣幸,是里面唯一的亚洲人,自豪脸~其他放松就是和Maike一起听各种comedy show,这边的线下脱口秀很便宜,我又超级爱脱口秀,虽然很多文化梗听不懂,我的观点是, 听多了总会懂的!
回国休假
7月中旬回国,就是各种见家人朋友,外加休息。刚回家的时候其实还挺开心的,毕竟一年半没回家了,想念家人,但我之前住的地方租出去了,这次回来只能住在父母家里。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了,忘记了一起生活的窒息感。回来一个星期,熟悉感觉回来了。父母不断的争吵声一直在我耳边挥之不去,即使关上门也挡不住的声音。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我想离开这里。除了他们彼此间的争吵,在国内的这段时间,我和他俩分别吵了一架。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生气伤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父母好像知道说什么最能戳我的心窝子,最能让我失去理智,控制不住冲他们喊了。我其实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发完火我也会后悔自责,夹杂着伤心愤怒,更加想离开。我并不是说他们不好,现在的我,更加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不会表达解决问题,只会发泄情绪,我也知道他们的初衷是“为我好”,但那是基于他们有限的认知以及他们觉得对我好的标准,但那并不是我想要的。
由于签证问题我没法立即回新西兰,而且我还舍不得我妹和外甥,所以我时不时去妹妹家住,再就是到其他城市见朋友。以前特别害怕分别,每次分别之即,我就各种哭,总感觉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现在好了,十多年没见面的朋友,想见也能见到,见面还是可以滔滔不绝,彷佛分别就在昨日。这次回去的时候在广州转机,见了Rye和ZL,两个都是好多年没见的朋友了,一个没有太大变化,另一个已经进入新的人生阶段。本来还打算见见L,出了点小状况,大概率我们的友谊就到此为止了,现在不仅学会了接受短暂分别,也能接受永远分别了。此处可以有一个苦笑,成长的代价。
7月底和几个学生们、还有一个前同事一家一起旅行了十多天,学生们长大了,什么都不用我操心,旅行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除了特别特别热之外,其他都很美好。肯定也有小插曲,但和整体的快乐比起来,不足挂齿。旅行的最后一天发高烧,回家之后断断续续两周才慢慢好转,我这破体质。8月底陪妹妹去北京看病,顺便看望了Z哥和T,在北京还见到了之前的学生Z,顺便去天津见了研究生同学W。人到中年,有的朋友离婚了,大部分朋友生娃了,我还在坚持单身。。。我可真行。。。27号突然收到论文成绩,这速度超出我的预期了,我以为怎么着也得3个月呢。
9月弄完论文上传学校之后,和朋友L去了趟灵山岛。去岛上之前,有次和L在外面散步消食,路上我们有时候deep conversation,有时候互相说胡话,好不快活。她问我想找什么样的对象,我说有一点至少是这样的:我希望和伴侣可以进行深度聊天,也可以互相说胡话调侃彼此,能get到彼此的点默契哈哈傻乐,也可以沉默不尴尬。交朋友对我来说太容易了,找对象简直是地狱级难度。灵山岛的日落非常美,看完日落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了月华,这个词语对我来说第一次具像化了。
几天后去烟台,回了趟大学,看望了一下大学老师,还有高中同学ZX。从下火车开始,跟着导航找到公交车站,到往回走的大巴,一切都是熟悉的陌生感。跟着一个大学生进了学校(朋友后来问我怎么混进去的,我才知道现在进学校需要登记什么的,外人进不去。纳尼?大学啊!怎么可以这么封闭。。),走了一趟熟悉的路线,路上看到很多骑电动车的学生,还有他们清澈又“愚蠢”的眼神(这个词也具像化了)。想念无忧无虑的大学时光,那个时候觉得时间走的很慢,每天生活的很规律,最大的烦恼就是马哲考试前了,毕业之后日子过得飞快,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毫不夸张)。出国申请办材料的时候请当时的老师帮忙,老师当时一听我在准备出国申请,超级支持(当时家人反对我出国,我已经开始在准备了,他是第一个支持我出国的人,电话里听到老师的支持直接哭出来了),非常给力的帮我准备好学校那边的材料,这次来就是看望一下老师,并且表达感谢。和老师吃完饭去了趟新图书馆,新图书馆真的很好啊,那些我一毕业就变得更好的学校。小学一毕业,就从平房换成了楼房,初高中毕业后没怎么回去过,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今年研究生刚毕业,奥大新体育馆就开了。。。
下午随机听了一堂课,跟教育相关,具体内容不记得了,我坐在最后,前面学生在做什么我一览无余:没有一个人在听课。这些学生们有在玩手机的,有在准备雅思的,有在睡觉的, 有在小声聊天的,唯一一个听老师讲课的就是我,一个毕业生。也不怪他们,老师讲的确实不怎么样,好几处内容我非常想反驳,老师但凡提供一个讨论的机会,我绝对要提着机关枪上了。如果大学课堂还是像高中一样,老师输出,学生听课,并且课堂内容跟实际生活脱离这么多,也不培养思辨能力、逻辑能力等等,学生们在大学课堂里到底能学到什么?当然我肯定以偏概全了,毕竟B站上很多大学老师随便讲点我都爱听,我那天看的一节课并不能代表大部分大学课堂,可是,作为那节课的个体来说,他们的时间确实被浪费了,那么他们的时间怎么办?
晚上和ZX去学校附近的小吃街吃饭,聊了好几个小时,聊各自的生活,工作,国内的大环境,生活的困惑,原生家庭的伤痛,我从来不知道我俩能聊这么久。其实我们ZZ立场不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不像年轻时候那么激进或者愤青了,即使观点不一样,我们也能理解尊重彼此的选择。第二天他要上班,中间我几次询问,要不要回家,他说,没事,好几年才能见一面,下次见面也不知道啥时候了,多聊会吧。确实,下次真不知道啥时候了。
9月底去济南做出国体检,之后去成都看忘十多年没见面的LZ。我与LZ自2012年分别后再也没见过,她的婚礼我没去成,娃都能打酱油了我也没见过真人。跟LZ沾光,在玄鸟书屋待了一周,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教学,后面去成都看了先锋教育,ZC又带我拜访了三川学社。具体的观察日记和我的一些困惑,写在我另一篇日记中,不打算发出来,也不想在这边讨论了。总而言之,我觉得大家也在摸索,这些模式暂时不可复制,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在成都的后半段时间住在Q家,她是想参与成都“卷”教育的大部分家长中的一位,孩子还在幼儿园,她已经开始焦虑很多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努力应付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挺心疼的。我能感觉到很多朋友不快乐,但作为局外人,他们的压力我无法完全理解,除了倾听,我给不出更好的帮助。
10月初去了重庆,见了XZ和一个新朋友Z。我和XZ有很多相似的经历,她和我完全不一样的性格,她能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可以在自己不舒适的时候直接say no,这两件事都是我现在还没法完全做到的。她知道我的困境,离开重庆前一晚,我们彻夜长谈,聊到我各种哭(爱哭包本包)。我其实也需要倾诉,需要有人能共情我的痛苦,可是大部分时候我只是沉默内耗,不会主动向外求助。感谢我的小姐妹,无论怎样,我带着一堆伤痛来,走的时候充满了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
本来打算在川渝多待一段时间,多看几家独立教育机构,9月最后一天,收到毕业工签,于是改变计划,准备回新西兰。10月中旬从重庆回青岛,在家准备出行的东西,和家人朋友们告别。临行之际,觉得家人不再“让人痛苦”,满腔不舍之情。最舍不得的是小外甥,走之前在他家住,每天早晨牵手和他一起走到小区门口坐校车,one of my best memories with him。11.2出发回奥克兰的机票,杭州转机,见了LX,我最理性的朋友,我脑子被感性冲昏头的时候一定会跟他聊几句,几句话就能把我拍醒。
回新西兰求职
回奥克兰之后各种见朋友送礼物,互相update近况,有几位外国朋友觉得我在国内待了好久,甚至担心我会留在国内。那肯定不可能的,国内是有很多便利的地方,但我不快乐。国内周围人的过度关注很让我窒息,这边没人关心你干啥,你爱干啥干啥,我觉得挺自在,并不是说这边人冷漠,不是,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肯定会提供帮助,但是不会在你过得好好的时候,问点有的没的让你心里堵得慌。11月中旬买了车,下旬考了驾照,终于有本地full license了,感谢学长的大力支持。买了chatgpt会员,帮我修改cv和cover letter,中间接到一个面试通知,最后挂了,有点丧。朋友都说第一份工作都很难,而且临近圣诞,基本上节前没啥戏了。说一点都不焦虑那肯定是假的,但我也有自信能找到工作,只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或者是不是愿意将就。
这次回来短租了一个地方,认识了Y姐和H哥,感觉像我生命中的贵人。他们在国内打拼多年,最后决定搬到这里,对我在生活上有诸多照顾,其他方面也给我很棒的建议。我运气蛮好的,总是遇到一群很棒的朋友。希望明年一切顺利,这样也可以有能力回报大家对我的善意。
今年身体一般,在国内发了一次烧,一直咳嗽不好,最后不得不打点滴,连续折腾了两周才慢慢恢复;另外,干眼症,结膜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齐活了,鼻炎犯的时候,眼睛的毛病也一起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很难专注做事情,明年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健康。
2025.1.2 豆包于奥克兰blockhouse 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