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在绝境后才会大彻大悟?
既是绝境,说明拥有的东西不多。资源也短缺,心力也憔悴,而又要活下去,这时就不得不给轻重缓急排序,然后进入删繁就简的过程。
一旦进入轻重缓急的排序,人就要给自己的注意力选择焦点。当只实践关注自己在乎的焦点,其他的都不在乎,如此一段时间后,还活着,日子缓步进行着,就会意识到过去自己白瞎了多少功夫应对一些无谓的玩意儿。有这种意识,就开始进入删繁就简的模式,一些过去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如今毫无兴趣,曾经觉得很严重的事情,如今发觉没什么大不了。有了一种对世事抽离的审视观,就会有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出世感,就是所谓的大彻大悟。
过去功夫的白瞎,包括时间、金钱、赔笑、能量等。就比如突然间陷入低谷,曾经大方花钱请客吃饭的所谓朋友。在你陷入低谷时,明明能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援手,而最后却一副很能共情你,但苦难都是要自己渡的嘴脸。大道理头头是道,看透世态炎凉的安慰,最后连见你都觉得你负面时,你就会悟到无效社交的赔钱货。或许当初举杯相聚时,也是能得到情绪价值的。但真正陷入绝境时,你会发现情绪价值这种东西是即时的,短暂的,只能作死去的记忆,怀念青春时觉得天真烂漫,而且这还得在自己没有焦头烂额时才有闲情雅致来怀念的。一地鸡毛时,也没心思来怀念,不实用。在这里会促使你对社交的重新定义,那么在社交上就有了醒悟。
陷入绝境时,人会被逼进入对任何事物进行一个实用与否的衡量。比如由奢入简,因为家庭变故之类的,曾经各种讲品质的奢华生活,无奈进入分毫必较的过程,曾经大吃大喝,吃饭得配个汽水,没有会觉得活不下去,人生没意思。如今一毛只能掰做两毛用,这汽水舍掉了,一段时间后还发觉这汽水不喝,还少跑了两趟厕所,午睡更有质量了。你又会在吃食上审视自己真正所需要的食物是不是如自己一贯以来所要求的多。粗茶淡饭吃饱了后也不是有那么重的食欲。那么在饮食上又会有极简、清淡的领悟。
……
在绝境中,被迫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一个实用与否的衡量,久了之后你会发觉人的生存真正需要的东西不多,同时真正要在乎的东西远没有想象的多。在绝境中,很容易体验到孑然一身的坦荡感,破罐子破摔的松弛感,被迫把存在想象里的恐惧、担忧,焦虑放下,最后发现还能好好地活着。当有了这些发现,那不就更能自如地放下自己曾以为的桎梏而奔向随顺生命之流的彻悟之路了吗?
过去因为自己的想象和欲望,觉得不能不在乎的面子、尊严、吸引力等,全是建立在自己的想象力之上,实际上自己的感受才是值得关注的,自己饿不饿、冷不冷、乐意不乐意等,才是与自己生命品质息息相关的,其余的全是怕人家认为我如何,否则别人会怎样这类的担忧焦虑。当在绝境中,人只能回到自己这个中心时,无暇顾及这些想象中放大的事物时,还能好好地活着,就会彻底有了勇气敢于质疑世俗,摒弃与自己无关痛痒的一切。这样就是大彻大悟啊。
大知闲闲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外在的一切混乱都源于内心的无序 (12人喜欢)
- 人需要正反馈来治愈自己 (6人喜欢)
- 《乡土中国》摘抄
- 2024年钱日记复盘 (2人喜欢)
- 人只能完成自己位置上的事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