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一转眼,家里的娃已经小学高年级了,离小学毕业的日子已经不遥远了。回想当初他甫入学,我还有过千万般设想,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帮助他顺利开启学业之路。而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我对于“小学生家长”这个身份,有了更多的理解,甚至还有更多的无奈和迷茫。
现在的小学生,和我们七八十年代的家长那会儿的小学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经常感慨于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小学阶段就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诗,更别提课外那些卷出天际的兴趣班和考级。我从一开始就在说服自己要佛系,不能让孩子的童年充斥着赶路和催促。可即便这样,他小时候美术兴趣班、英语兴趣班、吉他兴趣班、跆拳道兴趣班,一样一样也没少上。上了中高年级,还要加上主科的课外培训,每周雷打不动,我看着心里总觉得心疼和愧疚。可是放眼周围,即使家里条件优渥,上了私校甚至国际学校的孩子,也是一个个奔走在各种培训班之间,我又怎敢让他完全放松?毕竟他的将来能否幸福,实力是基础,而学业是其中重要一环。我能做的,是做好后勤,有难题能帮他解一下,帮他准备一些资料,做一些心理疏导,观察研究他,为他寻找一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再多的,我感觉已经爱莫能助了。
回想我的小学生活,父母都在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对于我们的学习并没有过多过问,我们兄弟姐妹的学习,基本都是自觉完成。但是相比较目前的教学,我们那个时代内容简单、学科也少,小学阶段就语文数学,也没啥教辅资料,所以整个小学阶段其实是非常轻松的。所以父母在学业辅助上的缺位,并不太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表现。现在则不同,小学的学习已经非常紧张,老师会不停联系家长,让家长督促孩子,辅助学习,各种任务是不长会出现。家长在某些时候是要充当老师的角色的。如果想要让孩子在学习上有进步有发展,对家长的考验就极大了。现在经常能看到新闻,家长辅导作业气到心梗,血压飙升。我家孩子倒不至于此,但是间断性放松是经常出现的,成绩是很难稳定的,挨老师批评受老师表扬也都是家常便饭。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接受来自孩子和老师的各种正面和负面刺激。当孩子收到表扬时,我们会尽量扩大这份赞扬,最大化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当孩子收到批评时,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根源,寻找解决办法,为他遮风挡雨。
这些是我们看得到的,做在表面的工作。而家长内心的焦虑和对孩子未来的规划,确实远远比这些难的“工作内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将来等我们的孩子就业时,社会价值体系是如何的,我们现在无法预判,毕竟现在的发展节奏已经快到眼花缭乱,这要是在山里隐居十年再出来,估计连生活都成问题了。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安慰自己,不用替孩子想得那么远,可是看看现在的就业形势,结合自己的就业经历,内心的纠结难以言喻。就我们家孩子而言,目前他没有任何有兴趣的职业。学校的职业规划讲座,他也是听过就过,并没有在他的心湖里激起半点涟漪。我们无数次追问,他到底对什么有兴趣,他能在思考一天后,得出啥都没有的结论。也许他们这一代的孩子,“淡人”才是主流。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目标,缺乏动力。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考试,眼睛看到心里想到的,就是学校里和家里的这点事。我们家长寻找各种励志的内容来刺激他,可也收效甚微。当我们内心着急时,还不能表现出来,以防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我们放眼四周甚至世界,设想各种可能的发展道路,来应对将来他不同的情况。查了一堆资料,咨询了无数人,同事之间见面必聊。可即便这样,这颗悬着的心,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放下。
孩子的不易,我们看在眼里,这更加促使我们家长思考改进自己的角色和内容,来做好辅助的工作。小学阶段,也许我们还能多帮一点,毕竟学业和心理发展都还处在初级阶段。那到了初中、高中呢?我们的角色,能从哪些方面帮助到孩子呢?又能帮到多少呢?有时不敢细思,不敢想远,只想先埋头把眼前的小学阶段做好了再说,相信老祖宗,“车到山前必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