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真的在彼岸?心理学提醒你别被自己骗了

换个工作就能改变职场的困境吗?换个恋人就能获得向往的恋情吗?移民国外就能重启失意的人生吗?面对当下的种种不满,我们总想逃离,相信幸福就在彼岸。此时,我们真的需要警惕,这种 “幸福就在彼岸” 的执念,真的靠谱吗?
一、认知偏差: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人类的认知系统就像自带滤镜的相机,在构想未来时,会更倾向为其涂抹理想化的色彩。我们想象着彼岸有着完美的工作,能充分施展才华而不被打压;憧憬着亲密无间、没有争吵与矛盾的美满爱情;想象移民到国外,就能少奋斗却挣更多钱,没有勾心斗角和竞争压力。这种对理想彼岸的过度美化,就显得当下的现实生活变得相形见绌。若日常琐碎的种种不如意,自己又无力解决,就会不断强化 “当下不幸,彼岸幸福” 的错觉。于是,每一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都让我们更深地陷入对彼岸幸福的向往。其实这些想象和美化,都只是你认知偏差构建的海市蜃楼。
二、社会比较:永无止境的攀比。
朋友圈里别人精彩的生活,邻里间不经意的炫富,网络上时不时的暴富故事,都在无形之中成为衡量自身幸福的参照。当看到别人在事业、家庭或生活上更优越时,自己内心的平衡被打破,焦虑与不安随之滋生,驱使我们相信,只有抵达他人所在的 “彼岸”,才能重获幸福。我们在相互比较的漩涡中越陷越深,却忽略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以及对幸福的多元化解读。假如我们盲目地追随他人眼中的幸福标准,就会不停奔波在通往彼岸的道路上,而忘却了自己当下已经拥有的幸福。
三、心理适应:喜新厌旧的本能。
人类的心理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这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曾是重要的生存优势。当我们获得新的物质财富、社会地位或生活体验时,起初都会沉浸在喜悦之中。但很快,大脑就会适应这一变化,并逐步将其归为常态和平淡,进而幸福感就慢慢回落。于是,我们误以为幸福是随着新鲜感一同消逝的,因此把目光投向了充满新奇感的彼岸,去追逐那份新的刺激与变化。无论是换了更大的房子,买了更昂贵的汽车,还是拥有了价格不菲的奢侈品,曾经那一刻短暂的欢愉,总会迅速趋于平淡。于是,我们就在不断适应与重新渴望的循环中,喜新厌旧,不停追逐着彼岸那遥不可及的新鲜感。
【问念】总结:
我们对“幸福就在彼岸” 的这种执念,是多种心理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心态。唯有打破认知的局限,接纳并拥抱现实的生活。静下心来,重新寻找自己幸福的真谛。当你慢慢驱散彼岸的迷雾,就会发现你的幸福其实从未远离,它一直在每一个用心生活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