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别所惠麻《断罪天使杀人事件》的优点和不足
风浪阻隔的基督教堂,贪图“禁果”者各怀鬼胎,凶手化身断罪天使,三日之内连杀十人……小说中给出了教科书般的“三视角讲义“,我现学现用轻松锁定了凶手,但更扑朔迷离的是: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我时隔近二十年再次以“连载”的方式追完一部小说,上一次有这待遇的还是《三体》,作为第三个(疑似)阅读别所惠麻《断罪天使杀人事件》的读者,对于这样一部将近40万字、与目前国内“推圈主流“格格不入的新人出道作,无论站在何种立场去评判它都有失公允,所以我首先在不剧透的情况下聊聊优点,然后基于自己的私人阅读感受谈谈“修改建议”。 比较突出的优点(为避免剧透,不会详细阐释): 1.颇具黄金时代三大家遗风的古典逻辑流。微妙的人性操控、细腻的逻辑推演、精彩的密室设计水乳交融,兼而有之。我在国推里几乎没见过这么细腻、严密、网状、环环相扣、几乎挑不出漏洞的逻辑流。 2.独特的“三视角讲义”,既打破次元壁形成令人会心一笑的Meta效果,又几乎完全用于解答篇的逻辑推理切入点。 3.在强大“伏线流“的基础上,将单纯的埋设线索延伸为“埋设人物“甚至是“埋设案件“,比如:上一桩事件中某个角色或行动会在下一桩事件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前一个案件整个都变成后一个案件的“伏笔”。 4.完全排除巧合、充分化解偶然的逆天布局。若非解答篇解释得明明白白,否则只能相信是上帝降下的神罚。 需要改进的不足: 1.关于炫学。第一章有大段的宗教、艺术内容纯炫学,说实话我当时看第一章也差点劝退,虽然从第二章发生案件开始就变为快节奏,但开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指望所有读者都凭借“熬过这部分后面就好看了”这口气吊着,也不能保证“恶劣的第一印象”不会影响后续的阅读体验。我的建议是将炫学内容融入侦探和“那位人物”的对话中,顺便将宗教层面上的动机、命运走向等也暗藏其中,不失为一种戏剧化的处理方式。 2.关于灌水。作者试图通过文字实现“无限细节”,也就是为了完成逻辑闭环把有的没的信息夹杂在对话、神态、动作描写里,隐藏在场景、物件和环境铺陈中,如果仔细看且记忆力优秀的话,到最后的解谜篇确实会发现是“怒涛般”的伏线回收,甚至一句话里就隐藏了三四个关键伏笔……但文字与影视的呈现方式本质上很难趋同,这种写作方式给人的“表层感受”很难说不是灌水。这个我也暂时没想到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我想到的是白井智之的写作方式,他是把海量伏笔藏在变态且荒诞的描述中,神奇的是反而能呈现出一种行文上的简洁,以至于让部分人误以为他文笔差。再比如另一个极端案例京极夏彦,著名的最受欢迎的炫学作家。由此可见,独特的风格化无疑是将灌水“合理化”的唯一手段。 3.关于宗教。文本还在修改,而且作者有一个新的构思正在落实。仅按照目前文本来看,宗教元素或炫学内容在行为逻辑和推理逻辑中确实数次发挥重要作用,但假如把背景换成日本封建迷信的闭塞小山村(三津田信三),也可以说得通。所以距离“双重神作”的标准还差一点,即植入宗教层面上的惊人动机或不可复制的必要行为逻辑。 最后,衷心祝愿这部佳作能以更加完善的形态以恰当的方式出版面世,留给更为广大的读者群体去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