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随笔(配料表)
今天在家宅了一天。
早上起来把昨天的玫瑰花修剪了一下,插了三瓶花,一瓶摆在了客厅茶几上,一瓶放在了餐桌上,一瓶摆在了我房间里的书桌上。
摆弄完花,我发现家里有点乱,就打扫起卫生来,来了个彻底大扫除。
闷头干了两三个小时,打扫好11点了。
累,泡了壶茶,晒晒太阳歇一歇。
我姐洗了我弟妹给寄来的车厘子,她说车厘子太贵了,让她买着吃,她是舍不得。
我说所以才买给你们啊。
给别人买东西,不就是送一些平时自己不舍得买或者吃不到的东西吗?
她问我,要不要给咱弟他们也买点东西寄过去,他们隔三差五的就给我们买,咱当姐的也没给他们买过什么?主要是不知道买什么?买了又怕弟妹看不上。
我说你不要比着买贵的,那就没个头了,主要看心意。
你看前两天我云南的朋友给我寄来的柿子饼,野生的、农户自己晒的,她吃着觉得好就给买了一些寄过来,还给寄了一些紫胡萝卜,这紫胡萝卜咱是第一次见吧,甜甜的、水分很足,很脆。
这就很好,这份心意不能用钱多少来衡量,表明人家心里有咱,觉得好的东西愿意分享给咱。
我姐说,那我再琢磨琢磨。
我自己心里嘀咕,其实我们给别人买东西,尤其是给家人,如果是图吃个新鲜贵点就贵点了,也不是经常买;
如果是频率比较高的,还是买符合她们能消费的起的比较好。
为啥这么说呢?
我回来的这几天也买了不少东西。
现在被驯化的,特别在意食品安全,买东西先看配料表,配料表越简单越好,尽量选有机或者标注零添加的。
上周我买了庆春食堂的有机芝麻酱、番茄酱、冬阴功酱、有机红糖等,买了南食召的本真火锅底料、黄冰糖、豆腐乳等,都是干净、无多余添加的。
我姐她们吃了后给我的反馈是没吃出好来,比如我买的芝麻酱一瓶200克28元,她在菜市场买的别人现磨的一瓶半斤10元,她说感觉和我买的一样啊。
我就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选的东西从口味上确实不一定能吃出来,不能用好吃来评价,只是干净、本真、没有多余的添加,可能不光不好吃,味道上还要差一些,但主打的是健康。
其次就是我也过于追求有机了,有时候有机就是个噱头,就像五常大米,五常就这么大点地方,能产多少大米,都写五常大米?
我姐在菜市场买的芝麻酱也是别人现磨的,肉眼可见的无添加,再有不同就是选用的原料不同了,这个不好考证就不说了。
我发现,不管她们觉得好不好,她们觉得贵了都不会再买,所以这就超出了她们的日常消费水准了。
那就没必要了。
但人一旦有这个意识,注重健康,就会对很多食品也祛魅了,一看配料表还是不吃了,更是不敢从网上随便买了。
比如茶叶,鱼龙混杂,什么价位的都有,都能说上天,又很难辨别。
像我这种才喝茶没两年的人,对于买茶叶还是交了很多智商税。
刚开始也从网上买,有时候看见某个知名大主播在带,直接就买,买来就放着吃灰了。
现在我买茶叶,就固定的从朋友那里买,我知道她有山头,是自己制作的,这就够了。
茶叶太容易作假了,我以前还追求回甘,回甘更容易作假,直接添加糖分,你说喝了有没有坏处,那倒不至于,就是一喝就能喝出来。
你说我们最后追求的不就是个本真、吃个原味吗?
最近一直在喝老白茶,回来后先从朋友那买了三四千块钱的茶叶,也没多少,三四斤,肯定还有更好的,咱也不追求了,我这个阶段,能喝喝这个茶我就很知足了。
茶叶这东西,喝习惯了,对于不好的茶真是一口就能喝出来,不是矫情,是真的喝不下去。
最近甲流严重,我外甥女她们班40人,28人中招,肚子疼、呕吐、发烧,大家多喝水、勤洗手,注意防护。
写在最后:这是我的碎碎念,
一、尝试一下写作,二看我是否能坚持下去。
写的都比较琐碎,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记录。
因个人认知有限,所思所悟难免偏颇狭隘。
如果您无意间看到了,不接受评判,不喜勿喷。
在我发出来的那一刻,都是过去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