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如何一年读书100本?
24年底在豆瓣、微信读书上发了一个2024年读书的照片和收获,因为不想写2024年读书总结了,就简单发个图文做为纪念:
因为24年也是我读书这么多年,读的最多的一年,一共150本书。
最近几年也都在记录自己的读书记录,豆瓣上也有陆续的读后感记录。

没想到那条动态上有一些嘲讽和质疑,比如你怎么可能做到,读这么多你有记住了多少云云。
今天想想,还是简单总结一下今年读书的方法吧, 因为最近也有一些因为读书内容来关注的朋友。
太阳底下无鲜事,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只是投入的时间更多而已。
只要大家愿意,都能做到。
至于更具体的读书技巧,后面也会附上以前写的读书方法书单,这里不做更多详细介绍。
一、人人可实践的读书方法
1、目标清晰的确认你要读的书籍,做出阅读计划。
今年刚开始,我并没有想过要读多少书。
从23年11月到24年12月,我失业了8个月,人也很痛苦。
人到中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焦虑困闷中就想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所以书籍就是我寻找答案的方式之一。
整理书架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买了那么多的历史书,自然而然的产生,今年我要读完历史类概括型书籍这样的想法。
就这样围绕着历史,成长、健康、身心、写作等不同主题,我逐渐给自己列出来要读的书单,并且坚持阅读。
比如《万古江河》《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贫穷的本质》《稀缺》《当下的力量》《正念奇迹》《一人公司》等等。
尤其是读历史书,宏大的时间叙事,精彩的人性故事,让我觉得你这小小的失业,只是一个坎而已,你总能迈过去,不要太焦虑,匆匆忙忙就做选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读完书后的行动,先是自己折腾创业,还是去上班,但读书都没中断。
以上总结就是,根据你的读书需求,不管是解决问题还是要读的开心,找到你想读的书籍,先列出来,做出阅读计划。
2、合理利用时间和工具。
因为失业了,没有去上班,我有大把的时间读书。
但是去上班的日子,我也是见缝插针。
微信读书这个app真是太好用了,虽然我有纸质书,但是像《大唐兴亡三百年》《大清兴亡三百年》《三言二拍》《说岳全传》《封神演义》等很多历史、小说书籍,我都是用微信读书读完的,也方便做读书笔记。
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俩小时,都用在了微信读书上,甚至连去卫生间,午休的时间,我都要打开微信读书读一读。
有的书甚至能读到半夜一两点。
这一点,从我微信读书的阅读时长上也能看出来。

所以,我今年读书多的最大秘密,是我今年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多,仅此而已。
一些质疑的人,是不知道我在读书上面花了多少时间,哈哈。
这也是我为什么发动态说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为什么说这段时间,书籍可能是逃避的港湾,为什么说今年是我读书最多的一年。
买书花费的金钱成本不太高,但是花费的时间多,时间成本高。
以上总结就是,想读书就要安排时间,有时间就多读,没时间就见缝插针,纸质书和电子书结合,合理利用工具和时间阅读。
3、根据不同类型书籍,对应不同的读书方法。
去年读的这些书中,包括历史、小说、成长、健康、身心等主题,也不是说我每本书都是一页一页的从头到尾的读完。
这些书有的适合速读,有的适合主题阅读,有的适合精读。
有些是工具书,有些书籍内容本身就很熟悉了,直接就跳读,有的知道自己想看哪部分,不太相关的直接就略过了。
主要是你清楚的知道自己读这本书是为什么,想读哪一部分,如果单纯说从头到尾都一页页的全部读完,那我的确不能算是全部读完。
我自己是一个记录读书快十年的读者,怎么阅读的方法还是懂一些的。
有人可能会说对阅读方法不太懂,那你就先读吧,边读边调整。
或者可以先看一些读书的书籍。下面是我以前写过的书单书评:
2020.4:读完五本教阅读方法的书籍,我不在追求读书捷径了
别人每读100本书,收入至少翻一倍,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太无用。
4、保持专注,长期坚持。
阅读的时候,你不要一会翻一下手机,或者中途去做其他事。
不管是用番茄工作法,还是去图书馆换个环境,或者手机关机,都要保持专注。
然后就是长期坚持。
你每天专门拿出半小时每天坚持阅读,一年怎么也能读十几本书。
再好的计划,你不行动,也是枉然。
以上,就是我去年读书的基本情况,基本上能做到这些,一周读一本书应该不是问题。
二、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关于读书数量问题,以前我也质疑过别人,从上面文章也能看出来,后来想法就慢慢改变了。
这世界上有很多你做不到的事情,别人正在做到,不管用什么方式。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成长。
《庄子.秋水》里,惠施和庄子出游,庄子看到鱼在快乐的游泳,就羡慕鱼的开心。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反问,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读书不也是如此吗?毕竟,每个人的状态不一样。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读书的爱好,方法,阶段都不相同,他自己读的自己开心就好。
你永远不能全部知道对方读书的状态。
所谓开卷有益,读1本的人,和读100本的人,在价值感获得和快乐是平等的,不分高低的。
后者并不一定比前者高明。
主要是看各人的收获和应用。
赵普半部《论语》能治天下,西梁元帝藏书巨多,却治国无策,最终身死国灭,藏书被焚。
说到底,书只是我们陶冶情操,提高认知,提供解决问题思路的工具而已,还要搭配行动。
它不是逃避问题,沉溺爱好的围城。
爱之过则为溺,一味的以读书为借口,逃避现实问题,只会让问题变的更严重。
宋朝学者陆九渊,他的学生问他,你为什么不著书立说?他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人类大脑,就像一个信息转换器,信息输入,提取,输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思想、认知、自我成长的过程。
读了多少本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些书里,收获什么,自己有没有据此行动,给自己带来什么?
何况,不同的书籍,教给你的方法论还不一样,你的脑海里能不能同时接受存在两种不同的概念呢?
就业环境不好,有的书教你要创业,要做自由职业。
有的书教你,要在职场上苟住,然后努力工作,升职加薪。
那具体如何行动,只能看你自己能不能思考清楚自己的处境?
实在想不清楚,那就都试试,与现实碰撞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了。
我今年的动作,就是先尝试了创业碰了个南墙,哪怕找到不错的工作都又辞职了,最后发现还是上班比较符合眼前的状态。
但是,现在又失业了,不论好坏,人生进入新阶段,继续探索吧。
稳定上班,创业年入百万,说不定都有可能,谁不想因为读书年入百万呢?
今年又是一个宏大的开始。
以上就是今年读书的收获,总结一共就三点:
1、你能做到的其实更多。
2、你自己读书的快乐,是你独有的,跟读书数量没关系。
3、读书后的行动第一,书籍只是工具,不能沉溺于读书。
疲惫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梦想。
相信未来,读书行动,勇敢坚定的往前走,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