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Timeless——2024年个人阅读札记
24年的阅读感觉,倒是可以用“日短心长”来总结,虽然买书未必多,但想读的书很多,真正静下来能读书的时间倒是减少了,固然和变换工作有一定的关系,但真正的原因还是要读的书多数都是比较厚的,比如24年再版两部梁思成的《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增补版、《<营造法式>注释》,还有《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Eco的《米兰讲稿》等等,这些只能留给2025年了...
今年大量占据阅读时间的是去游乐,当然也是实地考察,包括年初去青州、石家庄、后来去邯郸、邢台、邺城、安阳、大同等实地考察了不少古建筑、石刻、博物馆等,临走就带着几本梁思成的书上路,把响堂山石窟、云岗石窟、明堂遗址、毗卢寺、安阳殷墟等都好好看个遍,这些实地考察还是要比单纯的看书更直观,也更能触发思考和延展,包括这次在邯郸博物馆看栗特人的棺床,起先没想明白棺床上的石刻这是干嘛用的,到底给墓主看的,还是一种毫无用处的装饰,因为一直以为有棺材,后来去了平城才知道,北魏拓跋鲜卑,直接把墓主放在棺床之上,这就难免需要图像刻画。
24年基本还是延续这两年的阅读兴趣,只是在做深度阅读,延展不多,似乎也不需要延展太多了,能把这些领域内的好书读完已经花些力气了。年底之际在上海长宁区的茑屋书店发现同济大学出版社在2018年出版的四本陈从周的书,似乎不太好找了,这些老书还是要尽快在25年补齐。
书写之际,听着朝简的CD:《万图岁福》和推动力60周年发的Alice Coltrane的新专,Soul Jazz和Chinese 后摇?多带劲儿啊
一直想找本奥斯曼重建巴黎的书来读读,正好碰到新版的《巴黎的重生》。这一本出自建筑师,但确并未解构巴黎的改造布局,而是一部当时改造巴黎的历史介绍,充满了政治味道的改造,包括奥斯曼男爵的起用和弃用,其实这里面还是说的是独裁的作用。
《第七重解答》和这本之间我还是选了这本,尽管这本略有故弄玄虚之感,但仍然觉得这一本迷局设计的很有意思,当然这和法国那个马丁·盖尔的案件有关,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显然并不在这里,而是借了这个衣钵,布局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故事,历史的感觉显然更让我喜欢。
客观上说,秦晖的这本书在当下能出版,还是比较让人欣慰的。
本以为是通史,但发现其实并不是,而是关于秦汉史的论述。从与西周制的比较开始,逐步深入剖析秦汉制,严格说来更像是本政治哲学著作。作者也没有像论文一般程式化展开,而是个体的论述逻辑在铺开,整体看对儒表法里的论断非常精彩,处处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从学术角度看,可能有以偏概全,不够系统的感觉,但你如果按这个路子就会唐突了秦晖,读完这本书,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年届不惑之际,读到这本算是享受。
12月初在上海长宁的茑屋书店看到这系列的第二部,对里面讲满城汉墓陪葬品的材质部分颇感兴趣,不想回津后错买成第三部,阴错阳差读下去,非常不错:巫鸿选取这个视角很有新意,他总能敏锐地发现有趣的题目去展开,基于材质来研究与艺术的关联,以及符号性,这是这套书非常好的地方;当然这套书的内容基本都是之前研究的集结,且并不是系统性的梳理,而是一个剖面,深度系统理当是读者们再去钻取了,这里不提供解决方案,只是提供视角和方向,我认为这套书的价值是体现了。
北朝的墓葬之美,与巫鸿的美术视角不同,这一本是考古视角的总结,史料极为丰富,图片更是美不胜收,搭配着在平城的实地考察,甚为直观,另外主要的是作者在图解过程中关联了北朝的政治、文化等方面,挺难能可贵的。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我真的读懂了这本书,而且我觉得作者写的东西是真实的。 虽然并不确定这本书是否为伦儿爷获得诺贝尔奖的发酵,前几年读了不少本写迪伦的书,实话说能让你认为读得有价值的并不多,感觉多数都是在蹭热度。但这本书,我觉得起码不像,作者是教授古典学的教授,出发点源自自己的领域无可厚非,他主要就迪伦的创作与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深刻内在联系做了介绍,解剖了迪伦的创作之源,读完确实没感觉到牵强附会的意思。
考古范畴的寻根溯源,从器物纹饰,石刻壁画,为中国山水美术提前了千年,神山神兽,仙山气韵,再到现实生活……巫鸿一如既往静态美般的做学术,观点新颖,史料图片丰富,串联起来后作为读者不可能不享受这次曼妙的阅读体验;地宫壁画艺术:这是墓穴中的狂欢,场面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有,个体审美情趣Underground的Enjoy;地宫艺术,棺椁之美,死亡金属……就个体而言,趁现在认真学习研究欣赏吧。
潘热的小说,我最终在2024年终于读到了,印象中等待侗爷出潘热,等了快十几年了,如今一出还是三本,其中最爱的是这本《梦先生》。
梦先生是个极度失败的人,他的生活甚至没有任何你需要去关注的地方,这似乎恰恰是小说的精髓,人生其实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们不同人会选择不同来给它赋予意义的内容而已,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比梦先生更高明,我发现咀嚼新小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傻逼的事儿,但你咀嚼的感觉真他妈牛逼。
晦涩难懂,但有阅读快感,西蒙这本小说,用历史这个做名字,恐怕不只阅读到的意义那么简单,可惜我还没领悟太多。
我们这一代人,大抵无法回避新浪潮电影这个话题 ,翻看这本之际,想起世纪初在八里台文化市场先是买那种牛皮纸封装的D版欧洲电影,再到中盛、ZB、优视觉...这些有良知的品牌在给我们提供好的电影,靠着亲爱的D版给我们养成了优质的观影审美情趣,这其中新浪潮电影就是我们的入口;就是新浪潮给我们的生活涂上了色彩,日日夜夜看楚浮高达侯麦……看断了气巴黎属于我们再见菲律宾……这本书也不是说跳接,也不是说作者电影,而是说那一个时代的电影之爱和青春躁动——-没有人不爱新浪潮,难道不是吗?
对明王朝没太多好感,明史读的也少,但自从读了温功义的《三案始末》后,开始对大明略有兴趣,这本当入门的算理想读物,通过阉人串联了明王朝的百年宫廷斗争史。
2023年末,全家驱车去香山碧云寺,去看我念念不忘的塔,不想因为修缮,只可远观,不能登临,扫兴之际,忽然看到两个石人,很诧异这种石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回家简单查阅,原来是翁仲。正好开始翻看这套书,发现有翁仲的介绍。
翁仲和有翼神兽读的最有启迪,不只是篇幅足够,更难得的是配图,有实物图片,拓片等,让我对这类石刻大发兴趣,正好24年连续去了石家庄的毗卢寺、河北博物院、青州博物馆,看到了不少的翁仲和神兽,结合书里讲的知识非常有帮助,而下册介绍楚国的铜器也比较有可读性和参考。
格拉克的这本散文,太像当年的Indie Rock,很温暖很舒服的感觉,但真正曼妙之处,而是他的洞察和捕捉,他抓到的是你感知但却忽略的,且并没有形成一种认知的美,当他写出来,你反而有种恍然感,这是作者牛逼的地方,而最黑色幽默的地方,这种也是他小众独特的原因。
我多么希望我也有这种能力,当我漫步在故乡,五大道、光复道的那些地方的时候,也能捕捉到这种唯美的感觉,并形成文字,我们需要的美,简单、缓慢即可。
那年看采访,先生那句“日短心长”瞬间征服了我,《棔柿楼集》仅仅读了一半就叹为观止…如今这本与之前的约会相比,增加了看展的记录,装帧也做了升级,已不可能再好;先生2012年起连续7年奔赴正仓院参观,凌晨3点即起开始吃简餐,奔赴场馆、书店,极致简朴,本书行文虽散,皆大家之言,妙哉妙哉。
大抵有四五年间,侗爷没出午夜派了,如今2024年新出的六本小书即便不全是Minuit,但也是和“新小说”沾亲带故。还好,午夜派并未消失,疼痛感已然开始消逝,我们需要新小说。
富尼耶的这本,开篇就是那种红酒味道的曼妙感觉,一丝西蒙的味道,碎片化的历史,用法国人独有的感觉给你串联,这中间会有空洞、荒芜感,那阅读的快感反倒油然而生。单纯从内容而言,普通人会觉得没有意思,因为什么都那么干燥,那么苍白,那么的没有悬念,这套用孟京晖的段子:绝大多数大陆人会说,你的小说能不能好好讲故事,然后孟京晖,小说不是讲故事,小说是他妈的世界观!
1984~2024,变形金刚40周年了,年底之际特意买了竹书房的日版2024年大百科,当做纪念,也当做24年的+1吧,其实这本画册只是变形金刚玩具的展示,但这个年份确实有终止,纪念的意义。从2014年~2024年,玩了10年的MP产品线终结了,官方宣布用MPG取代,不知道意图在哪儿,失落倒是不多,更多的是疑惑...
年底之际,恰好在上海参观了2024年赛博坦年会,看到不同时期的变形金刚玩具从G1到电影的,也看到了戴亚克隆的擎天柱,据说这款价值10万;也看到很多MP的,包括Missing Link,这个新的复刻G1的产品,观摩下来非常精致,T社的G1那是我们这一代的历史,很难交出去,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
朝简乐队、抑或说窦唯在2021年发行实体之后的四年,重新发行了实体专辑,虽然是补录,但希望以此为始,多发实体。实体CD的感觉真是太妙不可言了。正好这几天,发现某店铺上新了一批小众厂牌的孤品,民谣、电子、Hardcore什么都有,甚至挪威的中世纪民谣都有, 这是春节前的馈赠。
时间刚刚好...
© 本文版权归 Gingindini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