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艺术是个孩子,永远具有童稚的一面
始皇东巡,汉高祖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楚霸王说彼要取而代之,这两句相辅相成,基本奠定天朝历代起义的宗旨。 孙悟空大闹天宫,宋江劫富济贫,一猴斩妖除魔,一人大义全国,看似格局很大,其实并没有提供新的价值观,最后反倒无声熄火了。金瓶梅诉诸因果报应,以西门庆的儿子为他赎罪而告终。 三大名著加金瓶梅,在关于人的存在这个话题上,并没有提供新的价值秩序。 但红楼梦有,而且几乎可以说,它所提供的新价值有点接近尼采的永恒回归和强力意志。 红楼梦第二回借贾雨村的嘴,提到兼二气论时,列举了一系列的人——从隐士到诗人到皇帝再到歌伎妓女等,以证明拥有同一灵魂的人,可以在不同朝代,不同环境,用不同性别和身份回归。 红楼梦整部小说,也以这个思想脉络为主要构架,进行多元化叙述,产生多声环绕的立体效果。 简而言之,贾宝玉林黛玉,就是生于富贵之家的香菱柳湘莲,晴雯龄官棋官就是生于贫寒之家的贾宝玉林黛玉等等。 悲剧是怎么产生的呢?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比如,与林黛玉形成镜像效应之一的戏子龄官,她与林黛玉的性情几乎一模一样,然而由于身份不同,天然就不能做朋友,林黛玉出于自卑心理,特别在意别人对身份的看法,所以当她听到有人将她比作戏子时,会觉得是一种羞辱,而龄官呢,也是很清高自许的,(如果让她听到林黛玉觉得戏子身份低下,八成也要给她分个青白眼的),她因为爱着的贾蔷(疑似另一个贾宝玉),就对贾宝玉不假辞色,一点面子都不给,宝玉自此体会到各人只能得各人眼泪的命运。 龄官对贾宝玉的冷眼,就像林黛玉面对北静王的东西时的模样,她们都无视权贵,只遵循本心。 由于身份不同,这两个性情相似的人不可能成为朋友,甚至在利益冲突的时候,还可能成为敌人。 龄官与贾蔷的命运,就是贾宝玉林黛玉命运的永恒回归。 他们因其相似性而回归;因其差异性酿成悲剧。 自然,宝黛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三观对立,但又能碰撞出火花,她们因差异性各自承受了自己的命运。 给本省冠首女子编册,而庸常女子,则无册可录,这样的安排与其说作者有差别心,不如说,作者像尼采一样肯定了人的差异性,赞美杰出者。 作者也是用这种方式赋予人的意志以最高价值。 金陵十二钗里,每一个女子都有自己的生存价值观,而且这些价值观大相径庭,有些甚至彼此对立。 撇开宝黛探春凤姐儿这样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提一个二木头贾迎春的例子。 贾迎春的嬷嬷偷了她的攒珠累丝金凤,前来求情的嬷嬷媳妇反而抢白管事的丫环,两人在屋里闹一通,迎春劝止不住,自个儿拿一本《太上感应篇》看。探春替她出头招揽来平儿处理此事,然而迎春仍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连黛玉都忍不住说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她却轻松一笑,应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问她如何应付此事,她回:“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 这段话逻辑清晰,表达有力,显示了贾迎春独立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她并不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她有自己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方式,因而列入了十二钗中。 在儒释道之外,红楼梦提供了一种全新有关存在的价值秩序——拥有自我意识,做你自己,这就是最高的价值所在。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价值观并不深刻? 在尼采的书里曾提到,埃及祭司们说过:古希腊人永远是孩子,在悲剧艺术方面他们也不过是孩子。除非你变成古希腊人,否则,你就会以为悲剧是浅薄的。 不要在悲剧里讨论深刻,讨论深刻,只写吃吃喝喝的红楼梦,肯定比不上成人世界里的小说,除非你变成一个古希腊人,否则你就理解不了红楼梦里的众神。 除了提供新的存在价值外,红楼梦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元叙述性质的小说。 红楼梦一开篇,不是直接进入故事,而是先写这本小说的来历,介绍这篇小说的作者是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一块石头,这位石兄游历人间后,将自己的经历镌刻成书,这位石兄作者还对时下流行的小说做了一番针砭,为自己所写的这篇传奇辩白,求偶遇的空空道人流传四方。空空道人抄录以后,又经历了那几个人的校正修改,才终于成书。 这种类似套娃的形式,作者现身在小说里谈论这本小说的创作起因与过程,自带后现代元小说的特点。 而且这种先知般的实验性也不是偶然为之,红楼作者有很强的创作意识,用的是套娃中的套娃结构。 到了第六回,作者跳出来,与读者讨论写作难度,说荣府上下有三百余人呢,不知从哪里写起方妙。 到第八回宝钗看宝玉的通灵宝玉时,作者又跳出来解释,说那块顽石太小了,若想看清上面的字迹很费眼,便只能按形式展开些,让观者可以阅读其文字。 到了十五回就更妙了,作者故意不写宝玉与秦钟如何算账的(我怀疑男男有点小勾当),便设计了一个情节,让凤姐儿拿了通灵宝玉藏在自己的枕头下,于是作者就解释说,自己没看见,不知道宝玉与秦钟是怎么算账的。“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不见真切,未曾记得,不敢纂创” 到十七八回贾妃省亲时,作者又在那里絮叨,说自己当初在荒山上下何等寂寞,若没有那两个仙人携到此处哪见过这等大世面,本来想作省亲颂,又怕落了俗套等等等等,又跟读者讨论起来了。 小说写到第54回的时候,直接插入一个说书人,这个说书人讲的故事里有一个人就名王熙凤,贾母借这个故事讨论了一番对于眼下流行小说的评价,贾母对小说的讨论与开篇石兄的如出一辙,这一番神操作,简直是元小说里的元小说。 除此之外,在描写方面,红楼梦也突破了光叙述和白描的传统方式,它既是中国第一部有人物心理描写的小说,也是第一部使用类绘画技巧描写的小说,许多描写,都有镜头感。 由于现在提倡零度写法,笔法简洁比较受吹捧,红楼梦在这方面的原创性往往被忽略了。 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略史里提到红楼时说”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后又补充说道:“《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的,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而钱穆在写中国文学史时则说红楼”属于西洋派头。”
试想,这些写小说史文学史的人,怎会看不出来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有许多内在的联系,但他们仍然认为,红楼梦是新的小说,是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小说。 它具备了如此多现代性特征,早随外星人一起,飞出月球,奔向了古希腊。 (2025-1-13,初稿,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