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翻译】西方科幻中的东方文化
帖子标题:Eastern culture in Western science fiction?
原贴OP:Routine-Raisin-5756
内容如下:
【主题贴】
OP:作为中国的科幻小说读者,我发布并翻译了有关 2023 年中国科幻小说的讨论,您可以在以下网址看到:
https://www.douban.com/note/855754486/?_i=6666700EpTmmjM
那么又有一个新问题:
您如何看待西方科幻小说中的东方文化?您能举出什么例子吗?
这是我的观点:
我一直认为,“东方(中国)的启示”其实是西方科幻发展中的一条暗线。巴拉德出生于中国上海,PKD(菲利普·迪克)痴迷于《易经》和算命,勒奎恩的世界观深受道教,尤其是《道德经》的影响。吉布森的城市风景画经常取材于他到香港的游历,巴奇加卢皮在中国沿海地区生活了数年,奥拉夫·斯塔普莱顿设想了一个“中美分裂的世界”,罗宾逊的《米与盐的年代》以孙悟空为原型塑造了人物,凡尔纳甚至写了《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更别提“天朝”(Chang Kuo)系列、《张钟山》(China Mountain Zhang)等重要作品,它们直接想象了一个“由中国统治的世界”,在科幻史上一直占有独特的地位。这种文化影响自科幻小说诞生之初就已存在,并持续至今,尽管它只是断断续续、零散不堪,并未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体系。
这也是我强烈希望韩松的作品能在西方(至少在作家圈和学术圈,不敢奢望读者)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这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对西方科幻来说,或许也是一次机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接触中国,拥抱东方文化,重新审视东西方关系,从而带来许多新的创作灵感和方向。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可能几十年都不会再来,甚至再也找不到(即使运气好)。一个先例是奥拉夫·斯塔普莱顿,近五十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如今被公认为科幻史上最具原创性的作家之一(仅次于威尔斯),并入选名人堂。《红色海洋》几乎可以看作是东方视角的《造星者》。(那么,为什么先推出既不容易接受又不够好的《医院》系列?这不是故意刁难吗?)
事实上,始于 20 世纪中叶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确实对塑造西方流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少,我知道它对摇滚乐等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偏颇的例子是《指环王》配乐的音乐家恩雅(Enya)。理想情况下,科幻小说应该(或至少应该)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感觉这种影响在达到某个点后就停滞甚至消退了。我在这里没有更多信息来解释这种现象。
正如刘慈欣的一文章标题所说的,“西风百年”。如今,东风开始吹起,这应该是又一个科幻热潮的先兆。但总有一种希望渺茫的感觉。——事实上,我甚至觉得,这次是否再次由西方人完成历史使命,也并不重要。但感觉它还没有开始就要消散了。真可惜。
其实,这种现象确实是一个很棒的科幻研究主题,足以写一本厚书,甚至赢得雨果奖最佳相关作品奖(Hugo Award for Best Related Work)也不过分。但环顾四周,谁有意愿和经验去写它?
这种错失良机的情况似乎在中国总是会发生。而现在,当东方和西方需要合作时,西方似乎也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这很困难。
让我们继续观察吧。
【1楼】
OwlHeart108:有没有什么韩松的书籍可以推荐给大家作为入门读物?
OP: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地铁,还有宇宙墓碑、再生砖、暗室、美女狩猎指南、我的祖国不做梦等许多短篇小说。
OwlHeart108:请问有翻译成英文的吗?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大卫·格雷伯 (David Graeber) 的文章《西方从未存在过(There Never was a West)》。他受到您提到的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Le Guin) 的影响,是一位头脑聪明的有革命性的人类学家。您可能会喜欢他。
SunChamberNoRules:格雷伯是一位辩论家,我们应对他的观点持保留态度。
OwlHeart108:也许我们可以在阅读任何人的文章时保持批判性思维。有太多的争论宣称现状是毫无疑问的好的和真实的,倾听那些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可能没有看到的东西。也许这是这里原始帖子的部分目的。
SunChamberNoRules:我并没有声称对现状有任何特别的忠诚,但格雷伯经常深入研究他不擅长的领域......并且表现得像他是专家一样。
OwlHeart108:感谢您的深思熟虑的回复。我曾听过一位评论家评论他的作品,说格雷伯的天赋之一就是我们所谓的创造性非小说。显然格雷伯并不特别喜欢听到这种说法,他那部分想要正确的思想无论如何都不喜欢它,但也许这就是他的天才。重读乌尔苏拉·勒古恩的《夜之语言》,我很欣赏她指出,通常不是直白而现实的小说最能帮助我们改变。她说,幻想可以用潜意识的语言来写,或者用伊恩·麦吉尔克里斯特所说的右脑来写。它神秘、诗意、隐喻,让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事物。也许完全的事实准确性并不像支持革命性治愈和改造我们世界的那种故事叙述那么重要。他对主导系统的批评和对健康系统的设想给许多人带来了灵感和希望。当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吗?
顺便说一句,这并不太反对你。加点盐可以让食物味道更好!虽然我们可能知道地海巫师格得不是我们会在商店遇到的人,但我们仍然知道他是真实存在的。他是我们集体心灵的一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他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必忍受我们已经习惯的东西。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帮助。我将把这篇文章转发到一个名为r/AnarchistStorytelling的新子版块,因为我觉得它也适合那里。
OP:也许你会喜欢韩松的这本书:探索黑暗短篇小说# 5:韩松入门(EXPLORING DARK SHORT FICTION #5: A PRIMER TO HAN SONG)。
OwlHeart108:谢谢。
OP:如果你对韩松感兴趣,可以看看这篇评论(但我不赞同所有的观点):
https ://lareviewofbooks.org/article/the-dark-shadow-of-the-chinese-dream/
(译注:豆瓣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编辑错误,网址复制到浏览器查看)
OwlHeart108:你真是太好了。谢谢。
OP:你可以在以下网址查看:http://www.darkmoonbooks.com/Primer_5.html
【2楼】
SetentaeBolg:保罗·莱恩巴格(Paul Linebarger,笔名 Cordwainer Smith)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的父亲与常凯申(译注:防和谐= =)合作密切,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政治的书籍)。他的《人类工具(Instrumentality of Mankind)》系列小说有受中国启发的元素,但并非直接的东方主义作品。
OP:谢谢,我稍后会看看。
【3楼】
throwaway112112312:这本书不是中国文化,而是印度文化,但《光明王》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无论文化联系如何,这都是一本很棒的书。
OP:这本书有中文版,但是我没有看过。
【4楼】
Competitive-Notice34:尝试阅读金·斯坦利·罗宾逊 (Kim Stanley Robinson) 的《稻米和盐的岁月》。
这是“另类历史”的子流派。在其情节中,玛雅、穆斯林和中国文化世界占主导地位。
分歧点在于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瘟疫),罗宾逊认为99%的人口死亡,因此不存在欧洲殖民时期。
OP:这本书有中文版,真是杰作!我知道。可惜我没看过。
Competitive-Notice34:真的很有趣。如果你进一步思考,这也不足为奇。它确实适合翻译。
【5楼】
OP:好的,我们来谈谈著名的傅满洲博士系列,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特别有趣,但这也是我一直想写但从未成功过的一篇评论。
传奇人物“傅满洲博士”是“黄祸”的元老,也是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之一(尽管它涉及许多类型),我一直渴望广泛讨论和撰写有关它的文章。至少有三个地方让我感兴趣,但我不太愿意公开阐述它们。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个所谓的“妖魔化中国”的“万恶之源”其实对中国人民有着更深的了解和一定的友好态度,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广为人知的《三体》,即使还达不到传教士的程度,也和戈登将军比较接近了。
让我简要列出我感兴趣的三个点,请记住,细节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并且我从多个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
1.傅满洲博士和他的女奴卡珊曼妮(Kamsan Mani)之间的性关系。
傅满洲博士以他认为是监禁的方式“保护”着卡珊曼妮,几乎预示了一个世纪后鲁迅和许广平的命运。在被白人侦探救出后,卡姆桑·马尼也考虑回到傅满洲博士身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分离和重逢。
这方面无疑是令人着迷的,涉及到浮士德博士、阁楼上的疯女人、麦克白等话题(我甚至怀疑可能存在地下性关系或婚姻关系)。
2.傅满洲博士与白人侦探之间的竞争与交流。
非常有趣的是,傅满洲博士对待敌人其实相对仁慈,很少诉诸致命武力(而白人绅士们却真的想杀死老傅)。我甚至怀疑侦探们的几次越狱都是傅满洲博士精心策划的。在第三本书中,他的一名手下秘密接近白人侦探,与他们谈判,以帮助他的主人免于被清廷斩首。
3.傅满洲医生和清廷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傅满洲博士并不忠于清廷,至少不是直接忠于清廷。甚至朝廷和皇帝本人都不支持他的海外活动(包括“保护”海外华人的正义之举),对他始终心存疑虑,甚至欲除之以防后患。不过,我并不清楚傅满洲博士对清廷的感情。毫无疑问,他感到委屈,但除此之外,我就不知道了。
其实,与其传播有关还有两点,不过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就简单提一下:
1.傅满洲博士为何被“白人”和“中国人”同时骂为“黄祸”?
2.“黄祸论”或“东方恐惧论”的历史渊源与演变——涉及东西方文明阶段及对女性的压制
OP:我在豆瓣存了一些有意思的文章,你可以看看(中文版):https://www.douban.com/note/869517899/?_dtcc=1&_i=6689601EpTmmjM(译注:日记被锁了)
BigJobsBigJobs:最近还有《飞侠哥顿中的无情明君(Ming the Merciless in Flash Gordon )》和《未来与汉帝国作战的巴克·罗杰斯(Buck Rogers battling the Han Empire)》。
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1998 年出版的《恐惧的生态学(The Ecology of Fear)》一书中有一篇关于此问题的精彩文章。这本书最近出版了,因为书中的主要文章是《让马里布燃烧的理由(The Case for Letting Malibu Burn)》。
【6楼】
Gonzoforpresident:埃里克·布朗(Eric Brown)的《孟加拉空间站(Bengal Station series)》系列-故事发生在印度的一个大型城市/建筑/太空港。布朗在世界各地生活过,包括在印度生活过几年。
利兹威廉姆斯 (Liz Williams) 的“陈探长”系列(Detective Inspector Chen series)-故事发生在新加坡,奇幻色彩多于科幻色彩,但非常精彩。
萤火虫(Firefly )-乔斯·韦登(Joss Wheden)以中美文化融合为主导文化。原作是一部电视剧,以电影结尾,但也有书籍和漫画。
乔恩·考特尼·格里姆伍德 (Jon Courtenay Grimwood) 的《9Tail Fox》、《End of the World Blues》等 - 格里姆伍德将各种亚洲文化融入到他的许多(大多数?)书中
乔治·亚历克·埃芬格 (George Alec Effinger) 的《Marîd Audran》系列- 您认为中东文化符合您的要求吗?如果是,那么这是一件大事。顶级赛博朋克经典作品,背景设定在中东。
OP:陈探长!在中国,有一本书叫做《傅满洲与陈查理》。但我没有看过。
Gonzoforpresident:我猜是另一个陈。我怀疑你提到的那个是基于陈查理/陈,而陈查理的创作是为了有意反驳傅满洲博士的负面刻板印象。(译注:是吗?来个高手回答一下。)
【7楼】
Captainthor:在弗雷德里克·波尔的《星爆》(In Starburst by Frederik Pohl)中,《易经》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来说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故事让我对这部古书如此着迷,以至于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它。
【8楼】
Garbage-Bear:这绝不是本书的重点,但在金·斯坦利·罗宾逊 (Kim Stanley Robinson) 的《红火星》中,在“第一批 100 名”火星殖民者中,我记得只有 Hiroko Ai 被明确描述为亚洲人。她有点像是小野洋子 (Yoko Ono) 的流行形象(古怪、艺术、消极攻击、才华横溢、分裂)和“地球母亲”的结合体。书中(及其续集《绿火星》)的大多数其他主要角色都在试图了解她。她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甚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被描述为“难以捉摸”之类的),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火星崇拜宗教。
我对日本/亚洲文化了解不够,无法判断她的性格和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亚洲或日本特定身份的影响。但在百名殖民者中,唯一的日本人在上述所有方面也值得关注,这肯定不是巧合。
【9楼】
Blecher_onthe_Hudson: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小说《钻石年代(Diamond Age)》主要以上海为背景。小说中的几个人物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符合儒家原则。
威廉·吉布森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融入了一些亚洲背景和文化,从《神经漫游者》开始。
OP:遗憾的是Neal Stephenson的作品几乎没有被翻译成中文。
Blecher_onthe_Hudson: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缺乏描述后民族国家、高度资本主义和分散的全球秩序的文本,如《雪崩》和《钻石年代》?后者还对中国的生育政策提出了一些(现在已经过时了?)批评。
【10楼】
OP:我是OP,很高兴大家给出这么多有意思的补充,我们继续吧。
(译注:然后帖子被系统吞了,原因未知,没有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