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
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想要重启人生,好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一年里,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人生里所面对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循环的,比如饿了会吃饱,饱了又会饿,离别之后还有相聚,相聚之后又是离别,但另一种则是无法循环,只能前进的,比如观念的变化,有些事情看清楚了,了解了其内在的逻辑,便无法再装糊涂,混混沌沌地把日子继续过下去。
观念发生变化以后,或早或晚地,会在现实层面的行为上体现出来。这么说来的话,其实很早我就意识到了现实生活里存在的问题,所面对的职场,并非是那个天真的理想世界。但彼时我没有足够的能力,物质的基础,精神的强度,都不足以支撑我做出或大或小的调整。彼时薪酬微薄,需要还房贷,需要在大城市里生存下去,所以我只能在既定的轨道上走下去,进大厂,攀爬职业阶梯。
平心而论地说,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这份职业,我还是满意的。因为这份职业,我结识了一些很有趣的朋友,来到了金融街,也在鹅厂锻炼了几年,深刻理解了互联网的浪潮。虽然对这份职业的热情终究会熄灭,所结识的朋友也聚散有时,但就像金刚经里所说的“过河之舟”,这些事情缘起性空,却把我从此岸送到了彼岸。当我已不再是20几岁的小伙子时,我所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重启人生,这个概念带着很强的东亚色彩。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在过去的这30年的时间里,我所过的是一份标准的东亚男孩的人生。除了一段天真无忧的童年外,我好像一直都在上课和考试的路上,即便是大学毕业以后,职场也像是另一座学校,要有好的绩效才能晋职,要晋职才能加薪。而我的身份,从小镇做题家,到“985最佳牛马”,看起来一路都有新鲜的事情,但其实本质没有变过。
金融街,互联网,和西方哲学,是促成这份变化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我很庆幸自己是在20几岁的时候来到金融街,直面这份现实的,尖锐的挑战,尽管这份挑战一度让我觉得拧巴而又痛苦,但20几岁的年轻人毕竟还有充沛的活力和韧性,足以熬到水落石出的时刻。互联网则把我带入一个新鲜而丰富的世界,我在鹅厂里见到了太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虽然生活在优秀的人群里也很痛苦,但这份痛苦所带来的成长也是很真实的,他们让我慢慢地厘清了自己的位置,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对于西方哲学的学习和理解,则是最后的那块棱镜,它把我从原来的轨道里一下子拽了出来。
就像是写一段程序,模仿总是最快的,东抄一点,西抄一点,自己再写点粘合剂,一段程度就复刻出来了,虽然也可以用,但你对这段程序不会有很大的感觉。只有真正出自于自己的构思和设计,使用自己喜欢的代码风格,这样写出来的程序虽然比较慢,但却是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在30岁以前的人生里,便是这样一段模仿的过程,因为每个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学生,所以我只能模仿着去做一个好学生,因为成为好员工才能升职加薪,迫于现实的物质压力,我别无二心,只想着如何让老板满意,如何让晋职的评委们满意,活在别人设定的规则里,并对这份规则没有反思。直到我看见一群自由而又优秀的人,直到我直面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我的人生才得以真正开始。
重启人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风险,有挑战,以及不期而至的各种事情。
离开前海湾的时候,我感觉到一种很大的拉扯,那是我迄今为止的人生里,觉得最为舒适的一个居所,无法想象往后的生活将如何展开;离开鹅厂的时候,虽然嘴上说着“山高水长,江湖再见”,看起来风轻云淡,但真正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和慌张,只有自己才心知肚明。所以,在未来的某天里,当我离开金融街时,回望这段历时十年的旅程,不知是否会掉下眼泪。
对于30岁的这个人生节点,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理解,消化,并思考这个节点会在人生里引起怎样的变化。直到某天我去看了一场高迪的作品展,在他的人生履历表上,我发现他最重要的那几件作品,不管是圣家堂,还是桂尔公园,基本都是在30岁左右的时候开始着手去做的。人的一生很长,会有各种鸡毛蒜皮,五味杂陈,人的一生也很短,短到只允许你拥有去完成几件作品的时间。
所以,当你有机会去走一段新的路途时,就勇敢地前行吧,去直面你人生里的圣家堂。如果这条路走得不好,你会觉得可惜,而不会后悔,但如果这条路不去走,你会觉得遗憾,无法释怀的遗憾。
行于可行,止于当止。希望你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