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毛选中的人民史观才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唯物史观

有的网友说,我不赞成教员所说的“创造历史的是人民”,我把这句话理解为一种自谦的说辞,类似于冠军站在领奖台上说功劳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大家的。
也有人说历史虽然是大多数群众斗争的成果,但还是少数精英决定的,因此终究是少数精英创造的。
在教员之前,匪患、官僚、妓女、地主等在中国大地上肆虐了几千年。这几千年里,人民的力量在哪里呢?英雄精英在哪里呢?百姓只有被王公贵族愚弄的份儿。
教员用短短的数年时间,一次性扫清了这些祸害,并且还给百姓扫了盲,才逐步构建起所谓的人民力量。
乍一听很有道理,仔细一想总觉得哪里不对。纠结历史到底是英雄创造还是人民创造的问题,其实是把英雄和人民搞对立的伪命题。
这里我们讨论的英雄暂不论功过,只定义为“精英人物”。
首先,英雄史观是一种结果史观,意思就是我们站在已经发生的当下的结果的角度,回过头去看,谁是过去这段历史的英雄,谁是推动这段历史发展的关键人物。
然而,英雄是从哪里来的?既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不是石头里蹦出来、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上天指定谁,谁就是英雄,就是天生要带领人民创造历史的。
英雄是后人回顾历史的时候标榜出来的,用现在的话讲,叫作给历史人物贴标签。因此,英雄史观本质是一种唯心史观。
你可以说项羽是英雄,我也可以说刘邦才是英雄,也可以说陈胜、吴广才是英雄。那么,到底英雄是怎么来的?正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本质上,英雄是从人民群众中大浪淘沙出来的,是不断吸收前人经验,不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叠加出来的,这才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教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再加上对历史的钻研,从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的调查研究等,才结出了教员思想的果实。
当时无数国人都在探索救国之路,李大钊、陈独秀、袁世凯、李鸿章、谭嗣同等,哪一个都比教员有学问、有实力,但是最终他们都失败了。
从苏联引进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在一开始还存在路线之争,最终还是在人民斗争中找到了方向。因此,历史如果拿着放大镜去看,里面全是细节,数不清的细节。
无论是古代的诸侯将相,还是现在的科学家、富商,无一例外都是从人民群众中过滤出来的,无不踩着前人的肩膀,站在那个时代群众斗争的土壤上,吸收着人民革命经验和劳动成果成长起来的。
而人民史观中,我们同样承认英雄的作用,并且鼓励和创造英雄。这种英雄我们称之为“人民英雄”。
而英雄史观下,英雄一定不会承认群众,相反,只会把群众看作乌合之众,看作争权夺利的工具,看作被奴役和被剥削的对象,并把这种奴役和剥削合理化、制度化。
教员说:一切功绩都是群众的,这句话没错,因为教员承认自己首先是群众,然后才是领袖。
他又说:事业是多数人做的,少数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应当承认少数人的作用,但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有了不起作用的还是群众。
这句话也没错,因为在一个事物的矛盾体中,领导只起到指导作用,群众则是执行者,所以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这正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