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查看话题 >过年前的心理建设:对原生家庭祛魅
长文,得从我和父亲关系的崩坏说起。
我和我爸的关系是在30岁我仍然单身后,逐年崩坏的。
虽然小时候因为我爸不人性的严管造成了我一堆的心理问题,但我心里是敬他的。 一方面是他对家庭非常尽心、忠诚,数十年如一日地爱我妈,用心培养女儿,是传统好男人的典范,另一方面是,他有能力有思想有情怀,确实会让孩子敬佩。 他从未是缺席的父亲,所以第一次当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些问题,这是长大后可以被修复的。
尤其是30岁之前,我们有过好几年的蜜月期。
在我爸的观念里,孩子未成年时是家长的责任,要严管。孩子成年后,要让她自己多拿主意,自己为自己负责,去闯去见世面,才会成长得好。 尤其是毕业后,他全方位地不干涉我,都是鼓励和支持。 那时我们像朋友一样,聊时事聊行业聊工作发展等等,什么都聊。
在25岁之前,我们之间还有很多方式方法的矛盾,他只会训话式对话,非常干巴难受。但因为他有了平等对话之心,我也看到了别人好的家庭对话样本是怎样、有了说服力,他也听进去了我的诉求,有了些笨拙的小改变。 我对此非常满意了。 在25岁之后,我们差不多磨合好了。我逐渐感觉到,原来家庭是如此温暖的存在,真给人力量和支撑啊,家人这种真是无条件的爱啊,包括整个大家族看上去都挺好。
那时不仅是我爸妈模范级的传统爱情婚姻,还有看不透、只看到大家族表面一团和气其乐融融的我,觉得亲情真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这个心态的转变,是我当年选择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让原来一直很随性、避开传统结果走向的我,在后来尝试了偏传统的恋爱。因为那几年的蜜月期,我感受到了中式传统家庭的温暖。 我从原来喜欢孑然一身的状态,到觉得可以构建有责任的关系了,我有这个心、也有这个心力了。
可是在30岁之后,从那段让人窒息的传统恋爱我忍不下去了、分手了开始,我爸开始绷不住了。 他曾经算是思想先进的家长,觉得女儿30岁结婚并不晚。而在30岁之后,他开始不能淡定,一定要达成目的,他内心最深的恐惧是怕自己无后。
从我们每周的固定视频开始,他开始不愿意聊其它,恢复到以前的训话制,只问,你有没有认识新的对象,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合适的人,你有没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们。 他拒绝了解我的生活,拒绝听我的压力和难处,也拒绝听我事业上的成就和进步,他只要求你重视他要求的。
因为前面几年建立了真正好的感情,所以那时还愿意应付,愿意说好话、高情商地去哄他。虽然觉得心累,聊完得好半天才能恢复情绪。
直到33岁那年过年在一起时,他发现讲道理已经完全讲不过我后,选择打断了我直接说:“我认为一个女人再有成就,她不结婚生孩子,她的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她活得一点价值都没有。你看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她没有后代,我认为她的人生都没有什么可羡慕的。 如果你不生,我们要你有什么用,我们就当没你这个女儿。”
我像被雷劈一样愣在当场。我从未想过我的父亲会说出这种话。 从小他就是按反方向教育我的啊,从小说的就是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否则会让人看不起。并且我印象太深刻了,吴仪就是小时候他多次拿来教育我的样本,铁娘子,女人就该活成这样。 最后那句话更是,完全在我的认知之外。
我太震撼了,那时我还是很敬佩他的,一位被敬重的父亲的说话,是很有分量的。所以听到这几句话,从小被告诫过年不能哭的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像是我的整个人生被否认。 你敬重的父亲否认了你的人生,否认了你的这么多年的努力。
他一无所知我是多么艰难地长大的,小学失眠,初中自残,我有好几年都是没有一天不哭的,且他非常擅长在饭桌上把我说哭——毕竟其它时候就是把我关在书房,只有吃饭时能说上话。让我吃不好饭,却还指责我说吃饭哭什么哭。 我从根本就不想活着,到十多年艰难自救一步步走出阴霾,学业、事业,都是靠自己弄得有模有样,到头来,都是一点价值没有的啊——从那时开始,原来已经好了的小时候的委屈,开始过不去了。
甚至是原来已经尘封的记忆,开始一点点苏醒,可能一些太痛苦的回忆,大脑在你没有足够强大之前,是选择性遗忘的。 原来前面几年的温暖,才是短暂的幻象。我太想要好的温暖的家庭了,所以把一切往好里想,不好的都不记得了。
每个人都有他的死穴,成年后我并不爱哭,我并不曾为一件事情哭过,为感情也极少。外面的世界并未给我风雨,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人一直对我友善。只有在原生家庭板块,我爸很容易把我说哭,可能是在他面前我内心不自觉地就变成了小时候那个无助、委屈、又期待认同的小女孩。
那次过年期间我爸整个的态度,尤其是那几句话,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我感觉到什么碎了,崩了,我曾拥有的那么有情怀有眼界的父亲,在不如他愿时会如此不体面,说辞和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见识的男人没有两样。 我原以为美好的亲情,这么脆弱;小时候用智识和坚韧让我仰慕的父亲,如此俗气。 我无法继续抱有幻想。
祛魅挺痛的。开明的父母,体面的家庭,曾经温暖地包裹着我给我力量的亲情,原来,我并不拥有。我得重新面对,承认,我并没有这些。
34岁的春节,我爸继续用否认、威胁等不说好话的施压路线,作为家族里权威的大家长,他很懂施压那一套。为了达到目的他会说一些过重的话,也许他并不完全是那个意思,甚至说完他可能自己就不认了,但那些话真实地让我心凉了。 不生,就当没我这个女儿,这种太超出我认知的话,不可能会让我有所改变,只会让我破罐子破摔,我反而放下了。男人真的,情商太低还是过于自负,他不知道他这句话,能把我推多远,能多让我下定决心。
我爸显然不知道,他的表现让我离他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我对他的失望,是一定会连带对亲情和传统家庭的失望:以爱之名的背后满是理直气壮的操控,如巨婴一样要求他人遂自己的愿,里面都是吃人。 这也就让我离传统婚恋越来越远,离中式的其乐融融越来越远。
也许别人扛不住这种施压,但我的抗压能力从小就强,也一直被鼓励独立自主。何况成年后我的人生一直在自主得出答案,我早就会自己去探寻我的人生要怎么过。我可能接受他人的建议、听听他人的道理,但不可能接受他人对我生活的指手画脚,不可能觉得我的人生是要满足他人的愿望。 说来又要感谢我爸,是小时候他把我往这个方向教的。是他推翻了曾经的他自己。
我在初中时就朦朦胧胧地悟到了,人最重要的,是自由。给我好吃好穿,给我庇护,给我爱,这些都没有用,这些在自由面前一文不值。 我曾在看完电影《出走的决心》后,因为太能共情而哭了很久:经年累月被困住的人但凡奔向了自己的自由,就会发现原来快乐这么简单,你会看不见环境的艰苦和肉体的磨难,因为自由的你呼吸都快乐。
经济独立、情绪独立、价值观独立,跌跌撞撞这一切独立后我才迎来了我的自由,我才初尝快乐的滋味,30岁后我的人生才刚开始,这时谁来妨碍我,我一定保自己。 而传统关系里,最缺的,就是自由和做自己。 再高分的传统关系,都是讲究角色和工具属性的,你最后才是你自己。
好在当时我已成型。我在之前那段传统婚恋关系里,已深刻觉悟了情绪自由的重要:一个人最宝贵的就是心力,人有心力才能去赚钱、去社交、去搞好自己的人生。耗费我的情绪、让我心累,无异于谋我的财、害我的命。 保自己的意思就是保自己的心力,自由首当其冲的就是情绪自由,我已经学会了这是第一位的事情。
我宁可没有都不会陷入让我心累的亲密关系,爱情、友谊、亲情,都如此。我并不是一个有大能量的人啊,我根本无法负重前行。攒好、护好自己的心力,才造就了现在看上去有能量的我。
所以在那两年我爸跟我来硬的时候,我就做情绪隔离了。有痛有难过有这那,但方向是坚定不移地,情绪隔离。我们各自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执念负责。我无法因为你的施压,影响我的人生自主,我无法为你的愿望负责——就像小时候,你也不会满足我的愿望,你只会做你觉得正确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性子,你自己如此,你教出来的孩子如此,认了吧。
在两年的强压下,我的态度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越来越疏远,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跟家里联络了,也不再愿意搞气氛,聊崩了就崩了。
于是到了35岁的春节,我爸改变策略来软的了,他开始打感情牌。他说父母老了,我们还有多少天能共同度过,多陪陪父母,我们都少点遗憾。 当下当然很被触动。 可是啊在那之后,他的行为都是相反的。他并不愿意响应我安排全家一起旅行的计划,在我暗示我现在的时间自由好安排,可以多回老家住住、陪陪父母时,还遭到了他的否认。 他说你不带男朋友有什么好回来的,父母不需要你陪。
36岁的时候,他在放下自尊的路上越走越远,他说,就算爸爸求你了,你生个孩子行吗。
软硬兼施,两年硬的两年软的,太好笑了,都围绕着他的执念。他已经看不见具体的我四年了,不愿跟我多说一句其它话题四年了,而我终于也已经不在意他说什么了,我不分享我的生活也四年了。 我对“父亲”祛魅了。我们走向了一两个月也不见得联系一次。
最终我发现,什么无条件的爱,原来亲情也是需要经营的,亲情,也就那么回事。
从33岁春节的那次对话开始,我逐步开始看清传统家庭。 传统的爱基于角色,基于规矩,基于彼此工具化,基于应该和义务。传统把正确放在感情之上。 传统家庭结构的爱就是角色之下的责任和义务本身。
在亲子关系上,如果我没有尽到我角色下的任务,我不听我爸的,他还真的爱我吗?这几年的事实就是,不太会了。如果我不能顺应他的愿望,不能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爱就很淡了。
而我爸妈所谓的爱情婚姻,里面真的讲感情吗?如果都不允许人有个人情绪,感情又是什么?夫妻双方都符合传统典范的要求,各自尽职尽责,看上去和谐美满,不争吵、不抱怨,就让外人称颂不已了。 我爸是对我妈那么忠心呢?还是他自己陶醉在做一个传统好男人的角色里? 比如我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我妈和奶奶之间的一些小龃龉,或者我奶奶的一些小任性,他一定无条件顺着我奶奶,因为传统纲常已经把这些规矩说得很清楚了,而规矩大于一切。
再看看大家族,也经不起我抛开幻想、冷眼旁观几年。 人和人之间并无真感情,谁家发展好,大家就都去套近乎,犄角旮旯多年未联系的亲戚也上门拜年了,而你家发展势头差了,就发现原来来的人都不来了。 逐利并不让人鄙视,而是在利益之外,真正的互相关心非常少,都是谈你应该,谈角色任务,很多的自以为是和瞎操心。
如果一个家族,不能向成员输送利益、不能提供庇护、也不给成员长脸,它就没有凝聚力了,那么很容易看清家族的本质,抗风险结构和利益共同体而已,不是拿来承载感情的。 有正确的认知就不会伤心难过。
《权力的游戏》里有这样一幕,是瑟曦和她父亲泰温兰尼斯特这位大家长的对话,瑟曦惊诧于泰温完全不知道她私生子的事情,这是到处都传遍了的。可迅速地她就明白了过来,她苦笑了,肯定不是泰温没听过这个传言,而是他完完全全地一个字不信,他压根就不会往那个方向想,泰温心里他的家族就是完美的,他只看到他坚信的,不好的都视而不见。 太绝了,我的父亲也是。比如一位小侄子因不想上学跳楼威胁闹很大,不久后他就像失忆一样真实地觉得哪有这事。
后来又有这样一幕,史坦尼斯为了自己认为的绝对正确,烧死了自己的女儿为神献祭。那是他爱的女儿,他曾不惜一切代价去治愈她的恶疾,但在他认为的正确面前、在他认为的使命面前,这是可以牺牲的代价。 曾经我和父亲还争吵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点,他绝对认为人应该为使命去牺牲自己,他这辈子也是这样做的。哪怕可以预知我会因生孩子落下残疾,他都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你之后会有福报的。
此外,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家族都是奔着让一切看上去都好去粉饰。所有人一起让表面看上去一切都好,这样才能长自家的气势,让外人不敢小觑。这种其乐融融一团和气,小孩子当然看不懂,长大后才发现里面有多少成年人的心酸和隐忍。
从亲子到婚姻到家族,我看到了传统的无情,感情大不过规矩,个体只是结构之下的一根柱子。 走入传统的婚姻和家庭叙事,人是不可能自由的。
而深信传统这套的人,就像信了一个宗教。 宗教是不能讲道理的,规矩是不容辩驳和论证的。就像我爸,他的整个人生都是按这套而活,他像是以最严格的宗教律法要求自己,并在中间找到了成就感和自我认同。到了老了的现在,我让他不要盲信这套,也是在推翻他的整个人生。 所以他要固守,他拒绝听我的道理。
每个人多少都是站在了自己父母的肩膀上再往上的。 我因为身在看上去美好的爱情婚姻家庭、看上去和谐友爱的大家族里,所以我不追求这些表面的东西了,我从里到外地看到了别人眼里的看上去都好没有用。 因为小时候父母给到我的庇护感足够、物质足够,所以我不追求被低质量地宠爱,被提供安全感。 因为我没有缺席的父亲,反而有过度管理的阴影,所以我完全不能在伴侣身上找爹的感觉,也不喜欢被过度关注。 …… 我在此基础上,追求高质量的爱和自由。
哪怕小时候再艰难,我也无法不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方式方法不对,但给到了对的内核。 半好半坏,才能折磨人半生。
接下来就是37岁的春节了,我仍然还是选择回家看看。 我会一年比一年情绪稳定。
Alpha101x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对关系开窍的标志:懂得把握权力的天平 (45人喜欢)
- 有毒的婚恋观是如何让女性既更想结又更想离 (29人喜欢)
- 她们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自己想要什么 (24人喜欢)
- “我是怎样,你就要懂得欣赏怎样” (20人喜欢)
- 一碰男人世界就乱了背后的心理机制 (3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