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谈话
因为惦记了很久的鸡公煲,回到了许久不曾回去的地方。
天色不佳,但高铁站外花开得正好,对过往稍作回忆,奔着钟书阁而去。
一次网络搜索的时候看到这家书店,特别的室内设计给人以霍格沃兹的感觉,距离倒也不远,想着有时间得去看看。倒是不太喜欢网红的说法,突然爆红的东西,往往寿命都不长。
周末的书店闲人甚多,因此也略显吵闹,不时有家长寻找奔跑的小朋友,以及书店通知的安静提示。现今去书店看书的人倒是不多,更多的是拍照打卡,某书店以“水下书店”为噱头,前往还需预约。
相较于钟书阁(银泰中心in99店)的典雅大气,都江堰钟书阁在空间的营造上下足功夫,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进入书店,天花板以镜子为材,将室内空间在纵向上进行了延伸,圆柱形及弧形的书架上摆满不少书籍,书店中央以旋转楼梯连接上下层。
许多的设计往往会在文字上阐述依据结合了当地特色,多数时候是寻个借口,强加文化与产品的联系。以文化装点产品,和以书籍装点自身,说来都是抽象的行为,不过是依前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罢了。
闲逛了半小时,最后选择了一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此时的游人正多,与一位六十岁的阿姨拼了个桌,就着窗外阳光看了起来。
这一本所涉及的多是王小波对时下社会现象的批判,文化的圈子并非净土,多少沾染上一些社会气息。王小波与李银河关于的中国同性恋的研究就因为受到传统思想的约束及文化圈子的干扰被迫中断,遵守规矩可以避免不少的麻烦,破除规矩却需要一定的勇气。王小波的批判立足于社会实际,深入到文化与哲学的层次,这也是其在同代文人中颇为与众不同的特征。
王认为“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种有害哲学的影响之下,孔孟程朱编出了这套东西,完全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上层生活”。这一点和王的国外留学经历应该相关较大,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已在儒学的浸染中存续千年,这一方面形成了相当有完备的体系。王的批判当然有着十足的道理,但身处儒学的社会环境中,一般也会认为儒学没什么大错。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是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读书算得上是一种小众的爱好,只因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接触信息有了更方便快捷的方式。互联网淹没了一部分的人,使人很难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虚伪,而选择在社会上,扮演一个名为自己的角色。读书的人往往也有错觉,以为书上的知识是唯一的知识,然而有些东西,不能写在书上。人最难的醒悟,是反省自己。
不知何时看书已到睡着,惊醒的瞬间对面的阿姨突然开口,交流下得知其姓沙,因某些原因来此散心。
沙:“我有个儿子,比你大些,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陆续谈了几个,最终也没什么结果”
梦:“婚姻毕竟是大事,可以慢慢考虑”
沙:“和性格有关吧,他从小性格也内向,有什么事情也不和我说,本来多帅的小伙子,后来沉迷在打游戏里面,人也渐渐长胖了。但他还是很优秀的,考到了省上的事业单位”
梦:“两代人之间始终是会有代沟”
沙:“学生时代他谈过两个,因为我的坚持,最终分了,当年认为就应该好好学习,这个事情想来他应该还记恨着我”
梦:“您这一辈的人思想上应该还是比较传统的,感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责任很多时候不完全是个人的错,我们这一辈人虽然接触很多,但也受到认知的局限”
沙:“结婚倒还好,我还是比较尊重他的意见,不结婚也可以,我自己这一辈子也没有弄明白婚姻,在这上面也是失败的”
梦:“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只有一次婚姻,一次就能做好一件事还是很不容易的”
沙:“人到了这个年纪,什么都看淡了,你这个年纪应该也会逐渐面临这些问题了”
梦:“老实说我不确定是否会有这个环节,这是一件重要但不必要的事情”
沙阿姨所陈述的故事听来是如此的传统,像是每个家庭都会发生的故事。以往所去书店甚多,与人长时间的交流倒是几乎没有,结合最近的一些事情,莫名觉得是一种预定好的安排。
命运这东西也许是注定的,也许是对人生运动轨迹的描述,人生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方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