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第一原理(4)——“八”

捺丿并列,即“八”,甲骨文通“贞、著、箸、鼎、冈、网、风、同、凡、幂、炯、真”。有形质的万有,各自时空相对,都在予取互动,相消制衡,凝聚态的多样性为“八”,还原论本体与对象的两相叠加态为“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争性为“鼎”,万有鼎力,合成自然平衡、矛盾辩证、峰峦起伏、涟漪交织的人间、世事、万象,是人认识合一、本一、归一,从偏心小爱,复归公义大爱、冗余相消、因果涌现、熬炼灵魂的大学。万事万象都有过程性、相对性,都是不完全的概率,所有相对和概率的集合,是至真不渝的公义大爱,绝对唯一的道,即“真、同”。

《说文解字》说:“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博拔切;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陟盈切。”八,造物全然虚己,与万有分别,虚实明暗,正反向背,相消制衡。至虚己的本体,有至博大的爱ta,至惊险的捉弄,点拨至精妙的道,“博拨切”。贞,天道之贞,全然为人。人问天意,以何为礼?必当效法天道,舍己为人,实现人间鼎立,再造合一之道。分分合合,曲曲折折,路漫漫其修远,不得天下大同,生生不息的至道,绝不满足,绝不止步,“陟盈切”。

丶,即“乀(fú)、捺”,古称“磔(zhé)”,甲骨文通“乙、己、已、巳、以、厶、乁(yí,jí)、亅(jué)、𡿨(quǎn)、𠃊(yǐn)、隐”,左起而右,可表本体按捺不住的心动,自发破缺的破防,为爱奋不顾身的一念,以身作则的相扶相助。本体自发,是让人自觉的缘起。本体虚己,主动显为被动的克制、自律、规范,是宇宙弯曲、时空元始、万有引力之源。带“丶”的汉字,如“亠(tóu)、宀、刃、丸、犬、太”。“一、冖、刀、九、大”代表的求平、求温柔抚慰、对不公不平的反抗、物极必反的天作之合、爱的反馈、永不止息的绵长,都是“丶”代表的自发破缺的入虚,激起的反应,带来的结果。

《说文解字》说:“丶,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知庾切;乀,左戾也。从反丿。读与弗同。分勿切。”丶,即打断平衡、静止的信息内含态,有了破缺和反动,才有本体和对象彼此需要、相爱、相识。就像仓庾,以此有余,补他不足。有缺乏,才有知识,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永远虚己,公义好施,才是庾积施与之主,“知庾切”。乀,是动态平衡中虚己为ta的一方,像辅佐的左手和抽象的右脑。与代表攫取、保守、实力的丿相生相克。可理解为代表谦卑就下、自发破缺、打破既有、主动自反、温柔吸引的弗。与自我中心、偏斜小爱、偏行己路泾渭分明,不分,求合,归一的力量,“分勿切”。
乙,甲骨文写作“撇捺先后转化”,强调时间性的实质,是陈陈相因、因果涌现、精神贯彻。己,甲骨文写作“两个互相翻转的入,一”,强调空间性的实质,是角动与其反动相牵互化、瞬时平衡归一。

《说文解字》说:“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与丨同意。乙承甲,象人头。于笔切。”春草青青,惹人怜爱,本体舍己,万物得生。生命之初的娇小,是本体大能的反映。与代表精神升华与形质败坏、上下相争的丨同意,乙强调有先后、因果的时间性。甲强调颠扑不破的绝对公义,乙强调假以时日的报应不爽。因为本体至高、至善、完美无缺,所以虚己就下、屈尊降卑、造就对象,“乙承甲”。人的起头,是本体的对象,所以无知、自私、不完美,所以求问、抗争、梦想,于不平、不满、不足中,书写人生,回报天恩,顺理成章,“于笔切”。
丶,是“实心的0形、水滴形、血脉形”,代表因果纠缠的混成态。以,是“空心的水滴、蝌蚪形、或人加蝌蚪形”,代表原因、倾向、目的。厶,亦即“倒写的人”,通“公、私、口、辛、丁、廿、才”,代表自私、偏斜、极化。心底的缺乏,化作统御一切的万有引力。可见的形质,明为各有所属,暗为时空弯曲,明为井水不犯河水,暗为水循环的一节。理由是相对的,无理是绝对的,因为所有对象都基于本体,只有本体与对象的互化不变。所以,实践理性出于理论理性,高于理论理性。

求索的终极,找回起初,懂得缘起。物质运行的尽头,终极的因果涌现。大明终始,创始成终,初心不改,方得始终。一个蝌蚪,一个谷纹,是上水就下的一滴,大光散落的一个角动,激起下水一涌。一只蝌蚪,冲入宇宙,融进深渊,化身万有,带着他爱的决绝,要全然释放动能,寻根溯源,复归信息势能,以人生换灵魂。从混成而出,像蝌蚪出于一团,通过上善若水的世界人间,逐步形变升华。像楷书“亅”的一提,一步步冗余相消、因果涌现,从形质翻转,让虚己的精神传承。人人都是井底之蛙,在世界的污泥浊水中摸爬滚打,都想吃天鹅肉,做着嫦娥的梦。承认自己还是癞蛤蟆,做好一只青蛙,就是一个青蛙王子。天道虚怀若谷,舍己为人。人道自然而然,相信天道虚己,顺天应人地为ta。既然所有天赋,都为了人生挚爱,本来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生,就是失无可失的人生。

从有倾向到无倾向,从弯曲到直接,从破缺到零和。从偏斜找到正直,从小爱归向大爱,从自私认识公义,从有形有限的极化,复归无形无限的恒常。偏斜是公义的载体,小爱是大爱的对象。所有狭隘偏见、倾心小爱,合成整体大爱无疆的空间、至终公义的时间。时空相对论的实质,是本体的己、过程的已、对象的他,所以、以为、以后,原因、手段、目的,势能、动能、信息,三者本一的绝对性。矛盾辩证,是道的桥梁,自然而然,勇敢求索,心底的缺乏不足,就是道本身。
《说文解字》说:“以,用也。从反巳。贾侍中說:巳,意已实也。象形。羊止切;厶,奸邪也。韩非曰:‘仓颉作字,自营为厶。’息夷切。”以,即用,即生命的意义。写作倒写的巳。巳,代表意念化成实体。以,即从实体找回意念。像一只蝌蚪变成青蛙,从生命之初,动能满满,身体衰残、变丑、入静,思想如羊,顺天应人,懂得了付出、奉献,坦然面对肉体生命的终止。因为知道生命的用处,是换回灵魂。厶,即偏斜小爱的奸邪。韩非子说:仓颉造字,厶是各有专攻,合作制衡的意思。因为不同,才见信息,才知息息相关,合成至大的公平,“息夷切”。
申,甲骨文通“神、电”,写作“乙,廿、六”。廿,代表先有自发破缺的付出,六,代表后有人类智慧的增长。就像前浪与后浪,是懂得上心的智慧延伸,也是冤屈得伸,公义的回归。金文加“示”,再造“神”,强调有打破平衡的屈尊就下,为人师表,才有前赴后继的精神传承。以“六、廿”分别代表电子受激位移和留下的空穴,以“乙”代表两相极化,以“才、曰、日、田”代表击穿阻隔、穿越时空的阴阳激耀,释放郁积的应力,回归信息势能,即“雷、电”。“才”的源头,“曰”的灵光,“日”消除空间冗余的归平,“田”灵魂新生的人生实践,任何语言,都是申的具现,本体与对象神交的雷电。宇宙终局,大光复兴,将有一道贯穿两极的闪电。申的甲骨文也可看作“亡,反写的亡”,从廿到六,从心中一念,到能力形质,从能力形质,复归信息势能。何死何生,生死本一。

“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马太福音》
巳,甲骨文通“子、己、已、也、他、它”,前赴后继,代代传承,有ta才有己,他也是己,性相近,习相远,假以时日,跨越时空,终必归一,天下大同。天下大同、在人间重拾公义大爱、认识本体、天人合一的经过,也是人从世界翻转、精神回归、赎回灵魂的经过。以、厶、私,甲骨文通“巳、子”,亦即“倒写的人”,自发破缺后的空虚、饥渴、缺乏,与公义、大爱、舍己,矛盾统一。人与子前世相欠的本质,是对造物舍己的亏欠、效法、回归,所以饮水思源,百善孝为先。子到人,人生子,虚到实,实归虚,丿捺翻转,何为一爱?就是舍己就下、屈尊降卑的“乙”。人,是理论理性的天赋人权,子,是实践理性的艰辛回归。

《说文解字》说:“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形。房密切。”丿,是按捺不住的右戾。主动的能力,来自缺乏的牵引。越坚固的房子,藏着越隐私的秘密,越柔软的挚爱,造就越壮丽的功业,“房密切”。
丿,甲骨文通“月、厂、石、𠂆(yì)”,从右而左,本体所失,客体所得,是被动显为主动的反应、触动、仿效、操练,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回归。

捺丿都通“弧形”或“翻转的入”,即“𡿨、匕、人、尺、刀”,有了心动、频起、前浪、角动散落,才有反应、感知、后浪一涌、信息传递、可见的一切。斗转星移,一人,一事,一物,都是上水散落的一个角动,激起下水一涌,携带着一个信息,加入量子场的起伏,有各自的弯曲、悖谬,带来各种的欲求、不满,引起各样的抓取、争竞。匕,甲骨文也写作“丿,弧形”,即“勺形”,强调舍与得,内心与环境,精神与物质,公与私,爱与贪,勇敢与惧怕的左右矛盾相逼。从,甲骨文写作“两个并列的匕”,通“比、丛、丘”,代表从矛盾辩证的互动与角力中,知道矛盾统一,能与不能的边界,知道跟从己心,就有从容不迫,从心所欲不逾矩。地上丘陵起伏,世间丛林盛衰,都是道的明证。否则,心里还有刺,所见所处,就会如坐针毡,遍满荆棘,就还要从矛盾纠缠的得失中,反复较量,从挥之不去的固有矛盾中,学习做人。有形的所得,就是无形的负担,得了多少,就当付出多少,反之亦然,得失公平。天道变与不变,如北斗指北极。人心平与不平,各自有一把尺。比来比去,让人最终知道孰好孰坏。

丿捺相合,即“日、月、才、丁”,可表冗余相消,因果涌现,灵光乍现,心有灵犀。逝者已矣,留下心底的空洞,空间的弯曲,可以让光停留,让物质聚集。起初的激情愈炽,频起愈烈,留下的印记越深,引力越大,欲求越强,天赋越高,灵感愈炽。
丿捺相消守恒,即“乂、癸、规、卍、五、刈”。当中暂时的不均衡,即“左、右、又、有、力”。大爆炸留下的微波背景辐射与宇宙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引力与众星,空间弯曲与光之角动,互为两相,绝对精神与自由意志一体,有了相对论。恒星核聚变的实质,是减除冗余的空间弯曲归平,可见的“川、小、坤”,成为不见的“乞、气、彡”,川流不息,小小变化,逐步认识因果,即“水”,水终化气,动态平衡,即“三”。天风就下,物质衰变,万有归平,信息释放,精神复活。当中的步步破缺,种种不足,都是丑小鸭的一个个转身。三生万物,万类霜天竞自由,让人从具个偏斜不足中,认识具个虚己的小国寡民,就是天下大同的本一归一。

捺丿分别对应“左弧形、右弧形”,亦即“翻转的廿或六”、“翻转的入”和甲骨文“匚、廿、凵、曲、冂、冖、幂、凡、几、匕、人”。捺丿都是过程中破缺不足的概率、偏斜小爱的相对性,互为二象、叠加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法天象地,互为反映,大光西逝,角动散落,铜壶滴漏,上水就下,下水涟漪铺张,量子场一涌,路径积分一段。

匚的甲骨文,可以看做“翻转的廿”,自发破缺带来的弯曲、悖谬、不确定、风险,是让人归正、翻转的暗能量、隐变量。匚的甲骨文,也写作“两个丨,两个叠加的匚或弧形”,以“两个丨”代表确定的事件,“两个叠加的匚”即当中的不确定性,或说概率幅叠加。上天有好生之德,空间铺张,时间绵长,天生万物,物质世界的颗粒化、碎片化、偶然性、可能性、不确定性,是造物极大的包容,长阔高深的大爱。

双缝实验看到的物质世界,是“凡”的相对,“匚”的破缺,“冂”的辩证,“冖”的轮回。因为物质世界破缺的概率、不确定、相对,是精神世界公义大爱,纯全不改,绝对自由的土壤、背景、白板。因为有破缺不足的概率,弯曲悖谬的世事,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才有认识规律,确定因果,建立秩序的求索,就是“工”,甲骨文通“示、必、吕、戈、壬”,写作“二,丨”,或说“翻转的凡”,天风就下,世事败坏,让我们翻转,重拾不凡的人之初心,才能在有限的不确定中拥有绝对意志,把相对论变成无限的可能。这是凡与工翻转的奥妙,即“癸、规、卍、乂”。

《说文解字》说:“匚,受物之器。象形。读若方。“曲”,籀文匚。府良切。”有了对称性破缺,才有了空间弯曲和时空相对,才有了物质存亡延续,这是造物虚己,化身万有的大器。造万有,演绎相消制衡,因果报应不爽的道,这是引人归正,包容、造就人的大方。所以,籀文在中间加“相消制衡的线段”,代表匚中贯彻本一归一的道。宇宙空间,万事万物,都是大道栖身的府邸,让人在其中体会他的良善、公义、诚实,“府良切”。
匚,是廿的翻转、映射、傅里叶变换。天道自发破缺,体现为宇称不守恒,物质和反物质的不对称,才能生出万物。同时,物质熵增,信息熵减,冗余相消,因果涌现,从破碎的物质世界,概率幅叠加归一,即精神世界的直接、挚爱、完美、无形。每个匚,都是一撇一捺,都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颗粒,一块像素,一块七巧板,互相辩证、消长、纠缠,本一归一,即时间和空间的光滑。就像自然形状中不变的相消制衡,与永远运动变化的统一,即计算机图形学中消隐算法的底层逻辑。

匚,是一之隐。从一生八,从多归一。就像分形几何学中的皮亚诺曲线。这条自相似的曲线,让宇宙生长,万物衍生。造物虚己,打破自身,让信息流出,从必到戈,让人掌握因果,认识方向,顺应天道,真有所成,从凡到工。从各自破缺不足、彼此争竞对立的太极,认识无极。从予取、与求、得失、曲直的互表,认识撑起万有的永生之道。

本体虚己,方显自有永有。万有共同演绎,逝者如斯,万有归焉,终不自大。时空同证,道立于一,无敌之道,无可逃遁。公义大爱,无可辩驳。弯曲者的弯曲,是不敢直面自我,因为不相信道。诚实者的直接,心底无私,在于相信道。敢不敢放下自己,让道作工,还是试图掩盖自己的弯曲、悖谬、不足、欲求。完美者敢于打破自身的平衡,良善者敢于遮盖人的谎言,诚实者敢于去爱形形色色的ta。相信公义,才能真地包容,才能真地接受自己,才能感受爱,懂得爱,才能拥有大爱。道不神秘,神秘的是经过弯曲、胜过弯曲、超越弯曲的坚信。坚信可信的,确定不改的道。

04:44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
欧拉证明,所有自然数之和=-1/12。用黎曼函数推导,自然数之和的发展曲线,即“匚或廿”形。数奥妙的缘起,每人心底那颗通天魔豆的基因,生命之树的活力,生命无极,大千幻化,扎根于造物舍身,永不止息的大爱无疆。

假,金文本字为叚(jiǎ),写作“匚,二,又”,即主观偏斜与客观所得的关系。内心偏斜,一时所见所得,还有冗余,终必相消,到不了最后,有不确定性,即假。匚和二,分别代表空间弯曲和时间差异,时空相对,互为表里。一时一物,在时空弯曲之中,所见所得就有相对性,都是假。物质的实质是如此叠加的概率幅,这被费恩曼称为量子力学第一原理。

匚,金文通“匕、人”,可见的偏斜、弯曲、悖谬,目的是让对象自发地生出反制、求平、归正的心。所以,“医、区、匡、国”,匚内的“矢、品、王、或”,即因疾病求回转、因弯曲求公义、因风险求秩序、亲历刀兵才知终极因果的反者道之动。最重要的医治,是让人有求医治的心。匚,强调时间性的公义、温柔、因果涌现的渐进;凵、冂,强调空间性的起伏、对立、相消制衡的限制;冖、凡,是经历所有时空、冗余相消的归一。时空与物质,虚与实,气量与偏斜小爱,公与私,曲与直,细细品味时空和万有,才知造物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本意,即区。

其,甲骨文写作“八,凶”,通“区、凶、箕”,做助词强调区别性,做代词指代对方,语气波折,强化对立,发现区别,也是与区别相消制衡的过程。基,甲骨文写作“土,其”,万有化土,复平归一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对立的矛盾中,找到各自的位置,互相认识,不再弯曲,紧密结合的夯实过程。

《说文解字》说:“其,簸也。从竹箕象形,下其丌(jī)也。居之切;基,墙始也。从土其声。居之切。”其,人生起伏波折,才知有所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字形像竹笸。小篆在下加丌,强调其行弥远,其知弥少,阅遍千山,复归凡常,高峰低谷,都能安之若素,处之泰然。基,万有各行其道,各有边界,矛盾对立的极致,是找到各自的位置,明确彼此的关系,既能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又能紧密结合,自然而然,高效运行,“居之切”。
斗,甲骨文写作“匚或𡿨,甲”,如果“匚”的弯曲悖谬,没有带来求平归正的心,“匚”的不确定性,就会导致禁锢保守的“甲”,有禁锢保守,就会有矛盾斗争,通过斗争去寻找、验证、重拾平静安稳的道。


天有不测风云,天道自发破缺、角动散落的“廿”,是人间常有波折诡谲的“凵”,也是打破固有、推动进步、创造新生事物的“匚”。战国曾侯乙墓一只“衣箱”,在二十八星宿中间篆书“斗”字,代表众星兴废,宇宙时空洪波涌起,互相干涉、角力的斗,也是有得有失的斗。斗,是天道自发破缺带来的反动,抗争、求索、质疑的精神,敢问兴亡是否有时,得失可有命定,过程之中,积极地总结因果,永不自满,以大明终始的精神求索至道。斗,是让人间与时俱进,让世界更新,让生命不息的聚宝盆。敢于斗争,才知何为恒常不改的至道、值得代代保守的至宝。

曾侯乙墓中的“衣箱”,原名为“匫(hū)”,小篆写作“匚,亘,曰”,用整块木头对剖,挖空制成。

空间性的实质,是本体虚己,成了造就、包容、引领对象成长的万有。所谓上水就下、暗能量、隐变量,是对象存在、发展、变化的缘起。所有时空,是本体大爱长阔高深的承载、反映、具现。你虽少不经事,还不懂我的温柔,可以不经意间秋风纨扇,我依然虚己不改,为你九月授衣。衣箱上的漆绘,是曾侯乙走过人间,总结出的心得,留给心有灵犀、虚心求教者的符号、箴言。
月,甲骨文写作“捺或丿”,也写作“捺丿相合”,即“水滴形”,通“厂、石、肉、耳、才、丁、口、日”,有本体打破平衡的舍己,才有对象的天赋、动量、携带的角动信息。对象能与本体心心相印,才能充分感受相爱的温柔、纯真、忠诚,拥有真信心、平静、安稳,融入生活,享受当下的时间、空间、慢生活,一点点实现自我、认识本体,出离信息内含、寂兮廖兮的围城,与本体比肩共度,畅享相对性带来的可能性、幻化无穷、丰盛大美,月映万川,都反映本体的形象和样式。反之,“捺丿不能完全相合”,成为留下一个尾巴的“蝌蚪形”,即甲骨文“以、厶、公、私、巳、子”,过程之中,还不相信始终,不认识本体,就陷在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害怕、恐惧中,不能勇敢地活出自己,不能释放各自的潜能,人间就充满了缺乏不足、弯曲悖谬,让人在偏斜小爱、寻寻觅觅中,经历摔打碰壁,一点点冗余相消,总结归纳,重拾公义大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和下德的差别,不在做什么不做什么,而在有没有成见。上德和下德都知道观察世事变化、总结因果,但是上德自反,下德自保,上德不自以为是,下德还局限于偏斜小爱,戴着有色眼镜,认识就分出了高下。仁和义类似,同样的做为,没有成见是出于仁,带着判断是为了义。礼把行为模式化,不照着他认为应该的做,就撸起袖子,翻脸不认人。
明暗相生,人以为常,都曾偏行己路,才知何为冗余和因果。以和月,是“有以为”和“无以为”的辩证互化,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性的点滴步进。相信公义大爱,就诚实地面对心底一念、诚实地去生活。在恐惧中认识勇敢,在虚伪中认识真我,在相对中认识绝对精神。世界人间的种种叠加态,让人不得不疑问、求索、奋斗,付出所有,切身实践,为要牢牢锁定、参透造物的精神。偏斜不足与公义大爱,天赋、动量、信息,与信念、平安、求问,暂时与恒常,过程与始终,世界人生,指明归一的道。人之初像蝌蚪,释放携带的动能,身体渐变蟾蜍,性情要像玉兔,纯真、警醒、锲而不舍。品德要像乌鸦,古称“孝鸟”,以“三足”象征经历世间高低上下的辩证,要让公义大爱传承。中国古人以蟾蜍玉兔代月,乌鸦代日,象征“圭”的两相互逆,“皀”的因果传承。

寿,甲骨文写作“乙,两个相反的月”,强调假以时日,身体与精神互相转化,周期终了,复归零和,即信息势能的“白”,过程之中,明暗相对、彼此映射、互为归属、至极必反。金文加“手或毛,人或勹”,强调与身体衰残、物质熵增抗争的人生历程,从追求形质、历经偏斜、极化、不平,渐知公义大爱,才是让生命传承不息的至理。中国古代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意即承继造物燃烧自己、衣养万有、大光普照、蓬蓬勃勃的精神力量,才是让国家民族长久昌盛的源头活水。


人,甲骨文基本字形写作“偏斜的六或入”,通“卜、儿、匕、尺、刀、尸、弓、勹、广、丂、乃”,也通“卩”,即“节”的甲骨文本字,写作“月或撇或乙,翻转的乙”。前一个人,是先人躬身就下的像,后一个人,是后人跪拜思念的像。前一个人如父,是剖析心灵的匕、诲人不倦的勺,造出世界人间,万事万物,蕴含公义大爱,直击人心,引人归正。后一个人像母,让每个孩子都从偏斜小爱、挥斥方遒开始,经历属于ta的摔打碰撞,体会大爱至柔,心悦诚服地回转、接受自己、活出真爱,成为又一个虚己、付出、创造对象的人。

北斗翻转,永向天极。直击人心如匕,代代相传如勺。人的实质,是从对象复归本体,必经从非而是,从世界的偏斜归正,才能认识、传承公义大爱。做人,是两相叠加、矛盾统一、相对论的交点、强度与延展共轭的量子态、还原论和凝聚态的终始点,为要牢牢锁定、重拾本体的绝对精神,拥有他的自由。天守时,人守节,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捺丿互生,本出于一,彼此包含。含,甲骨文本字为“今”,通“仁、匀、亼(jí)、集、月、仝、全、金”,写作“六,一或二”,表示左右、得失、予取,相生、相消、本一的终极一致性。

亼,是极与一,万有与一,矛盾与一,太极本无极,从有形有限复归无限,从感时落泪到处变不惊的过程。坚信万有化土,不平归平的终极因果,才能看透世事潮流,持守公义大爱,才能在大浪淘沙过后,再看世事难料,皆为天道凡常,才能复归自然而然,有真自由,享真平安,毫无保留,享受此刻,岁月流金,才能从心所欲,没了自我矛盾,远离精神内耗,踏踏实实,融入生活实践,再造天下大同,就能看万物,得灵感,懂感情,就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粒子键接,聚合成金,人间有道,结成社会,才能发挥所长,化腐朽为神奇,拥有炼金术,一切皆可能。
《说文解字》说:“亼,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读若集。秦入切;含,衔也。从口今声。胡男切。”亼,经过上下浮沉,举一反三,归纳总结,得到贯彻不改的道。所以写作入,一,字形像三合,代表万有合一,意思与集相通。我与ta能结为秦晋之好,因为都遵循虚己为ta的道,“秦入切”。含,最基本的粒子,能键接成金,因为遵循本体和对象唇齿相依,相爱相生的道。万有何始,人生何终?因为世代相传的虚己为ta,才有今天的一切。好男儿当饮水思源,报效天恩,胸怀天地大同,活出衣养万有的造物精神,“胡男切”。
万有凝聚力的源头,起初的频起,胎心的初搏,反映为本体与对象之间的契合点。有亼的坚信,心底才有真平安,才能和万有天籁共鸣,雄鸡才能一唱天下白。万有聚合,看为偶然,背后有必然的道。不懂时看为偶然,知道了都是必然。偶然的吸引、新奇、神秘,是认识必然的经过,这是积累、历练的缘起。就像量子物理中的精细结构常数,规范着万物缘起,是内含一道,衔接万有的反映。

丽,甲骨文写作“两个丿、亼并列,两个犬并列”,本体与对象之间的怦然心动,表现为一次次求与拒的矛盾互动,要不断从偏斜小爱、忠于己心、爱恨情仇的摔打碰撞中,经历分合、竞争、角力,反复确认,才能知道那个隐藏的契合点,就是良善、公义、诚实,才能再看万物风波皆凡常,持守公义大爱不改变。跨越两相不一的鸿沟,找到贯通阴阳的奇点,要经历漫漫求索的征途,为要创造始终如一,看千山万水只等闲,超越万有,美丽永驻的灵魂。

《创世纪》说,耶和华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穿。人都从皮子和衣服爱起,渐渐知道骨肉,回到三生万物的缘起。像丽这样并列结构的字,都是对八、贞、著、箸、鼎、冈、网、风、同、凡、幂、炯、真,矛盾辩证,对立统一,冗余相消,去伪存真的演绎。
所以,丽,金文写作“二,两个月并列,鹿”或“两个示、横写的才并列,鹿”或“两个二、六并列”,大篆写作“两个一、凡并列”,强调本体与对象相吸而相异,天生如此,无可捉摸,如鹿行过世界的竞争角力,攫取追逐,看过兴亡过眼,报应不爽,把所行所见融于一炉,懂得了世界大美的核心,路才没有白走,得了真正的禄。并非宇宙监察者隐藏了奇点,而是人心偏斜,盯着外面的诱惑,不经过高峰低谷的历练,不知道初心、本意。奇点的奇妙,在于不论高峰低谷,都有一念立定,坚如磐石,大爱无疆,公义非常,就是真金不怕火炼,幻化万有,大明终始之元。

丽,是两相对立,天意弄人,阴阳相隔的妙用,让天赋与经历互证。像那些美丽的女孩,让我们活出了美丽的自己。造美丽的造物,我们追不上的精灵,都是抓不住的自己。ta停止追求的终点,是我找到了终极的契合点。不是放弃了美丽,而是懂得了美丽,懂得了美丽定格的方法,是让美丽新生,让ta们永远幼稚、自卑而倔强、与众不同地做自己。从外在美丽,回到本体,抓住美丽自己。

09:01
亼作为符号,即字母A,在英语中做不定冠词,表示“任意一个”。个体不同,若不懂合一之道,世上就满了不平。合一没有实现,隐身在个体之中,就被种种刺激反证。还有不均、势能、压差,还有成见,背着包袱,心底就会怀仁,今日就有未了之事。嫦娥还在广寒宫,就还要求平复、求团圆。“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所求是所缺的影。
含,亦即“倒写的廿或口”,今日的万事万象,是本体、初心、本意的检验,象中真意,象反意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万事万物,都能验证天地怀仁。懂得天地怀仁,才不是刍狗,以圣人的心为心,才能天人合一。合,是“念”的甲骨文本字,通“吕”,写作“今,廿”。亼,强调神秘的缘起,隐藏的契合点;口,强调万事万物的积淀,一点一滴的得失历练。天作之合,同样反映在一时一事,生活点滴,如何用心。

就像捧盒,一手不足,两手配合。人能相合,就是天作之宝。无论何时何事,待人接物,予取平常,都当用心、谨慎、敬畏。那造人造物者的心意,在每个神秘的契合点中。因为万物的缘起,就是他这样的虚心。生命像一棵树,枝子之间,相消制衡,互为因果。经过人生起伏,懂了因果报应,生出上善若水的心,才能让生命的日子长久,美丽的灵魂永驻。本体与对象,如木与漆,神秘相合,如人得妻,本出于一,从分又合。幻化美丽人间的,是守素抱朴,珍惜相合的心与意。

食(shí,sì,yì),甲骨文写作“亼,皀”,表示不断自发破缺、就下、成土、无可阻挡的“皀”,源自存在不平、不均、不一样的“亼”。万有得食、相食(sì)、相异互食(yì),源自本一、合一、求一,是自然平衡之理,拼图合一的像。反之,还有不平衡,不合一,就还有饥饿、贫穷、不安、恐惧。


廿,即“左捺右丿”,是信息势能释放,期待有所回馈,心底的缺失、破防、孤单,空间一弯,渴望回填,至低反升。自发破缺,首先付出,期待对方的回馈。虽然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缺乏和渴望,依然给与ta极大的忍耐和包容。单单坚信一道,才得到真公义。

六,即“左丿右捺”,是一个感知,一个神经突触。主动给与,建立起一个信息势能。让真爱自然流露,但不控制和强求对方,只等待ta的自发反馈。亦即保持中正仁和的冷静,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秩序。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礼记·乐记》
人如果太廿,就会太感性、太理想化,太多优柔寡断。如果太六,就会太理性、太油腻、太多阴谋诡计。在天真烂漫和事故保守之间左右往复,终成自由切换的叠加态,即“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常无欲,静下心来,通过察验天地万有运行的微妙变化,认识自然规律;常有欲,诚实勇敢地去生活、求索,总结经验教训,真实较量,切实体会,一步步实践出真知。

这是两种互为表里、同出异名的认识论,前者从主观进入客观认识,后者从客观进入主观经验。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要冗余相消,总结因果,目的都是认识天道。有人先有了天赋,有人先有了实践,一虚一实,二者一样,若能交相呼应,就能时空隧穿。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祈祷玉人,后心有精度极高的隧穿,代表虔敬的信仰,与点滴渐进的实践,相互印证,细细用心感受,才能跨越虚实、明暗、玄冥、人间的鸿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世界人生的奥妙法门,是既虚心接纳、又大胆创造,主客观叠加,才能与造物心意相通、和谐共度,进入天地一家春、妙不可言的秘境。像“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秘色瓷,经过千锤百炼,身心全然释放,灵魂淡泊新生。也像汉代的玉含,称玉蝉、八刀,象征主客观叠加,诚实勇敢地接受命运八刀的塑造,才能辩明生命的含义,发生蜕变,进入自然而然、顺天应人的境界,畅享餐风饮露、金声玉振,从地下来到地上,不再活在暗中,进了光明国。

常无欲,是客观、科学的世界观。常有欲,是主观、艺术的世界观。前者实证,后者反证,都承认实践理性,反对禁欲、假冒、伪善。不要自以为是,世上还没有一。逃避造人的过程,才是真的抗拒。放下自我膨胀,出离围城。齿,是“臼”的甲骨文本字,写作“口,八,八”,分分合合,彼此碰撞的消磨,是智慧增长、心意归平的过程,还原论和凝聚态的交点。万物各有槽臼,找到各自的位置、运行的轨道,认识唇齿相依的关系,重拾自小、虚己、合一的初心。臼,楚简帛写作“凵,兆或仌”,像臼中有米,代表点点滴滴、总结归纳出的智慧。臼中舂米的物质熵增,与智慧积淀的熵减互反。释放出各自的弯曲悖谬、体验过所有摔打碰壁,才能至极则反、精神成熟、知道翻转。

《说文解字》说:“齿,口断骨也。像口齿之形,止声。‘凵,兆’,古文齿字。昌里切。”齿如口中断骨,磕磕碰碰,矛盾统一。以此有余,补彼不足。有过不平不公,才知打断骨头连着筋。心碰撞,齿合一,互为表里。懂得互相服事,天下昌明,国家昌盛,“昌里切”。
古人用杨柳枝净齿,称“齿木”。佛教有杨柳观音,以杨柳枝置净瓶,代表身心清洁,能看穿世象、听到天意。个体若要真的身心清洁,就要投身天地磨砺之臼,正确看待摔打、碰撞、磨砺,如杨刚正,如柳柔韧,致力于人间智慧普及、社会合作水平增长,直至人人同享世界大同为止。以此心音观世,才是真慈悲。

辰,是“晨、唇”的甲骨文本字,基本字形写作“石,倾斜的二,丨”,造物以物质熵增,作为生命抗争、智慧成长的反推,把信息、智慧、能量让渡给对象,就要不破不立,所以,不断制造新一轮自发破缺,打破信息内含态,让信息势能释放为动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上水就下,下水铺张,运行改变,路径翻转。打破禁锢僵化,是造物温柔虚己、大爱精神的延续;创造新生,是厚德载物、初心本意的相承。因为一吻定江山,痴情不改,所以让ta重拾挚爱,再回到那个充满希望的早晨。

“辰,止”,即甲骨文“震”,代表新一轮的对称性破缺,是建立新平衡的契机。“刀,辰,辶”,即甲骨文“振”,物质熵增,天风就下,环境催逼,采取新应对,寻找新方向。“林,辰,左或右”,即甲骨文“农”,制造新事物,产生新竞争,建立新关系,天下一田,造物育人,引导人间奔向大同,再造公义大爱、厚德载物的温柔心。
唇齿也是两相。唇,是甲骨文“齿”外面的“口”,写作“廿,一”,有代表自发破缺的“下唇”,也有代表暂时平衡的“上唇”。自发破缺的目的,是再造信念坚定的个体,天下大同的秩序,涌现出新生命和新生活的凝聚态。天道自新的两手,既有让心破防、温柔虚己的唇,也有矛盾对立、摔打碰撞的齿,手段与目的一致。不断自发破缺,信息释放,步步路径翻转,引发新的波澜,制造新的缘起。本体与对象,信息传递,天下万物,精神普及,唇齿相依的相爱,也是唇亡齿寒的刻骨。同为一念,爱本决绝。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仁者爱人,大爱自新。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真地胸怀宽广,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生活的坎坷,深感缺乏,才知虚心求教、努力健全自己的德行,深知自己不配,才知单单仰望上天,有所建益,都深感庆幸,愈加厌恶暗昧邪欲,追求真实无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不刻意做作,诚实有信,才能顺其自然,与天道比肩同行,虚心地总结经验,认识因果,真爱弥纯,真我弥坚,顺天应人,天人共振,灵感爆发,如澎湃潮生。
因为本体与人两相纠缠,矛盾统一,所以回到本体,没有自以为是的证明,也无言语可说,只有完全相信、完全忍耐、完全包容、完全盼望,一味地舍己、为他,才能拥有心心相印的相知,天人合一的共度,享受宽广、自由、平安的世界。这是哥德巴赫猜想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意义。

通过八、冈、网,认识凡、真、贞,即实事求是、格物致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与大明终始、初心不改、信念坚定的唯心,两相叠加,即自然而然,真实地做自己,同时自觉地承认、直面过程当中种种的偏斜悖谬、不满不足,融入生活、乐观通达,也寻寻觅觅、时时警醒、夕惕若厉、枕戈待旦。这样,弯曲悖谬、不满不足就化为翻转、抗争、归一的反推力。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主客观叠加、唯心唯物一统、廿与六、捺与丿结合,即“才”。世象吊诡,让人不断冗余相消,找到贯彻不改的道,锁定公义大爱的精神。让道普及,天下大同,才最宝贵。所以,“贯、串”或“吊”作为财富单位,代表凝聚、积累。

中国古代有文财神和武财神。先秦的文财神是比干,心有七窍,代表天赋、渴望、求索天道;武财神是赵公明,知恶能改,弃暗投明,代表真实做自己,实践出真知。后世的文财神增加了范蠡,顺天应人,乘舟泛海,乐观通达,融入生活;武财神增加了关羽,枕戈待旦,夜读春秋,勇敢抗争,追求公义大爱。先秦的文武财神近廿六,后世的文武财神似捺丿。

兆,甲骨文写作“八,八”,万象时空相对,个体千差万别,万象碰撞,辩证互化,一步步认识本相的辩证统一。万象非本相。万象川逝,信息流出、传承、普及,提示本相,预示东归。“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热力学熵增的逃逸,与生命追求自由、平等、多样,个性彰显、新生爆发,是“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懂得天地一家春的经过。兆,楚简帛写作“卂,乙,止,止”,动量和信息势能变化,反映为万有角力、彼此制衡,时空或说位置的相对静态,时时事事,察验万象,因果涌现,认识天意。小篆在兆中间加“乙”,在旁边加“卜”,强调假以时日,世象流转,万有角力,让信息一点点流出,冗余相消,拼图会和,凸现初心本意。

造物的心意未满,人间对正道认识不足,世上就还有不平,还有竞争角力如山,还有物质熵增似火,让生命在新的试炼中,继续智慧凝结,收集失落的角动,凑齐缺失的拼图,向信息势能回归,必需让每个生命里的应力释放,露出本相。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就是精心熬炼,方显天意长阔高深,精微奥妙,幻化无穷,报应不爽,必须锲而不舍,反复辩证,才能烂熟于心,警醒敬畏,事无巨细,坚守不移,就是兆。懂得八,就知道兆,就能少些挑拣,敢于忠贞,少些逃避,敢于直面,少些横跳,敢于持守,少些八卦,敢于安常。

兆,是贝壳倾空,听到的天风,是舂米成泥,凝结的实底,是至多里的至虚、至繁生于至纯、至高者至普通、至大服侍至小,宰相肚里能撑船,心怀至公至大的爱,才拥有灵动无极的能力。兆,是一粒米的精神。“兆,口”,即甲骨文“谷”,古人以蝌蚪形或旋形做谷纹,象征人人都是天风降下的角动,各有偏斜不足,相互竞争角力,才知天道虚己,人间正道,是效法天道的虚怀若谷,直面生活磨砺,真实地释放自我,点点滴滴,让道复生,如倾空的贝,如裂开的甲,如蝌蚪出于一团,带着本体的一次呼吸,能感受他的一个心跳。


《说文解字》说:“兆,灼龟坼(chè)也。从卜;兆,象形。“兆,卜”,古文兆省。治小切。谷,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古禄切。”龟甲代表自然而然,切实感受,让信息一点点积淀、精华聚结。灼龟水干,以灼裂的纹理,代表冗余相消后、剩下的应力,才能凸显核心信息。古文兆加卜,代表观察力量变化,发现运行趋势,反观天意。因为天意终不自大、恒常平安而治,变化至微至柔,所以,从微分才能看趋势,看到光滑回归的指向,从万象归纳出预兆,“治小切”。谷,是上水就下归平、过程之中信息点滴流露的不平。字形写作“兆,口”,分别代表偏斜与偏斜矛盾辩证,始终平衡一体,点滴互化,水滴石穿。天道舍己,予人恩惠,授人以渔,让人懂得福禄缘起,大爱至柔,“古禄切”。
造物弄人,因为爱之深,所以置之于最深刻的矛盾、辩证、磨砺中,逼人上下求索。龙,甲骨文基本字形写作“辛或干,今或含,以或厶”,天道自辛,打破两相平衡的内含态,让世界满了缺乏、败坏、不平不均,让人从自私向仁爱、从物质向精神回归。有的甲骨文写作“今或含,乙”,或“八,厶,人”,上水就下,世事波云诡谲,来一番二龙戏珠、善恶美丑的对决,有过出生入死,方信生死正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是以龙生九子,各有天赋,互相较量,共破围城。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所有自私、物质、无知、小爱的人,都是天道之辛的对象、爱的载体,成长中的龙。假以时日,正必反,得必失,实必虚。万事兴隆,万物皆流,唯有付出舍己的大爱不改,公义久长。要成就效法、承继天道的天子,自由自在的神龙。神龙见首不见尾。正面是看得见的磨砺,背面是看不见的正道。“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德经·第三十八章》
道不保守,无成见,任凭万有各自偏斜,在得失错漏中反身求问,自然而然,才有了实践理性的德。若对得失错漏视而不见,虚假地自满,失了实践理性的德,才讲求互敬互爱的仁。得失错漏掩盖不住,失了互敬互爱的仁,才代之以冤冤相报的义。只知冤冤相报,连公平正义心都动摇丧失,就不得不用礼教约束大家。礼教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自我约束的忠义心愈发淡薄,人更加陷入愚化、不知变通的自以为是。默守陈规,更加不思进取,不重视实践。说得越华丽,思想越僵化,到处满了禁锢保守、陈腐守旧,让人喘不过气来,成了人心思变、孕育大动乱的温床。所以,大丈夫当有大志向、大爱心、求至道,不浅薄地自满,不停留在眼见和已有,才能直面己心,敢于较量,不逃避现实,才知何去何留,孰好孰坏。从非求是,失而复得,就是从上德不德,到去彼取此的道。
汉字第一原理,藏在一堆数字里。那么朴实,又那么陌生,那么淡薄,又那么神奇,无所不在,却孑然独立。像欧拉证明,至多至简。数字化能重现感觉到的真实,平衡的公式能描述出临界态的微妙。因为数学说不出,画不尽,永不满足,没有终点,才是求问者的乐园。一切生于渴望,不要扑灭欲求,不经摔打碰壁,怎知所得何来,缺乏为何。
数,甲骨文本字为“术”,写作“左,八”,小篆写作“娄或要,攴”。万有相消制衡的缘起和内理,是造物舍身的虚己、挚爱,有多少失,就有多少得,有多精彩的人生,就算出多少感恩。娄,金文通“要”,写作“臼,角,女”,小篆写作“毌,中,女”,颗粒化、碎片化的万事万物,彼此需要,相互配搭,如角入臼,须经破碎,方得精华,有缺乏不足,才知什么是最重要的。人生如是,上天击打,至大的缺乏,至深的苦痛,逼人直面现实,实事求是地较量,数算,求索至道。从有限感受无限,从破缺不足的世界,跨入无穷无尽的境界,才知造物大爱,何等长阔高深,无可揣度,只有用心体会,投身与共,才真地懂得了数算,知道了多少,有了点逼数。


00:39
汉字符号学,符号语言学,和所有术一样,神奇莫名,非唯理论,而是听、说、读、写、行,循环积淀,层层递进,才升华成了魔术。人生的定数如何,苹果的味道如何,不能仅仅是理论,一定要自己吃过。世上万有皆有限,大爱虚己,如何以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创造。不疯魔,不成活,舍身求道,道本如此。术中之要,无法言表,须经捶打,才能心里有数。投身到生活的摔打碰壁,才能突破碎片化的虚拟世界。数,是赐人辩证的智慧。就是虚己者,反而博大,求问者,跨越极限,在不完美中痛苦,才知道什么是精妙,“博拨切”。

博拨切,就像造物用万类霜天的世事,点拨人悟出精妙的八卦,就像纠缠不清、惊险刺激的八卦听多了,渐渐体会出其中的辩证性,不再头脑一根筋,学到点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从曲知直,以直击曲的孙子兵法,就能出离偏执的六欲、倾斜的七情,试着品味人生,把每件看似平淡无奇的事活成艺术。等到把人生活成了艺术,就能写写乾坤巽震坎离艮兑,给后人讲讲故事,拨开往事如烟后面若隐若现的温柔与恩惠,数算幸福的智慧,世事浮沉的奇妙,激起子孙们继续求本溯源,创造美好的勇气,持守良善、公义、诚实的心,以至子子孙孙,永无穷尽。有限的数,就成了天地自然,物竞天择的太极本无极。无所不用其极、永不止息的万象,出自乾坤立定,无可更改,倾心一念。只要数算,就能知晓,是人都会,心里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