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体验,与自杀构想有关吗?
“多重人格”或“人格分裂”常见于小说影视中,可能是心理学中最吸引大众瞩目的概念之一。从更学术的角度来定义,解离(分离)(dissociation)是指意识、记忆、身份、情绪、知觉、身体表征、运动控制、行为在正常整合中出现中断和/或不连续的心理过程。
美国心理学会APA期刊《临床心理学:科学与实践》刊登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者的一项研究,他们对既往37个调查开展元分析,总样本量为12188。
结果发现:解离与自杀构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 .32)。而且,如果测量的是近期自杀构想的话,比起终身自杀构想,解离与其的关联更加密切。
这种关联,不因性别、年龄、种族、出版年份、自杀企图史、国家而异。
为什么解离与自杀构想有关?研究者讨论了以下可能原因:
①解离是心理疼痛(psychological pain)的一种形式。一般认为心理疼痛在自杀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解离困扰的人可能想要结束或逃离这种心理处境。
②解离意味着社会连接的中断。解离对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常常造成重大干扰,破坏了他们与周围世界的连接,这使得受到解离困扰的人不得不面临孤独,难以与别人产生亲密感,在人际关系困境中难以挣脱。
③解离可能不是原因,而是系统性心理困扰的一个标志或一个后果,正是这种心理困扰增加了自我伤害的风险。解离常常出现在极端情绪困扰之后,尤其是重大创伤之后,可能伴随着一系列同时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来源:Pachkowski, M. C., & Klonsky, E. D. (202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sociative experiences and suicide ideat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31(3), 405–416. doi: 10.1037/cps00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