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记——原来他是中国本土佛教第一人
还是在邺城考古博物馆,何老师花了一个小时大概和我们说了说邺城地区佛教的早期传播历史。
说老实话,这次旅行我本来只想看看石窟寺,佛教造像,多了解一些北朝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风格,可完全没想到要学习关于佛教历史的知识(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但的确对了解各种造像模式的变迁是有帮助的。
十六国时期|佛图澄
何老师先从十六国时期说起。十六国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的古河北或者说中原地区广泛传播的起点。两汉时期,佛教传播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你可以在私下里信佛教,但不允许在社会上宣传佛教信仰。
十六国时期,社会混乱,西域高僧佛图澄来到中原,受到后赵皇室的欢迎。由此发生了佛教历史上第一次夷夏之辩。大臣王度认为佛是外国之神,不是本土神祇,对社会没有贡献,不应该信仰,但后赵皇帝石虎说自己本来就出生在边壤,刚好可以供奉外国的神。他对佛图澄非常尊重。自此佛教开始在社会上传播。
馆里有一张唐代敦煌壁画的复制品,反映了佛图澄的故事(第323窟北壁),主要是他的神异事迹。中心画面是佛图澄和石虎在喝酒聊天,佛图澄忽然说:“幽州失火了。”幽州和邺城距离将近五百公里。他拿起石虎的酒碗,沾了几滴酒向幽州方向一弹。过了几天幽州来报,说几天前幽州失火,忽然天降大雨把火浇灭,雨水里都是酒味。

右上画佛图澄立于七层塔前,听塔檐的风铃声音来辨吉凶。何老师解释说这是前赵后赵的关键一战,当时前赵势力很大,石勒他们畏敌,不知道该不该逃跑。佛图澄说铃声大吉,石勒应该出兵,结果石勒果然大胜,灭了前赵。敦煌研究院的网站上说,佛图澄听铃声指出这是不祥的凶兆,他预言石虎和石韬将要火并。可见研究者们对画面内容并没有定论。
右下角,佛塔都倒了,也是反映了末法思想。
左下画一僧人赤裸上身,坐在水池边,正在洗肠的情景,据《高僧传》卷9“佛图澄传”记载,澄左乳傍有一孔,有时肠从中出,或以絮塞孔。夜欲读书,辄拔絮,则一室洞明。又斋日辄至水边,引肠洗之,还复内中。”——一个从身体内部闪闪发光的神僧!
下面这张图片是邺城早期的佛教造像,是中国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原件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后赵建武四年为公元338年。这件像是标型(标准器物)——考古学上没有明确纪年的器物,一般就要拿当时的标型对照,来判断年代。

地面寺院:目前考古发掘最早的,是云冈石窟窟顶上的两个寺院,都是五世纪中后期的,也就是云冈石窟开凿前后。根据文献记载,佛图澄兴建了893所寺院,但是考古学上并没有发现。不过,邺城考古队发掘过两块可拼合的瓦当残块,当面文字为“大赵□□/光作浮图”,是典型的十六国后赵时期的瓦当。这件瓦当是目前发现与中国古代佛教地面寺院相关的最早的一件遗物,也是以佛图澄为代表的早期僧人在邺城建塔立寺的有力证据。
邺城本地的佛教已经被摧毁,没有什么遗存。但是邺城的佛教造像、寺院和佛学思想影响了隋唐,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
本土佛教第一人
这里就要说到佛图澄的弟子道安。道安可以说是中国本土佛教第一人,在佛教历史上的地位远比玄奘他们要高,被尊称为“安公”。
佛图澄去世后,道安成为邺下的宗教领袖。350年后赵灭亡,战乱频乃,邺下人相食。道安率领弟子在太行山、王屋山、封龙山等地四处避难。
后来道安率领弟子们南迁襄阳,在这过程中他提出两个重要的思想:第一,佛教不依附世俗皇权则难以自立;第二,佛法想要弘扬光大,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小团体内抱团取暖(佛图澄之后,虽然佛教在社会上扩大了传播面,但主要的活动还是在一个个僧团内部,和外界没有太多接触),必须把佛法推广出去,弘法传教。
这两个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佛教要依附于世俗皇权的思想,其实在当时受到很多人排斥,甚至包括他的嫡传弟子慧远。
邺城有两个慧远,一个是庐山慧远,一个是敦煌慧远(北魏时期)。庐山慧远是道安的嫡传弟子,到庐山开创了净土宗。他认为沙门不能礼拜皇帝,写过著名的《沙门不敬王者论》,很反对师父的主张。
但一百多年后,道安的思想才有机统一起来。当时北魏平城佛教发展,皇帝被封为如来化身(转轮圣王的观念),僧人由此可以礼拜皇帝——他们拜的不是皇帝,而是如来的化身。皇权与神权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对云冈石窟的开凿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由于他认为佛法应该被推广出去,所以他在南迁途中,“分张徒众”,把弟子们派到各地。最早是在350年前后把自己的师弟僧朗派到泰山,僧朗成为了山东佛教的始祖。把法和派到益州(川渝地区)。法和入蜀之前,蜀中人不知有佛,法和入蜀之后,川渝地区才真正开始流行佛教。

前秦苻坚攻下襄阳后,俘虏了两个重要人物,朱序(东晋襄阳守将)和道安。道安在长安呆了几年,苻坚将他奉为国师,道安开始在长安弘扬佛法。道安被尊为东方圣人(鸠摩罗什是西方圣人,他们俩有密切的书信往来,但没见过面)。
苻坚派大将吕光西征龟兹,他自己南征东晋(遭到道安反对),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灭亡,道安回到了邺城。当时苻坚长子苻丕仍坚守邺城了一年多才亡国。道安先去拜谒了佛图澄的墓,然后去山东和僧朗会合,举行了佛教历史上著名的金舆谷之会,汇聚天下名僧讲经说法。
之后道安不知所终。
从凉州到平城,再到长安
吕光西征灭了龟兹,掳回了鸠摩罗什,到了武威,知道前秦灭亡,于是在武威自立为王,建立后凉。鸠摩罗什在当地生活了十几年,娶妻生子。直到后来后秦灭了后凉,鸠摩罗什才来到长安。
鸠摩罗什在武威的十几年,凉州石窟因此开凿,凉州模式确立。北魏在灭北凉后将凉州僧人如玄高,昙曜,师贤以及工匠带到了平城,才由此开凿了云冈石窟。
昙曜五窟象征北魏五个皇帝,佛教依附皇权,这虽然没有任何一条文献或题记提及,但我们仍如此认定,主要是因为石窟寺是地面寺庙的模仿。地面寺庙比石窟寺重要。
师贤与昙曜依照北魏五个皇帝形象建五级大寺,这是有明确文献记载的。之后昙曜开凿了云冈石窟,又造了五尊大像,那这一定和地面寺庙一样象征五个皇帝。
北周武帝灭佛,慧远和武帝辩论,也没能说服武帝。话说回来,北周武帝灭佛是最温和的一次灭佛运动,没有杀掉任何僧侣。还俗僧侣的人数达到300万,为北周提供了大量的兵员、力役,增加了北周的财政收入。
灭佛运动之后,原来的北齐大统法上躲到了修定寺,慧远躲进了山里。没过几年隋文帝掌权,恢复佛法,把一众僧人都召集到了长安,邺城的僧人们在长安形成了七八个宗派,如地论、华严、法华、净土、禅、律诸宗及三阶教。邺城佛教虽终止于周武灭法、杨坚毁城,但其佛学精髓深刻影响到了后世。
小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费城出发——我们是到了一个小小仙境吧! (52人喜欢)
- 从费城出发——遇见春日绝美花园 (117人喜欢)
- 海外的中国珍宝——宾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 (78人喜欢)
- 和狄更斯参观了同一个地方 (10人喜欢)
- 可可爱爱,妙想天开 (8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