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见闻录
查看话题 >除夕夜,你还守到12点才睡?
除夕夜,不知道各位几点睡下?
我十一点多就睡了。
也曾想过今年继续守到12点,掐着点,在新年的第一秒发个祝福语朋友圈。
但就结果来看,我没有做,原因无他,就是缺少激动的瞬间,也务实了。
春晚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变得难看,而且似乎一年比一年难看。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全家还会等着8点的春晚,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
慢慢的,我爸妈看不到十二点就说困了,睡了。
我一个人守着看完节目《难忘今宵》才睡,我爸妈第二天起床后用电脑看看复播。
又过几年,我们全家只挑着感兴趣的小品,歌舞去看。
最近几年,我问我妈春节看不看春晚?我妈说:“不看春晚,吃完晚饭一起出门走走。”
春晚没意思,支撑我守到12点的理由少了一个。
我甚至有时候在想,春晚你做能不能做得有意思点,要么还是别做了,除夕夜占用公共资源把有意思得内容给挤下去。
大年初一早上,又占用公共资源,强行上热榜一大堆的我没看过,也不感兴趣的节目讨论。
说实话,讨论昨晚纳指涨了两个多点,英伟达市值强势回归3万亿美刀的可持续性,就我个人而言更有意思。
春晚之外,除夕12点的红包,私发的祝福语也曾是我很大的期待。
但说实话,熟悉的人,平常都有比较密切的交集,发不发都一样关系好,我发一条,对方还得回一条,想想就很麻烦。
不熟悉的人,发了也白发,人们不会因为一句祝福语,在今后的生活里产生太多的关联。
至于红包,别人发了,我也不能光抢,抢的差不多了,我也要发一个给大家伙抢抢。
最后红包刷屏了,算起账一看,大概率是没亏没赚,玩了个寂寞。
前两年烟花解禁,我看烟花一开始还挺有兴趣,现在也没啥兴趣了,看了几次也就腻。
好像,哈哈哈,我开始变成了一个无趣的中年人。
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我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那么务实,变得那么缺少仪式感。
后来想想,可能是一个子女在长大的过程中,责任感的加重。
我父母一辈子都在做小本生意,赚的不多不少够生活,偶尔几年生意好赚了点钱,生活上也没太宽裕。
他们作为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留给我。
现在我长大了,我也想尽可能给他们好一点的生活。
今年我买了车,也是我们家第一辆车,国庆开车带着他们去南澳岛、汕头小公园,潮州古城,汤溪水库。
除夕开车带他们去了梅花林、梦里的大鱼海棠道韵楼,之后的几天应该会去福建的东山岛、厦门?
我妈还是挺开心的,我爸虽然总是催着走,但我知道还是想出去玩的,毕竟真不想去,都不会出门。
对了,还有昨天,他硬要我把车开到奶奶家门口,给奶奶显摆一下。
虽然他们才五十多岁,但总觉相处的时间有限,所以在回家的时候,都是尽可能一起出去多走走。 对我而言,让家人过得开心点,轻松点,就是节日最重要的意义。
而这份轻松,开心,何尝不是需要物质上的支撑?
除了这份责任,务实想必也源于生活上的焦虑。
年初周围就有不少朋友,跟我谈到降薪,当时我还觉得自家公司还行,甚至在2024年3月那阵子A股上涨阶段,还抱有过乐观情绪。
但随着23年年终奖在24年落空,常态绩效系数、公积金比例的下降...... 我终究开始为经济下行的这份宏观词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观案例。
过去一年,我开始对保持生活工作上的平衡,愈发开始力不从心。
赚容易钱的时代正在远去,AI的迭代从一开始以年为单位,到如今以天的速度开始周期迭代,越发高效的生产工具,也便意味着机会的窗口周期更短。
我曾引以为傲的知识、思考护城河,正一点点被AI打破。
我朋友都在用AI批量做矩阵号了,我还在古法一个字一个字纯手打文章,像极了马车夫和火车之间的对决。
更可怕的是随着认知逐渐固化,我竟慢慢难以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对于一些公共事件,我习惯性套用过去的逻辑去解释,去思考。
实际上,这个世界早已变了,而且变化特别大。
正因如此,我开始逐渐抛弃生活的仪式感、没什么兴趣的娱乐节目,将更多时间投入学习,体验新鲜事物,一点点打破自己固有认知,不被时代的火车甩下。
以前,我还是孩子,总觉得大人很无趣。
如今,我成了大人,才知道那是大人的责任和无奈。
原来那个我们曾经讨厌的自己,只是一个人在社会求生存的真实模样罢了。
最后,新的一年祝各位心想事成。
想说话的张凡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这篇文章,或许能解决人生苦恼 (8人喜欢)
- 关于平等的一些碎碎念...... (1人喜欢)
- 或许,我们没必要担心未来 (3人喜欢)
- 时隔两年,终究还是选择了离开 (6人喜欢)
-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彻底释怀了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