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46)泰山:岱宗青未了
泰山: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 7.52km 02:22:47 累计爬升 1321m 最高海拔1545m

跟随着秦皇汉武,登泰山。想来这泰山道也是当年皇帝风走过的路吧。今天就过来走一走。五岳以泰山为首,泰山在东,东方青龙,在中国的这个风水里面,东方是生长的意义,所以泰山为首,泰山并不以最高最险为名,而因政治历史而著名。称丈人作泰山,称大人物“泰山崩于面前而面不更色”,泰者,太也。以其著大,泰山立于华北平原,为此独尊,因此独树一帜,为天下群山表率。

00:00 红门进山 在红门后不远检票。网上购票,安检扫描的时候发现无人机,不让带无人机进山。可以理解,但请设置禁飞区,让人带了要寄存,回头还要取,着实麻烦,不如设禁飞区,防患于未然,我们也能识趣。 进红门之后,往上走,走到三关庙,道路开始变陡峭,中间有起有伏,甚至有要往下走的时候,就在这种起伏之中,慢慢爬升。 中天门、南天门还有北天门,不要理解错了,南天门、北天门是山顶天宫的南天门、北天门。中天门则是从地到天中间的门,所以,最开始碰到的是中天门。

59:00 爬山648米,到达中天门,里程4公里。 从中天门需要继续爬升600米才能到南天门,南天门前的十八盘不是十八弯,直接向上,陡峭,最大角度大概有60度以上,要附身,抓住扶手上。中间有的时候我甚至四肢着地往上爬,这样其实省劲儿。虽然难看点儿。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走s型,这样的话腿膝盖弯曲不会太难过。中有分隔绳子,绳子其实很牢固,抓住的话,可以往上导,用上肢的力量来辅助下山,一起往上攀登。

2:03:00 爬升1296米,到达南天门,里程6.7公里。 南天门继续向上,有孔子庙,这应该是众多名山之中不多的祭祀孔子的庙,比如说三清山、龙虎山、武当山那是祭祀道教真武大帝的,峨眉山金顶祭祀普贤菩萨,貌似只有泰山祭祀儒家的孔子,可能因为这孔子是齐鲁大地的本地人,所以威信很高。另外,封禅祭祀天地的时候,顺便祭祀孔子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吧。 2:22:47 到达玉皇顶,海拔1545米,里程7.52公里。 到达泰山之巅,“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边还有泰山石刻。可以这么理解,摩崖石刻就是古代人“到此一游、乱刻乱画”,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他门认为自己写的诗句好,就写字,让工匠在上面刻,刻完之后再涂色,这本质上是我们写到此一游是一样的。

泰山这边挺多猫的,包括树林子里、石刻上面各种猫,也不知道这野猫哪来的,晚上冷温度很低,不知如何存活,可能要他们自己的活法吧,我杞人忧天了。 本来想走北边的北天门下山走到山东边。了,走到路上那一风吹的,东北风吹的人贼拉拉的冷,受不住,算了,不走了,还是坐索道下山快速到宾馆吧,没必要死扛。

下山往索道方向,南天门,往右拐可以上月观峰。月观峰本来是不开放的,我见没人管,一路走上来。路上全是积雪,还没融化,因为山峰非常冷,背阴,这边的冰雪已经冻结了,还没有化,路滑。今天天气不错,站在月观峰,亭子上面,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往北看有可能是看得到济南的,但是远处的尘雾非常大,看不太清楚。

后面快速下山,先坐索道从南天门到中天门,然后中天门那边再转下山的车,走盘山公路到山南边儿的天外村,注意:天外村有奉系军阀冯玉祥的墓,天外村跟红门不是同一个地方,大约相隔2公里,有公交换乘。

逛岱庙 岱庙在泰山南,红门往南大概2公里处。岱庙是古代皇帝登山之前在山下祭祀泰山的地方,它是一个小城,宽225米,长400。里面有秦、汉、唐、宋、元、明、清以来的各种泰山石刻。

秦朝:尤以李斯的碑刻祭泰山文最为著名,祭泰山文是李斯为秦二世赞颂秦始皇功德的碑文,原在泰山之巅碧霞祠,火灾后残留移至山下的。目前只剩下几个字儿,被拼接在三段碑上,在东御座那个院子里面。

汉朝:东御座往南是汉柏,这是是汉朝汉武帝封禅泰山时在泰山岱庙里面种下的。两棵柏树,其中一棵柏树死了一半,另外一个据说被黄巾军砍时“流血”吓走贼人,幸存至今。当年乾隆皇帝叫人加上维护。在整个汉柏院子里,旁边都是相关的各种诗文语句,有的固定在墙上,颇壮观。

唐朝:在历代碑刻陈列展里,碑文有唐高宗时期碑刻,两块拼在一块起的石碑,据说象征着唐高宗、武则天二帝并尊的景象。展陈里还有南北朝时期的。总体上,庙里的石碑碑林规模虽规模不如西安碑林,但都是精华,各种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字体的都有。 宋朝:从南门正阳门到北门后宰门距离大概是400米,你可以沿着中轴线走走到中轴线中间点,是天贶殿,规格比较浩大,是宋代宋真宗所建。里面的东岳泰山神位的雕像据说是以宋真宗本人的面相为参考的。整个大殿是重檐庑殿顶无无垫顶灰值比较高,但是脊售不多,只有7个。

宋代的石碑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西边的宋真宗石碑,在石碑后面明代人刻了“五岳独尊”4个大字。东边的时刻是宋徽宗在泰山留下的的 碑文已经看不清楚,明代人又在他背后刻下了“万代瞻仰”4个大字。这些明代的官员胆子很大,直接在宋代皇帝的石碑后面刻自己的字儿,反正就是天高皇帝,谁也不管了吧。

接着有元朝、明朝、清朝,乾隆皇帝的石碑。乾隆皇帝处处留文,石碑是各地文保的标配,这不详细讲了。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