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一是平庸的議論太多,二是她本末倒置,被上海的地域文化圈住了,現實主義作家寫的是人,而不是地域文化。難道上海人就和其他人類不一樣?那顯然不是嘛!都是一樣的。
張愛玲就很聰明,她寫的是人,而不是某個地方的人,王安憶相反,啥啥都先來一句:上海,上海人。。。云云,傻不傻呀?!先聲奪人,畫地為牢,沒有見過這麼笨拙天真的作家。其實舊時代的上海,它因為商業發達,它要市場,它本身又是移民城市,它幹嘛要刻意強調地域性自我設限呢?比如它的電影和流行歌曲都是國語,根本沒有滬語作品這一說,似久後,上海成為一個窗口,上海人反而騷包騷包地強調地域性。並不是不能寫地域性,那是你要挑那服務於你的人物的,最具寫作意義的地域特點,將之自然地融於人物,而不是那些無關宏旨的,日常的,小市民的,綠豆芝麻式的上海特點,喋喋不休。比如上海的飲食特點,肯定不同於華北和華南,但這種東西其實不具有文學性,它對人物的人生命運不可能構成本質的影響,你就不必大書特書,你沒有必要為了地域而地域。王安憶還有一個很怪異的寫作偏好,可能來自張愛玲那句:虛偽之中有真誠,浮華之中見素樸----王安憶的人物和人物關係過於缺少明晰性。也許王認為模糊就是人生的真相,代表一種高水平的寫作,但其實並非如此,這並不符合人性和人情。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即便複雜,不代表著人物和人際交往的模糊,模糊到以致人物的一切行動失去了目的性,僵化,停滯,懸浮,一切成為一扇霧蒙蒙的玻璃窗。這還是王安憶對人物的理解有問題,起碼表現得不好,這和張愛玲的老到相反,老張在明確的人際關係中寫出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複雜,老王是一片模糊,模糊一片。
蘇幕遮哈哈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藝術真是一種膚淺的東西。敘事文學,戲劇,都需要人和人的關係來構成情節,但是一流的人才,人中的精品,都是獨自一人,都是孤獨者,所以他們的創造物就是哲學,就是他們獨立的思想。不需要藉助任何外物。 (1人喜欢)
- 野川由美子現在仍然是濃眉大眼一美人啊!我還是喜歡圓臉大眼妹,比較有神采。 (1人喜欢)
- 旅遊這個東西,最沒意思。就像我旅遊過的地方,我都記不得!完全記不得。你要不停地,即時地,當下地----去某地,你才能留有當下的,有所謂價值的印象。否則沒有意思!純粹浪費錢。 (1人喜欢)
- 凡是山區出身,都比平原出身能喫苦。山區走個路,都比平原累很多啊。中國壞就壞在山地太多。鎮江蘇州這一線的經度往西,全是山區。常熟宜興都是山區啊!為啥蘇州唱評彈的多常熟人,它實際上窮一點。 (1人喜欢)
- 老講離開大陸之前,在奉化雪竇寺禮佛。我們那一年集體春遊,奉化旅遊區有正俯的便衣探子,我們的女領導拍了些照片,膠捲當場就被探子沒收了!現在不知道有沒有。奉化是老講的故鄉,彼時老宮有點介意的。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