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椒经眼录(二十六)论语百篇诗
(二十六)论语百篇诗
《论语绝句》是宋代理学家张九成(1092-1159)所作的组诗100首七言绝句。其字子韶,号无垢居士,又号横浦居士。他以诗歌的形式阐发义理,每诗前均摘抄《论语》的句子作为主题。因其思想与晚明风行的王阳明心学有相一致的地方,所以晚明学者以《论语绝句》为师法对象。
除了在著作中引用《论语绝句》来解释儒家经典外,唱和《论语绝句》亦成为心学流行的一类风气。如现藏于日本国立公文馆,即内阁文库,白子熙、张懋之、祁尔光合著《论语颂唱和集》(万历42年序刊,1614),乃海内孤本。
同藏于日本国立公文馆的写本《论语百篇诗》,是一册以笺注的形式对张九成《论语绝句》进行了发微和补充。此写本极精,书前有崇祯9年(1636)自序,署“崇祯丙子春仲秣陵张灏泰鸿识于石城之倚山阁”,正文末题“心月诗史张灏书”。可见,此书作者为南京人张灏,字泰鸿,号心月诗史,生平不详,与明末《学山堂印谱》辑录者太仓人张灏似不为同一人。书末有跋一篇,署“壬子(宽文12年,1672)季春弘文林学士跋”,跋中述明此写本之底本为宽文11年(1671)秋舶载入日本,加贺羽林氏所藏,而弘文林学士令塾生岛周临写而成。由写本上藏印可知此书为林氏家塾的旧藏,归于昌平坂学问所,明治初藏于浅草文库,现藏于日本国立公文馆。江户时代初期的儒学家林罗山(1583-1657)于宽永9年(1632)在上野国忍冈一地兴建先圣殿、之后称为昌平阪学问所,此处成为他发扬儒学的基地。林鹅峰(1618-1680)为林罗山第三子,早年师从于那波活所,后出仕于江户幕府。1657年林罗山死后,继承林家家督之位,参与幕政。1663年,因给将军德川家纲讲解五经,获弘文院学士称号。故跋中的“弘文林学士”即为林鹅峰。
张灏于《论语百篇诗》每首诗前赋一诗名,概括全诗主旨,但诗歌的次序与通行本《论语绝句》不同。与杨新勋整理《张九成集·论语绝句》(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相校,次序对比如下:



《论语百篇诗》第17首《颜子箪瓢》未见于《论语绝句》,但看其笺注,又与诗相关,或许张灏当时所见《论语绝句》即此面目。《论语百篇诗》的第89首《诺吾将仕》有题名、笺注,但无诗,应为《论语绝句》第92首,或为漏刻之故。另《论语绝句》第69首未被采录入《论语百篇诗》。
《论语百篇诗》极稀见,除了日本国立公文馆所藏外,仅知笔者有藏写本一册,为矢盛教爱的矢盛文库旧藏。此本无跋,相比之下错字较多,但亦可订国立公文馆藏本之误,故不似其转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