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生
我好像从小到大就是网瘾少女,至今能算有二十年的游戏经验了吧。游戏简直就是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说不定要从网瘾少女到网瘾少奶。
我是小学开始接触游戏的,最早的应该是街机,玩得最多的是拳皇,那时候玩得很烂,纯属乱搓,没仔细研究过招式。之后家里买dvd好像送了些赠品,里面有手柄,有一个游戏光碟,里面是游戏合集,可以玩魂斗罗,坦克大战,打网球,马里奥之类的游戏。我记得我爸偶尔会带我打魂斗罗,不过我们从来没有通关过。 小学的时候我跟好几个男生关系不错,他们带我接触了不少游戏。
一个是妈妈朋友的儿子。每次去那个阿姨家里,我都跟他儿子跑到房间里玩电脑游戏,那时候玩了QQ堂,祖玛,宝可梦,跑跑卡丁车,超级跑跑,街头篮球,劲舞团,可能还有一些腾讯系列的古早游戏。
另一个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男生,也是同班同学,她妈妈是非常响瓜瓜又泼辣的一个人,经常找我爸妈唠嗑,还问我关于学习的事情。那个男生的爸爸则是一个IT技术男,那个时候便每天对着电脑搞一些我不懂的东西。他家有一台ps2,还有电脑,所以pc游戏和主机游戏都可以玩。我那时完全不知道御三家这类的东西,对我而言游戏就是游戏,对于游戏平台和游戏设备完全没有概念。我常看他们玩生化危机,鬼泣,FIFA之类的游戏,但我只是在旁边看一看,因为这些游戏太多打斗,还要不停地复活重来,那时我完全不觉得有趣。男同学还很喜欢玩dnf,我也试过玩一下,玩不懂。
小学接触的游戏中,我最喜欢的是超级跑跑,一开始家里没有电脑,每次都期待去妈妈朋友家玩,这样就可以和他儿子一起玩到这个游戏。五六年级的时候家里好像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终于可以自己想玩就玩。这是一个竞速跑酷游戏,但是不像qq音速、跑跑卡丁车之类的有滑板或者跑车,而是真正的跑。游戏围绕各类童话故事设定赛跑地图,比如桃太郎、杰克与魔豆、青蛙王子、彼得潘、阿拉丁等等,还有一些纯技术流的竞跑地图。那时候我非常沉迷这个游戏,苦练技术,刷经验升级,为了合成一些装备努力收集许多卡片道具。随着我的等级提高以及装备越来越好,我的ID在国服也被很多人眼熟了,在游戏中认识了许多朋友,大家建工会,参加团队比赛,一起玩各种模式,互赠礼物,互相陪着对方刷图。那时候有一种膨胀的虚荣感,经常打开自己的资料和背包,看看自己的社交人设,看看自己的装备,真是心满意足。我现在还记得那时候国服排名第一的玩家名字叫做“Hero朶朶”。但是当时没有防盗意识,大号被人盗走了,把我气得半死,这件事对一个小孩的打击真是太大了,虽然我也重新开了号开始玩,但是想到自己的心血就这么付之东流,对这个游戏也慢慢冷淡了。加上盛大代理逐渐走衰,这个游戏的国服最终停服了。
上初中,家里让那个小学男同学的爸爸帮我配了一台台式电脑。这期间还看我的一个哥哥玩传奇,梦幻西游之类的游戏,但是我玩不明白这类游戏,只觉得一个人走来走去不知道在干什么,甚至到现在也不怎么玩这类游戏,但我哥当时玩这些游戏居然可以卖装备赚钱。然后是被初中男同学带着开始玩英雄联盟,于是初中到大学,玩得最多的就是英雄联盟。一到放假偷偷在房间里整夜整夜的玩这个游戏。因为显示屏的光在晚上很亮,会从房间门下方的缝隙透出去,这样就会暴露我大晚上的还没睡觉。于是我半夜玩游戏要把书架上的书一本本拿下来把门缝挡住…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用书挡住门缝,正偷摸地在打游戏打得起劲,结果突然地震了,不可能不跑,站起来拔腿就跑,然后房门口一地的书,跑出去跟家里人面面相觑,他们问了一句“你还没睡啊”,我尴尬地搪塞…
中学的时候有两三个女同学也玩英雄联盟,我们几个便经常和男生们厮混,去不需要身份证的网吧,一起开黑。周末上补习班,补习机构在三楼,网吧在二楼,心心念念赶快下课,立马冲进网吧打游戏。我打英雄联盟的技术很菜,不过认识了不少玩得厉害的网友,他们会带我打,也不嫌我菜…大概打游戏的主体还是男性,女性还是少数,大家打游戏还是很照顾妹子。我们几个女生打游戏轻轻松松就能找到人带。那时候我自己也还没什么性别意识,反正大家都是一起玩,一般也不会说自己是女生,只是连麦的时候才知道。大家的主要身份是玩家,而不是男玩家,女玩家。不管男女,遇到垃圾玩家的时候都是清一色地狂喷。打游戏要什么素质啊,我想我当时素质也挺低的,哈哈。
上大学之后很少打游戏了,一方面没认识什么要打游戏的女性朋友,也没什么比较玩得来的男性朋友,自己玩觉得没劲。另一方面我不爱用笔记本打游戏,觉得体验不好,去网吧又嫌麻烦。所以只是偶尔去玩一下,或者看看游戏比赛直播。游戏这个东西也是越玩越上瘾,玩得少了,慢慢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念研究生的时候交了女朋友,有次什么节日还是纪念日,她送了台switch给我,于是我开始接触主机游戏,尝试了任天堂上一些主流的游戏。那时候玩旷野之息,和之前玩的游戏非常不同,感觉打开了新世界,原来自己玩游戏也可以这么好玩,这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快乐。陆陆续续又玩了一些优秀的单机游戏,非常震撼,这时候才觉得对于玩游戏这件事,似乎才有了玩乐之外的反思。
同门有个男生也在玩switch,他给我推荐了splatoon2。我借了他的卡带先体验了一下,自己研究着网络,加速器,会员,以及翻译什么的,第一天就玩到凌晨四点…然后果断买了卡带,开始疯狂玩这个游戏,技术那叫一个突飞猛进。我入坑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没几个月splatoon3就发售,直接买了数字版,第一时间开始玩,很快到了最高段位的第一段,然后就上不去了,就这水平了。任天堂的好友系统非常奇葩,游戏内外都没法有文字或语音交流,连加个好友都很费劲,所以大家都是在平台外交友,先加了QQ群或者微信群,然后再在switch上加上好友,然后再一起游戏…这个时候性别意识比较强了,有的男玩家确实嘴比较臭,打个游戏还上纲上线,很影响体验,这时候又觉得任天堂的社交系统也很合理,强制让游戏环境非常和谐….这时候开始加一些纯女性玩家的社群。据我的体验观察,splatoon这个游戏的玩家中女性占比挺高,而且二次元含量也高。我加了一些纯女以及纯女铜的游戏群,非常活跃。在群里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许多都是海外留子,日本,美国,英国。那段时间正好疫情,我们这伙人真是克服了时差在打游戏,日夜颠倒,过赛博生活。当时还线下组织过活动,大家面基吃饭唱K,玩得不错。
打游戏也会打出感情,打出感情就有间隙。因为一些小事,群里也开始出现小团体,吵吵闹闹,鸡飞狗跳,最终发展为打游戏少而闲聊八卦多,结果很多人渐行渐远。最后我也退了群,现在只和少数一两个人还有往来,但大家也基本不一起打游戏了,但大家脱离游戏之后依然成了朋友,还有许多共同的话题,会聊聊日常和近况。
毕业后打游戏的时间更少了,并不是没有时间,似乎是没有那么多精力了。因为打游戏除了需要时间,其实是一件非常需要体力、注意力、耐心、谋略和技巧的事情。要把这些素质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再全部调动聚合起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再者如果想约朋友一起打游戏更不容易,大家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很难协调,能一起打游戏是很宝贵的事情。我跟几个打游戏的女生现在还是很好的朋友,但因为距离和工作关系,大家很少见面,线上也不同步。现在一年可能聚在一起也就一两次,但我们一见面还会相约网吧,三个菜逼同时上阵,输是常态,赢是奇迹,但玩得不亦乐乎,也是挺神奇的。
对于手游,我基本不接触,之前王者和英雄联盟手游刚流行的时候,也玩过一段时间,但始终觉得对着这样一个小小的屏幕玩游戏毫无游戏体验,所以之后再也没玩过手游。现在偶尔打开steam,看一圈又关上。虽然还不至于完全戒断游戏,但分配给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越发觉得打游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