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家家都得有个吵架的,不吵就不叫过年
过年,家家都得有个吵架的,不吵就不叫过年 —— 这是我家老太太一到过年必说的一句话。
看似调侃的话语背后,却道出了不少家庭在春节期间的真实状态。在很多人心中,过年本应是热热闹闹、和和美美,一家人围坐,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时刻。可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争吵的声音时不时打破这份美好。

也许是一家人分开太久,平日里只能通过电话、视频交流,突然零距离地接触,一开始亲近得不得了,可没过一天,就烦得不行。春节,似乎成了家庭矛盾的集中发作期,那些平时被忽略的事情,在过年这几天全都被关注了,一丁点儿的事,都能引发一场争吵。
就拿饺子馅来说,韭菜肉馅里放虾米还是虾仁,这么一个小事就能吵上一场;年小的穿着不符合长辈的审美,也会招来一顿数落,进而引发争吵;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东西丢得满屋都是,走路都得蹦着走,更是让家里人烦得吵吵嚷嚷;宅在家不出门,就会被嫌天天捧着手机,仿佛手机才是亲爹娘;出门又被嫌不着家,回家就这么几天也不陪陪爹娘。
过年期间,人情往来的算计,出门走亲访友时的各种礼数,以及婆婆媳妇、嫂子妯娌、兄弟姊妹之间那些家里多年没有解决的矛盾,也都被旧事重提。
过年,似乎把家庭的琐碎全部给具象化了,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起初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祝福和欢喜,可慢慢剩下的恐怕就是一触即发的怒火。
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当大家长时间聚在一起,这些差异就会被无限放大,引发矛盾和冲突。

这是一场以爱的为主色调的矛盾冲突,明明彼此关心,却因为不恰当的表达方式,让矛盾愈演愈烈。
有人说,每次春节似乎都是一个 “开开心心回家,骂骂咧咧过年,依依不舍回程” 的循环,它让人疲惫不堪,却又无法轻易摆脱。
《人民日报》曾说:“过年回家,更要和家人好好说话,用心交流,相互之间的表达越顺畅,一个家的凝聚力才会越强。”
过年,是我们修复家庭关系、增进家人感情的好机会。真的不能让争吵成为过年的主旋律,而应该用爱和包容去化解矛盾,用沟通和理解去消除误解,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尊重彼此的差异。
如今,春节假期的余额已不足,让我们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放下心中的不满和抱怨,好好和家人相处,别让争吵冲淡了团圆的温情,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这个年成为我们心中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