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国家如何破产》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准备出一本书:《国家如何破产》。 我们翻译过来,其中一种翻法叫:《美国将如何破产》。

瑞·达利欧在自媒体上发布了该书的初稿,呈现了大致内容。让我们来简明扼要地看一看,他写了些什么。 ———— 核心:债务大周期 瑞·达利欧的确想站在更高视角来阐述“国家破产”问题。 在他看来,存在一个被忽视的债务大周期。这一大周期,在历史上反复上演,《圣经》中如此,中国几千年王朝更迭也如此。 但是,人们通常对债务大周期没什么认识,只认识债务短周期。 因为短周期的过程大概是6年(±3年),而债务大周期的过程长达80年(±25年),人们不太可能凭借自身的人生经验来认识它。 而且,大型债务危机,像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欧洲PIIGS国家(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债务危机等,很容易在记忆中淡去。我们会觉得度过了这些危机,甚至许多人认为,决策者学会了如何管理这些危机,并没有将这些危机视为更大危机即将来临的预警。 瑞·达利欧是一位全球趋势投资者,他在50 多年来,经历了许多国家的多次债务周期,这也是桥水投资下注的基础。基于对债务周期的兴趣,他“仔细研究了过去100年的所有大债务周期,简单研究了过去500年的更多债务周期”。 在书中,他将展示35个案例模板,对照1944年至今的债务大周期表现,看这些表现如何和模板一一对应,其中也会简要呈现中国和日本等债务大周期的案例。 所以,瑞·达利欧的思考是贯穿古今,同时也是全球视角。 不过,他思考所依赖的基础经济体系,是美国的,也更适合于美国环境。而之所以会有“国家破产”的思考,也是因为他对美国经济前途的忧虑。该书的重点分析,也还是美国。瑞·达利欧曾公开撰文表示,美国存在内战可能。 所以,将他的书翻译为《美国将如何破产》,也没什么不妥。 ———— 短债务周期逻辑 瑞·达利欧的大债务周期,基于一个简单的经济过程。 他认为,事情是这样的—— 首先是信贷投入,引发经济活跃,人们收入与支出都增加,资产价格上涨,这是人们都喜欢的阶段。但是,信贷包含必须偿还的债务,到了需要还债的时候,情形整好相反:人们支出减少、收入降低、资产价格下降,这时人们就不愉快了。换一种说法,借债让人们短期内可以花比他们收入和储蓄更多的钱,而必须偿还债务时,他们能花的钱,就少于他们所拥有的钱了。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倾向于创造大量信贷,事情就是这样的—— 当经济活动和通胀率低于预期,利率相对于通胀率较低,货币和信贷就会被轻易提供。鼓励借贷消费和投资的结果,是资产价格、经济活动和通胀率上升,直至高于预期水平,此时货币和信贷受到限制,利率就变得相对较高。利率高了,消费和投资的借贷减少,资产价格下降、经济活动放缓和通货膨胀率降低,进而导致利率下降、货币和信贷更加宽松,循环再次开始。 ———— 短债务周期变大债务周期 瑞·达利欧认为,短债务周期通常不会引起人们重视,由此会积累为大债务周期。 为什么? 因为信贷是一种兴奋剂。 人们会想要更多信贷,偏向于创造信贷。这就导致,一次次短周期债务都高于此前周期,从而迭加为大债务周期。 在大债务周期早期,债务负担较轻,信贷/债务可以为更大潜力、高利润产业提供资金,但在大债务周期后期,债务负担较重,贷款人的生产性选择较少,从而失去承担更多债务的能力,难以为继。 所以,借债令人愉快,但如果不小心,债务就会像癌症一样发展,最终吞噬人们的购买力。 面对债务危机,央行通常只有两种选择:债务违约和大量印钞让钞票贬值。 一般,中央政府会选择印钞。 评级机构对中央政府的评级,都是对债务违约风险评级,从来不对债务贬值风险评级。也就是说,贬值的风险被藏起来了。但对于财富持有者来说,违约和贬值,都是财富损失。 短债务周期与大债务周期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瑞·达利欧认为,在于中央银行有没有扭转它们的能力。 对于短债务周期,其收缩阶段可以通过大量的货币和信贷来扭转,使经济从低迷的通货紧缩状态中恢复过来,创造另一个非通货紧缩的增长阶段。但是,大债务周期的收缩阶段无法通过增加货币和信贷来扭转。 ———— 大债务周期的发展过程 瑞·达利欧概括了大债务周期的过程—— 1.私人部门借贷,但可以偿还。 2.私人部门过度借贷,出现亏损,偿还出现问题。 3.政府部门试图提供帮助,过度借贷,出现亏损,偿还出现问题。 4.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印钞和购买政府债务来提供帮助,偿还出现问题,导致中央银行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更多债务货币化。 因此,大债务周期过程会成为5个阶段的循环—— 1.稳健货币阶段:净债务水平较低,货币稳健。 2.债务泡沫阶段:债务和投资增长超过从生产收入中获得的服务能力。 3.债务峰顶阶段:泡沫破裂,出现信用、债务、市场、经济收缩。 4.去杠杆阶段:如债务和偿债水平痛苦地降低到与收入水平一致,债务水平尚可持续。 5.大债务危机轮回:当达到新的平衡,新的一轮周期开始。 对照债务大周期过程,瑞·达利欧分析了美国的大债务周期过程—— 1.1944年至1971年,挂钩硬通货货币体系,钞票供应量受黄金限制。 2.1971年至2008年,法币、利率驱动的货币政策,以利率、银行储备和资本要求调控,至0利率,标志调控失效。 3.2008年至2020年,由中央银行创造货币和信贷能力来购买资产,缺陷是不会有效地将资金交付给财务上最紧张的人手中。 4.协调性巨额财政赤字和大债务货币化政策的法定货币体系,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与央行的货币政策必须进行协调,以便将资金和信贷提供给最需要的人或实体,可缓解债务,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5.大幅去杠杆化:债务重组(通缩)和债务货币化(通胀),实质是中央银行破产,通过印钞来偿还债务,一个债务周期结束。 6.硬通货的回归:中央政府采取行动恢复其货币、信贷、债务的健全性,这件事发生在通过债务违约、重组和债务货币化减少债务后。 瑞·达利欧的对应描述,只对应到了美国的2020年后,即美国进入巨额财政赤字和大债务货币化政策阶段,而这其中部分属于预测,即认为美国将通过中央政府和央行协调来缓解债务,但是,他认为,这依然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最后只能走向破产。 破产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大国来说,债务大周期的结束意味着其显赫地位的终结。” 美国走向破产——这就和瑞·达利欧500年的全世界观察研究结果对上了。 不过同时,瑞·达利欧又认为,大周期债务危机不好预测,它并不能依靠单一指标、数据的观察。即使是大的债务危机,经济政策制定者仍然可以通过重组和货币化来管理,减缓其过程。例如,如果债务收入比需要下降约50%才能使经济可持续,那么,可以将它处理为每年3%或4%速度的债务重组,在一段时间内慢慢消化,这将远远胜于一年中50%(崩盘)的创伤性。 值班编委:樊永锋 编辑:韩涧明审读:戴士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