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乙巳蛇年:自我实验,与失败和解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常常在帮助他人探索内心世界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今年,我决定开启一场“自我实验”,灵感源自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实践。视频号的一位博主,通过他的方法,每年为自己设定一个实验主题,不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还逐渐改善了自己的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让生活状态有了质的飞跃。这让我深受启发,也想尝试用这样的方式,给自己一个更清晰的自我探索路径。
我今年实验主题是“面对失败”。今年1月,我遭遇了咨询生涯中第一次差评,这次差评不仅针对我个人,还影响到了我所在的机构。这让我感受到了挫败和自尊的打击。虽然我很快调整了情绪,并与机构进行了沟通,希望不要影响后续合作,但这件事还是打破了我一直以来想要成为“完美咨询师”的幻想。这种“全能自恋”的想法,在这次事件面前显得如此脆弱。而春节的到来,本应是放松和反思的契机,但我却发现自己一直在回避这种挫败感,不愿意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让我想起了荣格所说的“阴影”——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却又真实存在于我们内心的部分。
其实,这种对失败的恐惧和回避,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以往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总是无法坦然接受失败。无论是可能发生的、即将面对的,还是已经预见的各种失败,我都会提前感到害怕,甚至会去设想最坏的结果。这与10年前的我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时的我,无所畏惧,只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结于失败的可能性。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应对,但如今,我的心态却发生了改变。我反思后发现,这种改变可能源于生活的压力——房贷让我变得畏首畏尾,失去了曾经的自由和洒脱。为了婚姻而买房,本是一件美好的事,但在我心里,却成了一个“失败”的标志。最近的生活状态也一直比较低落,仿佛被乌云笼罩。即使偶尔看到一丝光亮,我也不愿去接受,甚至想要把它遮住,让自己继续待在那个看似安全的舒适区里。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我既渴望改变,又害怕面对。
在去年的Galli戏剧成长小组中,“小丑”角色所展现的面对失败、接纳自身不完美、自嘲并转化为希望的力量,一直是我难以突破的部分。我总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完美”的人设:作为咨询师,我应该完美无缺;作为丈夫,我应该无懈可击;作为朋友,我应该始终靠谱。我把这些所谓的“责任”和“义务”当作自己的标签,努力扮演着别人眼中的完美角色,生怕让别人失望,也害怕让自己失望。
但今年,我决定改变。我的自我实验就是——面对失败,接受自己。无论是立Flag失败、计划失败,还是存钱失败,我都想给自己一个“Yeah”,然后重新调整,重新出发。我知道这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但我愿意迈出这一步,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去面对那些曾经让我害怕的失败。只有真正接纳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