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四次浪潮
破解了一个时间线的问题,最近看B站刘嘉的采访有说到认知神经科学经历了四次浪潮,AI给我的汇总大概如下:
第一次浪潮 - 时间:1990-1995 年左右。 1990 年,美国 101 届国会通过议案,将 1990 年 1 月 1 日开始的十年命名为 “脑的十年”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开始兴起并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这一时期,研究者主要利用fMRI来探索大脑不同区域与各种认知功能的对应关系,比如发现了大脑的一些区域在视觉、听觉、记忆等认知过程中会出现特定的激活模式,初步建立起了大脑功能定位的一些基本认识,让人们开始直观地看到大脑在进行不同认知活动时的“工作地图”。
第二次浪潮 - 时间:1995-2005年。 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不再仅仅满足于确定大脑的功能区域,而是开始关注大脑区域之间的连接和协同工作机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等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发现即使在大脑处于静息状态时,不同脑区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功能连接,这些连接构成了复杂的大脑网络,如默认模式网络等,开启了从网络水平理解大脑认知功能的新篇章。
第三次浪潮 - 时间:2006-2010年左右开始。 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的融合成为主要特点。研究者将fMRI与其他技术如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磁共振波谱(MRS)等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多个时间和空间尺度来研究大脑的认知过程。同时,计算神经科学等跨学科方法大量融入,通过建立计算模型来模拟和解释大脑的认知功能和神经机制,使得对大脑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第四次浪潮 - 时间:2020年前后至今。 认知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融合成为核心特征。一方面,利用大脑的神经机制和认知原理来启发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开发更高效的神经网络模型、模仿大脑的学习和决策机制等;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等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影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帮助挖掘大脑数据中的复杂信息和模式,推动认知神经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致力于解决一些更复杂的认知问题,如意识的产生、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等。
基于我之前看过的两本关于心理职业生涯的书,再通过询问AI得知其出版日期。 一本是《心理学职业发展之路》 ,《Life After Graduate School in Psychology》, 作者是罗伯特・摩根(Robert M. Morgan) 最早是由 Taylor & Francis 于 2004 年 12 月 26 日出版。也有记载显示是 2005 年 1 月 27 日由 Psychology Press 出版。 【我看的是这个版本的译本】
另一本是《心理学职业生涯》,原版《Career Paths in Psychology》由 Robert J. Sternberg 编写,最早于 1997 年出版。 第二版出版于 2007 年,相比第一版增加了 5 个新的章节,分别涉及医学院、行政管理、儿童心理、神经心理以及政府部门方面的心理学职业生涯,对内容进行了更新以反映当时心理学领域的趋势和变化。【我看的正是这个版本的译本】 第三版:于2016 年 9 月 19 日出版,这一版涵盖了更多的职业领域,有 30 个不同的研究生水平的职业方向,且绝大多数章节都是全新的,进一步为读者呈现了心理学领域广泛的职业机会和发展路径。
--(华丽分割线)--
所以我看过的是中文版,其实分别是2005年-2007年的两本心理学职业类别的书,对应认知神经科学的四次浪潮,其实属于第二次浪潮时,所以这两本书着实参考意义不大(过于久远而毫无当下参考价值。教训就是科技类的旧书有些真的不必读,旧的常常被颠覆掉。还是要跟在一线前沿期刊去阅读更贴现实情况)。仅能看到当时1~2次浪潮期间,大部分心理学职业还是很原始。心理学真正的变革应该从第三次浪潮开启,而第四次浪潮推向新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