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baby的个人观影史五十佳
50.《远方》——努里·比格·锡兰
镜头使得时间流动变得缓慢,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在伊斯坦布尔的大雪下落幕。
49.《浮城谜事》——娄烨
唯一一个能把关于出轨的狗血事件拍的那么文艺的中国导演
48.《边境杀手》——丹尼斯·维伦纽瓦
冷峻的摄影,不停震撼耳膜的音乐和鼓点,给警匪类型片在当今时代该如何更迭树立了新标准
47.《2046》——王家卫
每个导演其实穷尽一生都在拍同一部电影,2046就是王家卫生涯里最精彩集大成者的那一部。痴男怨女,风花雪月,如梦似幻。
46.《千禧曼波》——侯孝贤
最不侯孝贤的一部电影。从开头舒淇穿梭天桥走廊的那一幕开始,整部影片就真的像是在和旧时代告别。但上一个千禧年过去了,人类的情感依然迷茫地进行着。
45.《黑社会》——杜琪峰
千万别看内地版。
44.《星际穿越》——克里斯托弗·诺兰
科幻电影的一次革命。以及过去了十年仍然是最好的硬科幻片。
43.《告白》——中岛哲也
属于私心片了。当然很多地方不完美,也跻身不了最伟大的那类电影行列,但是对我的三观影响很深。
42.《老无所依》——科恩兄弟
导演是想说,这个世界看似平静,实则是无序混乱的,人性本恶。
41.《银翼杀手2049》——丹尼斯·维伦纽瓦
比前作更好。宏大却空虚的场景设计,无尽的雨、雪,潮湿阴暗的城市,开局就奠定了本片阴暗忧郁的气质并延续到结束。符合我对赛博朋克世界应当是如何的所有幻想,和攻壳机动队一样的探讨“灵魂”的内核。
40.《流浪者之歌》——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可能得力于库氏的场景搭建,南斯拉夫的魔幻现实主义比拉美多了一丝真实感。那些所有看似荒诞的画面与剧情,都变得如此耐人寻味。河流里的仪式,火焰与烟雾氤氲缭绕,以及史诗气质的民族风情。
39.《塞瑟岛之旅》——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西奥可谓是象征主义的大师,《塞瑟岛之旅》作为早期作品,确立了安哲之后的影像风格,而安哲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利用时间空间的流动,在长镜头下把一个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变成超现实的温床。而永远充斥着画面的潮湿阴郁气质,似乎每一个伟大的导演都这么做。
38.《复仇在我》——今村昌平
今村昌平最好的作品。对东亚父权制的一次完完整整的颠覆。
37.《算命》——徐童
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
36.《黑客帝国三部曲》——沃卓斯基姐妹
这不光是科幻片,不光是讲述人类与“母体”机器大军对抗的故事。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哲学电影,生与死,命运的抉择,主体与客体的永恒主题,最重要的是“有”与“无”的争辩。
35.《唐皇游地府》——李珞
新瓶旧酒。上下五千年,神话数万年,翻来覆去就是那些事儿。历史,只有成为历史,才能有资格被评判。
34.《郊游》——蔡明亮
“小康是无用之人。” 以及李康生在雨中念满江红的场景太动人了,比某四字念的好一万倍。
33.《山河故人》——贾樟柯
山河犹在,故人何处?以及那首Go West,在时代背景下,太动人。
32.《此房是我造》——拉斯·冯提尔
此片在71届戛纳电影节上首映时100多位观众观看时退场,惊世骇俗的画面震慑了观众。但是在血腥暴戾的画面之下,藏着大量的哲学对话与思辨,冯提尔的最终意图直到最后的渡冥河才显露出来,最后的负片当中,最明亮的地方恰恰是最黑暗的。
31.《内陆帝国》——大卫·林奇
可以说是大卫·林奇最晦涩的一部电影,任何的解构主义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林奇贡献了他电影生涯最绚丽的视听语言。
30.《都灵之马》——贝拉·塔尔
贝拉塔尔的封镜之作。与其说电影在诠释尼采,不如说贝拉塔尔在用尼采诠释自己。无处不在暗涌着的哲学意味。当然,如果你理解了尼采的“永恒轮回”和“权力意志”,会发现实际上电影的核心主题反而是反尼采的或者更像德勒兹对尼采的解释。这终究是个德勒兹的世纪。
29.《昨天》——张扬
私心片之一。可以说贾宏声的跳楼自尽为这部片蒙上了一股神秘又传奇的色彩,也成为中国文艺青年心中的佳作。“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个人。”
28.《铁xi qu》——王兵
不可说。
27.《死者田园祭》——寺山修司
诡谲离奇的画面与滤镜。你总会好奇寺山修司的大脑里到底装了什么能拍出如此奇幻惊悚又如梦似幻的场景。一个男人的一生就是爱上自己的母亲,杀死自己的父亲。而童年的创伤会不停侵袭。
26.《绿头苍蝇》——梁益准
08年横空出世的自导自编自演的韩国独立电影,连续拿下多个国际电影节奖项。表面暴戾的人心中其实很柔软,就像刺猬。唯有暴力才能弥补宣泄童年的缺失,人生就像碎玻璃一样,扎入皮肤生猛又刺痛。而爱又必须来自痛苦,这种痛苦杀死了他。
25.《永恒和一日》——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诗人的底色永远是悲凉忧郁的,或者说伟大的艺术家不外如此。在生命即将逝去的时刻,看到了过去的记忆,不舍未来的日子。时间永远是跳脱于此在的东西。明天会持续多久?比永远多一天。
24.《热带疾病》——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阿彼察邦拥有东方导演所特有的技能之一,那就是掌握“微妙”这个词的用法。东南亚潮湿的热带雨林孕育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像风格。当人的欲望从人性转换为兽性与神性,那爱到底变成了什么呢?
23.《攻壳机动队:无罪》——押井守
可以说是最好的动画电影。画的分镜里怎么可以所有细节都这么好啊。片中的哲学意味和关于灵魂和肉体亘古不变的议题自不必多说。“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22.《乡愁》——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每一个镜头都美得像油画,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诗意。只有疯子才知道真理。
21.《德州巴黎》——维姆·文德斯
寻找爱,相信爱,怀疑爱。整部片都压抑着情绪,却无时无刻不感到悲伤的情绪蔓延。到最后发现,爱是两个赤裸灵魂的对撞,可是在逐渐赤裸的过程里,双方身上的疤痕都会一览无余。
20.《冰冷热带鱼》——园子温
私心片之一。对园子温的滤镜在他的丑闻出现后破碎了。但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之深远也是不争的事实。这部片很好的诠释了日本这个民族“菊与刀”的标志。东亚无法破局的强父权观,日本民族独有的埋藏于血液里的cult情节,同时又带着纯真无邪。
19.《太阳照常升起》——姜文
姜文当然是库斯图里卡的忠实信徒。但姜文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特色,大量的隐喻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去理解,符号的堆积又有各自的必要。姜文也从这部电影开始步入了捉迷藏的隐藏式拍摄中。当然即使抛开隐喻,这部电影的画面、调度、剧本、摄影仍然是教科书级别。在中国,能把一个故事讲完整,还能用魔幻现实主义表现的,也就姜文了吧。
18.《悲情城市》——侯孝贤
可能是华语片史上最好的讲历史的电影。喜欢电影的介绍——“普通人的命运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总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17.《任逍遥》——贾樟柯
私以为是贾樟柯最好的作品。县城,是中国文学创作绕不过去的命题,贾樟柯擅以小见大,以个人命运描述时代变迁,在粗粝的影像风格背后是贾樟柯对“人”的关怀。这也是他多年来创作不变的命题。但归根到底其实也是,个人的命运在时代洪流里如同草芥,也并不重要。
16.《推拿》——娄烨
观影的体验有种生疼的感觉,好像不停有人用刀把伤疤剜开。黄轩贡献了职业生涯最好的表演,相比之下秦昊都相形见绌了。盲人的欲望只能透过触摸来变成实体。但无论健全人还是盲人,都依然永恒迷失在爱的关系里。
15.《白日焰火》——刁亦男
极寒之地总是会使人内心深处的阴郁和恶暗自滋长。刁亦男的影像风格处处体现着克制,但这种克制又恰到好处的体现了极寒之地的冷峻。当然,电影隐秘地把片中人物的苦闷和憋屈引到了xx因素上。大多数人变得沉默,在那种无法言语的压抑之中度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有人在极端的压力下像那白日焰火一样爆发。
14.《春梦》——张律
张律的确把这个故事拍出了梦的感觉。相比洪尚秀的执拗,张律的风格更带有中国传统的诗意,也更能把握“微妙”这个词的用法。当然对于张律来说,人的飘摇是他最主要的主题,无论是爱情友情亲情,张律电影里的主人公总是在漂泊的路上。
13.《抛掉书本上街去》——寺山修司
寺山修司毫无疑问是尼采和萨特的信徒。虚无主义的旗帜在电影中不断飘扬。超现实主义是它的壳,虚无主义是它的内在。寺山修司向往的是一种颠覆的力量,在速度与力量里超越命运的枷锁。
12.《阳光普照》——钟孟宏
钟孟宏拍出了东亚语境下家庭关系的新启示。并且也许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影哲学命题——生在光明处的人也许更有必死之心,或者说向死比向生更符合人的规律。除了哲学思辨之外,本身的故事完整性就非常引人入胜并且感人至深,
11.《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
台湾最好的导演生涯最好的作品,无须多言。
10.《路边野餐》——毕赣
毕赣贡献了华语电影史上最好的一段长镜头。毕赣的影像是非常私人化的体验。同时也告诉我们,新时代的华语电影,投资额不是拍好电影的关键,想法和故事才是。更重要的是这些非专业演员的表演在毕赣的调教下浑然天成。歌谣、钟表、磁带…在贵州潮湿的环境下,符号变成具象的意义,那首小茉莉消解了人物之间的谜题,也消解了时间的谜题。
9.《本命年》——谢飞
伟大的作品都会讨论个人的命运在时代洪流下的卑微。泉子因为义气入狱,这并不是正义与否的辩题,但当他出狱的时候,正经历一种天翻地覆的剧变,而泉子本身的道义在新的社会规则下不起作用。喜气洋洋的新年下暗涌着一股浪潮,于是这些无法跻身规则的年轻人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虚无与自我怀疑,拳头再硬也挡不住命运,于是泉子死在了暗夜里。
8.《这时对,那时错。》——洪尚秀
私心洪尚秀最佳作品。金敏喜可真好看啊。当同一个故事发生在两段不同时间和不同选择时,会有什么变化呢?洪尚秀处理人物心理和对话如此细腻又克制,东亚男女性关系的点、线、面,明明如此尴尬的对话却让荧幕前的观众会心一笑,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呈现出微妙,这正是洪尚秀成为大师级的原因。
7.《燃烧》——李沧东
夕阳下的舞蹈场景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舞蹈戏了吧。我并不觉得李沧东想讨论的是贫富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依然是一个关于“人”在时代背景下的故事。放在韩国当代社会里,钟秀就是代表底层的人物,惠美是他对冲破当前悲观状态的一种期许和希望,但元作为社会规则和时代框架杀死了惠美即他的希望,所以钟秀最后对元进行了复仇,即使这次复仇是无序且无用的。
6.《直到世界尽头》——维姆·文德斯
文德斯最宏大的一部电影,导剪版将近5小时,这也终究是一趟没有终点的忧伤的旅途。
5.《椒麻堂会》——邱炯炯
电影真正的本质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流动。本片是极少数华语电影中能做到这点的。“你只能说你没懂,但你不能说你没看见。”
4.《大象席地而坐》——胡波
世界是一片荒原,我很感动。
3.《哭泣的草原》——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流动的忧郁的土地。前半段仍然是一个如俄狄浦斯般的故事,而直到后半比分安哲才真正展露了自己的野心,即这片土地的历史。流亡之地。
2.《牺牲》——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对后现代主义的一次解构。浓重的宗教气息贯穿全片,昏暗的色调与突然进入的黑白构建了末世场景。高潮戏来的突兀却掷地有声,最后火烧房子的长镜头里,塔可夫斯基对自由意志的沉沦做出了宣告。以及,我们这个世界,真的不能更好吗?
1.《撒旦探戈》——贝拉·塔尔
开篇即展露了无与伦比的史诗气质,七个小时的黑白影像如雷霆万钧,我愿在我有生之年每年都重看一遍。
Crybab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对电影艺术的一些新思考
- 死亡赋格(组诗) (1人喜欢)
- 4.15
- 4.9 (1人喜欢)
- 在众神的注视中 个人的命运是最卑微的事情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