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二的观后
封神第二部,在日本的电影院中看过,有些零散的感触。
首先,我看到了创作者的诚意,确实是希望能够拍好这部雄心勃勃的电影。因为两个小细节,一是编剧上找了芦苇和夏慕斯来做顾问,二是美术服装设计请了叶锦添。编剧的顾问是什么角色,不得而知,但找来的这两位,芦苇是中国大陆大概成就最高的电影编剧,有霸王别姬和活着的成功经验,夏慕斯则因与李安的卧虎藏龙、色戒的合作而知名。感觉创作者意识到了剧本上的问题,所以想找大神来加持,这种心虚反而是一种诚恳的态度。两位大神都比较擅长人性深层的情欲故事,而封神电影的故事看起来正要尝试此种调调,不管是男女之情、父子之情还是仅仅袒胸露背的色情。封神演义作为一部明代神魔小说,其华彩是作者强大的想象力,并非剧情,今天的创作者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甚至天马行空的杜撰,都属正常。所以,我对弑父情结大爆发或姬发邓婵玉相恋都没意见,只要能够勉强自圆其说,不过度贬低观众智商,就算说得过去。就结果来看,大神挂名之后也就这样,至少努力可以看见。
叶锦添在华语电影界美术服装设计领域的地位不需多言,请他担纲也意味着创作者的认真态度,但是纵观他的作品,对于古代题材似乎不及近现代更加精准拿捏,有时候流于华丽铺排。不过,我也不会用挑剔态度评判封神系列,因为创作者毕竟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能弄到这个程度至少心态是端正的。我的意思是导演或制片的水准决定了影片的最短的木板,他们觉得可以了,作品才能以影像展示出来。就像第二集中开场不久说的午门斩首,商代何来午门?一句台词的小小错误,显示出的是剧组的文化水平,他们说有,姑且就有吧。
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电影,有点像提到中国国家男足。明知道肯定输几个球,但如果输得略少或者避免了进球零蛋,就会觉得虽败犹荣,好歹能够自我安慰。当然,差距在哪里也是明摆着,只不过知道了没什么卵用。
我看封神,不是来看故事新编,不是来看历史演艺,其实就是来看影像。
看中国神仙传的想象力。
看中国古典美学。
那么,影片中有么?我没看到。
封神演义曾经有过连环画,人物形象也曾经出现在我这一代人小时候喜爱的纸牌上,那些画面中有过。
唯一靠谱点的魔家四将,大概是因为四大天王的形象太过常见,即便再没什么创意,也不会太离谱。
雷震子,差点成了生化危机下的怪兽或异形,完全不见本土特色。
通天教主,我想起的是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
杨戬,即便不是披坚执刃的二郎神,也绝不是一个被女生亲吻的白衣术士。杨戬的母亲思凡,并不意味着杨戬也需要感情戏。
被诟病最多的殷郊法相,三头六臂的特效水准不佳倒也罢了,有人说蓝精灵,有人说阿凡达,总之是触目惊心。
昆仑众仙,以及仙境神山,毫无新意和美感,事实上,类似的题材,今年的电影界,另一位被贬损的体无完肤的导演徐克,在四十多年前的新蜀山剑侠中,峨眉剑仙曾交过几乎完美的答卷。技术进步了,想象力和美的表现力却退化了。
西岐民众的欢乐聚会,无法不让人想起日本或其他某国电影的场景。
十绝阵的昊天镜光,仿佛是电影AI创世者中游牧者飞船的激光扫描攻击的拙劣模仿。
更不要提那申公豹所谓的蛊兵,我们在指环王、木乃伊等诸多电影中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
还有攻城锤,投石机,这些桥段了无新意,完全不顾我们想看的是封神演义的最精华部分:斗法。
封神演义的好看,全在层出不穷的法术和法器,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其中很多想象力的奇妙驰骋,给读者极大的震撼。我第一次看到三星堆的凸眼面具,立即想到的就是封神中眼中生出手掌,掌心有眼的杨任。上古神话与现实交织的魅力,也是封神演义的魅力。
同时,封神也是中国味道浓重的作品,虽然书中的两大派阐教与截教都是虚构,但本质上属于本土的道教、道家色彩。教中仙人所处的洞天圣境,装束行为,无不浸染了道教、道家文化的美学风格。
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影像,在今日技术发达的辅弼下,确实有可能让我们大饱眼福。但是,前提是这个转化的创作者,要有充分的想象力,足够的美学观,否则就可能是弄巧成拙,好牌打烂,我们在遗憾之余,也只能肯定一下创作者的诚意和良心,而人家就这个能力,期待过高不应该也不必要吧。
你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影视剧的台词粗糙是一如既往的
- 中国通史清史部分片段 (2人喜欢)
- 短途旅行 (3人喜欢)
- 随便说说旧时曲,如今听来已暮年 (1人喜欢)
- 说说日本铁道中国游客事故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