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次心理咨询:2025年2月10日
来访者:学校最近突然不找我代课,我马上怀疑是不是自己上次没代好课,人家嫌我工作质量不行才不找我的。大脑自动化马上开始怀疑自己、评判自己,放大这种情绪,忽略人家不找我的其他客观因素(代课需求减少、代课老师轮班、给有相关学科背景的老师),觉得没被找的原因100%是自己工作没干好。
来访者:从这件事看,我发现对自己的评价好坏是根据外界别人对我的评价而决定的,而非自己内心对自己有清楚和稳定的认知,即内心真正觉得自己好。外界因素易变,导致我对自我的感觉易变,外界反馈积极时觉得自己很棒,外界反馈消极时觉得自己很差劲。这种思维非常影响个人心理健康。
咨询师:不论人的天生气质类型是什么,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追求成就感和他人的肯定与认同,这是很正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自我实现”需求,所以不要以为那些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在工作受挫、不被认可时不会怀疑自己,他们也会,很正常。
咨询师:除去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原生家庭、教育经历、生活经历等)也会影响一个人在工作受挫、不被认可时的怀疑自己的感觉。原生家庭不好的,这时怀疑自己的感觉会更强烈,比如小时候被忽视、打压了,想要讨好父母,第一归因总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要是下次做得更好,父母就会更爱自己、更重视自己。加上一直被周遭环境教育“凡事先从自己找问题”和“吾日三省吾身”,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遇事先从自己找原因的思维模式。所以长大后大脑就变成了自动驾驶式的。
来访者:ChatGPT可以帮助我看到一件事的其他客观原因,帮助我的大脑不要只停留在自身归因的漩涡里,不要过度放大自身归因带来的自责、自我评判的糟糕情绪;还有和心理咨询师或信任的人聊聊,也可以帮我看到不同的角度。
咨询师:下次大脑自动驾驶到“都是自己的错”这条道上时,想想最近学校不给你打电话让你代课这件事,其实有好多原因,如果原因之一是你上次的工作没做好,想想自身归因这个方面占所有原因的百分之多少,是你可以接受的。也就是接纳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占比多少,你可以接受。想好后,每次遇到类似情况,为自己预留一个可以容纳这种情绪(自责、自我评判)的原因百分比。
来访者: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学校给不给我代课机会呢?因为我想给领导留下一个专业的印象。我想未来在这里工作。
来访者:我的人生仿佛是为工作而活,没有工作的这一年感觉整个人自尊水平都变低了,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也没有了获得成就感的来源,没有成就感,就觉得自己这个人不行,因为我是靠外在评价体系来评价自己的。我的成就感也主要来源于工作。我知道这种评价体系不健康,但是怎样建立自己的内在评价体系呢?
咨询师:你获得成就感的支柱太单一了,只有“工作”。人生中能让你获得成就感的支柱还有哪些事情呢?有没有其他的“工作”可以做?画工笔画?阅读?运动?家教?支柱丰富了,当其中一个倒下时,还有别的支柱的成就感支撑着你,就不至于像今年这样整个人的自尊和精神也连带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