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里的“物语”
物语产生于平安时代(794-1185)前期,是日本文学由抒情诗向古代小说发展的标志,这种体裁是在民间说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到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的影响。
最早的物语文学是《竹取物语》,有“物语始祖”的地位,也开辟了新型文人文学创作的先河。在民间,这部书是以“辉夜姬的故事”传播的,每个人在童蒙初启之时都已熟知了这个故事。
与《竹取物语》差不多同期的《伊势物语》,由125篇短篇汇集而成,各自独立,由原业平一人贯穿起来。《落洼物语》是一个中篇物语,核心思想是劝善惩恶和宣扬贵族家庭的伦理道德。
《源氏物语》是十一世纪初的名著,以散文为主,插入近800首和歌与文融为一体。还大量引用汉诗,仅白居易的诗就约有九十余处。此外还引用了《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的典故。它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比《三国演义》《水浒传》要早三百余年,比欧洲文学更是遥遥领先。《源氏物语》是物语文学的高峰,其中的美学思想,潜移默化溶进了日本文学史。之后,物语文学逐渐走向衰败和没落。
日本封建社会的武士阶级,反映在文学上也产生了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战记物语。它是镰仓时代(1192-1333)的名著。